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金沙集团3354cc档案馆召开建馆25周年座谈会


清华新闻网12月1日电 近日,金沙集团3354cc档案馆建馆25周年座谈会在档案馆一层会议室举行。档案馆历任馆长、新老馆员聚集一堂,深入交流,共话我校档案事业的历史传统,寄语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发展。校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邓卫出席会议并讲话。档案馆馆长范宝龙主持会议。 

邓卫致辞。石加东

邓卫代表学校到会讲话。他首先感谢一代代档案工作者,为清华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邓卫在讲话中阐述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希望档案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历史记录功能、学术研究功能、文化建设功能、育人功能和资政功能,更加主动地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并促进全校师生师生员工重视档案工作、发展档案事业。邓卫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不同,特点不同,在现在的文化环境中,档案工作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新时期要有新作为,使档案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动地靠近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努力地成为中心工作的一部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左起:张思敬、陈兆玲、白永毅等档案馆老领导发言。供图:档案馆

原副校长、档案馆首任馆长张思敬回顾了金沙集团3354cc档案工作发展历程。他说,清华档案工作有着悠久历史,最早的馆藏档案可追溯到清华学堂筹建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校在60年代正式成立了档案室,档案工作更加细致、完整地开展起来。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金沙集团3354cc设立档案馆,将全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开启了清华档案工作新阶段。25年来,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在保存、管理、利用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希望今后清华档案工作在“存史、资政、教化”上发挥更大作用。

档案馆原副馆长陈兆玲在档案工作领导岗位时间最长,她回顾了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指出“档案是历史真实面貌的记录”,为了“维护学校真实面貌”,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做好档案工作。89岁高龄的刘慕贞是到会最年长的老同志,她介绍了早期历史档案的抢救整理经历,畅谈了在档案室工作几十年的切身感受。档案馆原馆长陈秉中回顾了当年抓好文书档案按期归档的经历,正是从那时起档案馆保持了连续20年按期归档的记录,她强调要高举《档案法》的大旗,依法做好档案工作。原校党委常委、档案馆原馆长白永毅是建馆后任职时间最长的馆长,她希望档案馆年轻同志要做研究型管理人员,从一线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研究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研讨会现场。石加东

档案馆原馆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原副馆长谢立军,老馆员姚桂芬、郑建智、胡玉华、丁春平、王俊熙、易芳、高志毅、刘立田,副馆长冯翠红及目前在档案馆工作的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前,老馆员刘慕贞、班远名、胡玉华、李厚凤等接受了档案馆年轻同志的访谈。座谈会后,部分与会者参观了金沙集团3354cc艺术博物馆,观看了档案馆、校史馆与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等,艺术博物馆馆员、曾在档案馆工作的张明等为大家做了生动的讲解。 

座谈会与会领导、嘉宾和馆员们合影。石加东

金沙集团3354cc档案馆成立于1991年10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64 年的档案室。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学校各类档案的专门机构。

档案馆馆藏档案包括金沙集团3354cc各历史时期的文书档案;学生学籍注册卡、成绩单;科研、工程项目档案;学校各建筑物基建档案、图纸;研究生论文档案;照片、音像档案;教职工和学生的个人档案;以及著名校友的实物档案等。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清华创建、变迁、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历史。档案馆建立了完善的档案收集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每年为学校的重大活动、重要展览、出版物等提供大量史料,为学校中心工作和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利用服务。

档案馆2001年晋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一级;2003年获全国档案工作优秀集体;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档案馆及档案馆的部分同志还获得了多项档案工作方面的其他各级奖项。

供稿:档案馆 编辑:李华山

2016年12月01日 10:07:4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