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愿所有的同学们,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校长邱勇与2016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座谈
清华新闻网6月24日电(记者 周襄楠)6月23日下午,校长邱勇与2016届本科生毕业代表在图书馆老馆围坐在一起,回顾大学四年收获和成长历程,畅谈人生的梦想。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参加座谈。
校长邱勇与本科毕业生代表亲切座谈。记者 张 宇 摄
座谈会开始前,邱勇与参加座谈的本科生代表一起合影,祝贺大家圆满完成本科学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加座谈的毕业生中,有的选择在清华继续读研,有的远赴重洋深造,有的回到家乡扎根基层,还有的选择从军报国。言谈间,既有对大学时光的美好回忆,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通过“自强计划”走进清华热能系的蒋河川,以“自强不息”面对学业困难,通过勤工俭学在大二实现了经济独立,大三上学期成为系内年级第一名。他说:“清华给我最大的财富是磨砺了我的性格。四年大学生涯告诉我在面对困苦的时候要‘不弃疗’,相信自己能够活得更精彩。”
清华男篮队长康鸿超发言。 记者 张 宇 摄
作为清华男篮队长,经管学院的康鸿超带领清华男篮获得第18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他说:“男篮的夺冠不是偶然,我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训练,以顽强的意志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希望在今后能够延续这一辉煌。”
电子系国防生苏靖轩刚入校的时候成绩并不好,他以自己的文艺特长激励自己,主持学生节晚会、写诗、画画、弹吉他、做社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现已推研的他说:“从最开始犹豫要不要留部队,到后来坚定‘一定要留部队’,到现在想着要多学点本领为部队多做贡献,是清华哺育了我,让我成长。”
经管学院卢昌婷发言。记者 张 宇 摄
爷爷是清华教师的卢昌婷从小就在清华上学,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戏剧制作人。担任学生话剧队编剧组组长期间,组织了首届清华“启迪杯”原创剧本大赛,并将自己的原创话剧《套中人》搬上了舞台。毕业后,准备赴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深造,她说:“清华人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清华给了我追求梦想的能力。我要将经济管理与艺术相结合,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于澳门的廖伟骏说:“清华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也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入学时虽然基础并不扎实,但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四年来成绩稳步上升;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做演讲、做社工,获得同学们的广泛认可。来自精仪系的航空定向生闫石毕业后将到金沙集团3354cc自动化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将前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他坦言,“航空梦”是从小的梦想,在社会实践中看到了国内外航空工业的巨大差距,更加坚定了投身中国航空、实现“航空梦”的信念。
听完了同学们的发言,邱勇为同学们的成长表示热烈祝贺,他动情地说:“作为老师和校长,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大家更有信心迎接自己的未来。我们也有信心把学校的工作做得更好,把清华建设的更好。”结合回顾自己1988年本科毕业时的场景,邱勇说,现在和当年有两点一样:一是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想象,二是满怀了生命力量和人生活力;但现在拥有更多的机会。结合康洪超、卢昌婷等同学的成长经历,邱勇说,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不能简单归因于知识和能力,意志、追求、奋斗这些品质可能是第一位的;我们来到清华,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而会和清华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邱勇校长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成才报国。成才是持续的过程,一定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才能的增长。报国是一种志向、责任和使命,清华人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要胸怀更大的理想,志在为人类文明做贡献。二是自强不息。这是清华人最重要的“逻辑”,要“自胜者强”,有勇气自我剖析、自我认识,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超越自我,不讲条件地积极进取。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和锻炼的习惯,好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
在最后,邱勇说:“祝愿所有同学,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校长向本科毕业生代表赠送合影。石加东 摄
在座谈会后,邱勇将合影赠予每位参加座谈会的同学。
学生部部长丛振涛主持座谈会。校办主任于世洁、政策研究室主任向波涛、校团委书记邴浩与教务处负责人参加座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