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9月29日电 9月24日,“2022中国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2022 China Commons Workshop)”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主会场设在金沙集团3354cc公共管理学院。作为中国首个以公共事物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今年是第四届,由金沙集团3354cc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今年的会议主题是“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分为开幕致辞、主旨演讲、主题演讲、闭幕总结等环节。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嘉宾发言,百余名高校师生参会,共同奉献了一场国际公共事物领域的学术盛会。
金沙集团3354cc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中国区协调人王亚华教授与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主席、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教授伊莎·塞斯菲尔德(Insa Theesfeld)作开幕致辞。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候任主席、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查尔斯·施韦克(Charles Schweik),《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JC)》主编、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肖恩(Michael Schoon),《世界发展》(World Development)主编、美国康奈尔大学全球发展学院助理教授廖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昆廷·格拉夫顿(R.Quentin Grafton),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薛进军,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爱德华多•阿拉拉尔(Eduardo Araral),金沙集团3354cc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罗家德,国际公共事物学会执委曼西·巴尔巴加瓦(Mansee Bal Bhargava)作主旨演讲。
王亚华作开幕致辞
作为会议主席,王亚华在开幕致辞中介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而乡村振兴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事物治理能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源泉与实践指导,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为世界和中国的可持续进程增进理论新知和贡献实践力量。
伊莎·塞斯菲尔德作开幕致辞
伊莎·塞斯菲尔德在致辞中感谢王亚华教授团队对此次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所做出的努力。她阐述了国际公共事物学会的使命和初衷,并介绍了学会组织体系、学术网络与组织发展情况。
高宇宁主持主旨演讲
作为会议副主席,金沙集团3354cc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高宇宁主持上午的主旨演讲。
查尔斯·施韦克作主旨演讲
查尔斯·施韦克通过知识产权开放的视角,阐述了知识开源对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并鼓励探索开源治理模式的本土化。
迈克尔·肖恩作主旨演讲
迈克尔·肖恩回顾了过去公共事物领域的国际期刊发表,他指出2008-2018年期间,公共事物国际发表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并体现出跨学科、多学科的特征。
廖川作主旨演讲
廖川总结了公共事物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贡献,并介绍了空间数据科学的应用对于推进多中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
昆廷·格拉夫顿作主旨演讲
昆廷·格拉夫顿通过奥斯特罗姆的八项制度设计原则对水治理问题进行了透视,总结了水治理公平的基本路径。
薛进军作主旨演讲
薛进军总结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国际进展与预期展望,并提出了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优化碳排放治理的低碳雁型模型。
爱德华多•阿拉拉尔作主旨演讲
爱德华多•阿拉拉尔总结了过去数十年来国际公共事物研究的总体进展,并着重辨析了区域资源治理与全球公共事物治理的联系及区别。
罗家德作主旨演讲
罗家德提出了中国情境下自主治理构建的模型,该模型展现了社会精英在自主治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北京大栅栏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曼西·巴尔巴加瓦作主旨演讲
曼西·巴尔巴加瓦分析了印度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受到城市化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侵蚀,因此应当反思过去的城市化路线。
下午,会议分别举办“制度分析与乡村治理”“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和“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专场,展现了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本土化的热点议题与进展。
研讨会主现场
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由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奠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而在中国仍是新兴的研究方向。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专注于增进理解公共事物的治理、管理和政策,探讨各类自然资源与共享资源及依赖集体行动的物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消费、生产和供给方案。
中国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是国际公共事物研究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反映了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公共事物研究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合作。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