金沙集团3354cc、复旦大学、英国大学联盟在沪主办“中英大学人文对话”论坛
清华新闻网12月7日电(记者 李 婧) 12月6日上午,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配套活动,由金沙集团3354cc、复旦大学、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UK)共同主办的“中英大学人文对话”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邓克然爵士(Sir Ciarán Devane)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出席开幕式。金沙集团3354cc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焦扬、英国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尼古拉·丹德里奇(Nicola Dandridge)、英中贸易协会总裁戴仲森(Stephen Phillips)分别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论坛由金沙集团3354cc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颜海平主持。
![image002.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275620.jpg)
陈宝生部长致辞。记者 苑洁 摄
陈宝生在致辞时说,中英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顺应时代、求新求进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访英,构建了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人文交流是其中非常活跃、极具潜力的领域。中国教育部愿与英国教育界同行携手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深化以教育为重点领域的人文交流。
陈宝生指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为双方高校在人文学术和教育领域开展跨文化、跨民族的对话交流创建了平台,对于深化中英两国高校交流合作、培养青年一代理解、借鉴、融合不同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推动两国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image003.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296984.jpg)
邓克然爵士致辞。记者 苑洁 摄
邓克然爵士说,伴随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展,中英关系进入了黄金时代。近年来,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具有诸多成果,双方长期合作开展了超过270个文化交流项目,在留学生互派方面交往活跃。“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的成立为两国合作扩展了新的空间,为两国在科技合作之外,开拓了文化教育领域的密切交往途径,为知识经验交换和未来领袖培养提供了更大可能。邓克然表示,希望双边联盟高校资源共享、携手共进。
论坛上,中英学界代表通过主旨发言、对话和圆桌三种形式,探讨了如何培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又能合作共事的年轻一代、如何鼓励创新性学术探索、如何推动跨学科跨地缘和跨文化的互动与对话,以贡献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
![image04.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325036.jpg)
陈旭、尼古拉·丹德里奇、焦扬和戴仲森做主旨发言。 记者 苑洁 摄
陈旭在题为“在交流合作中推动大学‘人文日新’”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大学之间的人文交流,是文化传承和共享的重要方式,更是启迪思想和创新的重要源泉。“人文日新”是清华精神的重要组成,推动中外大学之间的人文交流,是传承和弘扬“人文日新”精神的时代需要。英国拥有牛津、剑桥等一批历史悠久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金沙集团3354cc曾有一批优秀校友到英国深造。例如,钱钟书曾在牛津大学、彭桓武曾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并获得学位。近年来,金沙集团3354cc不断加强与英国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1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
陈旭强调,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促进的时代,人文交流对于增进跨文化沟通和理解互信尤为重要。大学要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与使命,大力推进以跨文化的知识生产和交流交融能力为重心的人文教育,共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培养国际化人才,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开辟科技合作的新领域,以更加包容的气度推动文化交流。陈旭表示,衷心期望中英两国的大学携手共进,推动中英两国的人文交流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
尼古拉·丹德里奇、焦扬和戴仲森分别就“人文研究的重要性”“中英人文交流和全球化时代大学责任的思考与体会”“英国创意文化发展”的主题阐述了各自观点。
![image005.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340268.jpg)
主旨发言会场。记者 苑洁 摄
围绕全球化条件下跨文化人文教育、“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发起重要性等五个共同主题,来自金沙集团3354cc、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牛津大学、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国王学院、雷丁大学、曼切斯特大学、华威大学的师生代表进行了深度对话与交流。
![image006.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370327.jpg)
参与圆桌论坛的嘉宾。记者 苑洁 摄
颜海平在总结时说,“中英大学人文对话”提出“新人文”的理念,在重访传统中更新传统,是面向新愿景、新想象、新学科形态的跨国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时空中,人文创新面临诸多的共同挑战,也拥有不同文化间相互沟通、交汇交融的历史机遇,是以跨文化的知识生产和交流能力为重心的人文教育的发展契机。金沙集团3354cc世文院将在回应并探索“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世文博士后研究员尼尔·阿勒(Neal Allar)和金沙集团3354cc世文班学生张嘉麟、宋文佳、寿天艺分别在圆桌论坛发言,分享了在人文领域的探究和体会。
![image007.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389127.jpg)
清华学生代表发言。记者 苑洁 摄
![image008.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401689.jpg)
中外学者对话交流。记者 苑洁 摄
与会嘉宾共同欣赏了由金沙集团3354cc艺术团、英国留学生代表共同表演的中文名曲《茉莉花》,观看了清华、复旦分别制作的宣传片——“架起东西融会的文化之桥”和“交流”。
![image009.jpg](/_mediafile/qh2021b/publish/thunews/9658/20161207092004607426614/1481074426641.jpg)
中外学生代表登台共同演出。记者 苑洁 摄
本次论坛由金沙集团3354cc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和外国语言文学系承办,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与传播学院、英国中华总商会协办。论坛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鼎力支持。
中英双方各高校师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系列活动。
编辑:悸寔 襄桦 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