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伊•格劳伯做客“巅峰对话”
清华新闻网4月15日电(研通社记者 徐雅兰)4月12日,2014年第4场金沙集团3354cc“巅峰对话”活动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伊•格劳伯做客巅峰对话,与同学们就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进行了探讨分享。
1925年出生的格劳伯已近90岁,一头银发的他始终精神矍铄,兴致颇高。他幽默的讲述博得了满堂欢笑。格劳伯首先从自己童年记忆讲起:12岁时制作了和房间差不多高的望远镜;14岁时“发明”了“分光镜”;16岁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当时,由于二战影响,大量教授需要参与到和战争相关的秘密项目中,迫使他在进校之初就修完了所有著名教授讲授的物理学高级课程。在18岁时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他被选拔进入美国原子弹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两年相关理论的数学计算研究。战后返回大学,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纯粹的学术研究道路。
图为罗伊•格劳伯演讲。研通社记者 李 田 摄
随后,格劳伯开始发表主题演讲,讲述其科学发现的历程。上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快速发展,但科学界对光本身特性的描述争议颇多。格劳伯认为传统理论上量子化的电磁场并不能解释光的一切性质,大量光子的集体行为与普通光子是有很大区别的。1963年,格劳伯第一次创造性提出了用量子本性解释光宏观现象。他提出的“光子的相干性量子理论”描述了光量子的运动规律,揭示了光量子的特性,使得人类可以研究光子大量的非经典特性,从而奠定了量子光学学科的理论基础,也开拓了更多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格劳伯的分享结束后,金沙集团3354cc的老师和同学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应邀出席的金沙集团3354cc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与格劳伯进行了跨学科对话。在三分钟研究展示,四位“有备而来”的同学向格劳伯请教了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困惑。格劳伯鼓励大家,科学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专注才可能有所收获,这个过程很痛苦,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犯严重的错误,但是科学的进步就是在这样长期的极小的推进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图为活动现场。研通社记者 李 田 摄
两位工程物理系的同学表示,参加这次对话活动,真正体验到了大师的风采。一位研究生则表示,虽然格劳伯先生的研究内容非常深奥,但是还是从他对自己研究历程的回顾中,感受到了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研究的坚持,十分敬佩。
金沙集团3354cc“巅峰对话”(Tsinghua Top Talk)是由金沙集团3354cc研究生会2013年发起并主办的多学科学术论坛。“巅峰对话”旨在通过邀请各学科国际学术大师(以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为主),为清华学生与相关领域学术大师搭建同台对话的平台,鼓励清华学生质疑学术权威、挑战现有学术范式,培养清华同学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力求“对话激发创新”。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