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读完博士 走上一线当电力工人
基层活干得多又好 他带领团队发明和申请专利27项
来源:青年报 2013-5-29 瞿艳花
人们习惯把博士生与研究院、实验室联系起来,似乎博士生在那里才有用武之地,不过毕业于金沙集团3354cc的博士生谢邦鹏颠覆了这个观念。2008年加入上海电力浦东供电公司后,他成为运维检修部的一名普通一线员工,并带领团队发明和申请专利27项。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同龄人,只要心存梦想,并坚信自己会成功,即便是当初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工作,梦想也会照进现实。
清华博士当电力工人
黝黑的皮肤,一丝不苟的表情,站在繁复的线圈和各种电路前认真检查的谢邦鹏,俨然一个工作了十余年的老工人。然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工人,却是浦东电力公司学历最高的一个。
1999年,经过十二年的苦读,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谢邦鹏考上了金沙集团3354cc电机系,本科、硕士、博士……9年后,谢邦鹏毕业了,当同学们纷纷选择待遇丰厚的外企或国外顶尖实验室时,他的选择却让人大跌眼镜:成为上海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运检部继保班的一名一线员工。
公司来了个清华博士,还在一线工作,谢邦鹏的到来,在浦东电力供电公司炸开了锅,然而伴随着他的还有从未间断的疑问:一个金沙集团3354cc的博士生来供电企业当上一名一线员工,这不是大材小用吗?他能干长久吗?
面对疑问,谢邦鹏从没正面回答过,但他用行动说明,金沙集团3354cc的博士可以成为一线员工,也可以干得很好。
成了拧螺丝最多的人
刚踏入工作岗位时,谢邦鹏也以为,一个清华的博士生,当一名供电公司的职工,是一件小菜一碟的事,然而当真正工作起来时,他才发现,课堂里学的和实际要做的,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书本上两个圆圈就可以表示的变压器,现实中是一樽复杂而又精巧的庞然大物,而一个小小的继电器校验也有很多的规定和流程。”当谢邦鹏发现实际的工作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时,他才明白,在学校他其实只读完了“基础知识”这本书,而要做好工作,还需要将进一步学习实践知识。
失落是难免的,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主动向领导要求:“请派给我尽可能多的工作,我可以放弃所有的休息……”
于是,谢邦鹏成了班组里拧螺丝最多的人、接线头最多的人,当然也是看图纸、做笔记最多的人。2010年世博会前,他用双脚丈量完了浦东世博区域各站点的全部供电路径,带着满身泥水钻进了每一个坑道,终于一点点精确地绘制出了数千条线路的接线图;在经过了无数个站内抢修的不眠之夜和汗流浃背的周末后,他终于能熟知所管辖的各种设备的特性,并在碰到问题时也能轻松解决。谢邦鹏也被授予“高级工程师”和“技师”职称。
学问有了用武之地
由于工作出色,2011年,谢邦鹏被公司任命为继保班班长,带领和管理一个三十多人的团队。
谢班长的工作模式与其他班组不同,他带领班员们一条条梳理、修订班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流程,并结合自己“摸爬滚打”的实际经验,设计了班组军事化站班会制度、新员工安全帽“授帽”仪式等安全活动,并以“111”培训机制来尽快地提高班员们的技术水平。
在科研方面,谢邦鹏也有了用武之地。当有员工感觉大电流试验时短接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不太规范,他就着手研制短接工具,写出了《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研究》,利用这个工具,每次可以缩短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看到现场拆装电磁型继电器劳动强度很大时,他就在想:“为啥不能用电动工具呢?”于是,有了班组2012年的QC项目《保护自动化设备电动拆装专用成套工具研制及电气化作业研究》,迄今,他所在的班组申请了专利27项,发表科技论文7篇幅,连年都被评为“优秀班组”。
“谢邦鹏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是什么岗位,只要努力,都能做出成就。”浦东电力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进来,给电力行业输入了年轻血液和创新意识。以浦东电力公司为例,在1700名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635人,博士3人,其中不乏清华、交大、武汉大学等名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