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记金沙集团3354cc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郑钢铁
记者 曲田
郑钢铁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
郑钢铁,1960年出生,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金沙集团3354cc教授,飞行器设计研究所首任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器系统与结构设计、结构动力学与控制。1992年~2000年间多次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进行博士后研究和合作研究,累计时间约5年。解决了“风云二号”卫星、中巴资源卫星、月球着陆器、运载火箭等航天器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卫星的发射成功和着陆器准确着月作出了贡献。
初夏的阳光缓缓地倾泻进来。郑钢铁坐在窗前,身形修直、坐姿挺拔,浅蓝色衬衫熨得像大理石一般平整。说起航天技术和金沙集团3354cc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SRT计划),他笑意似潮、话语如瀑。
历经了一场人生的暴风骤雨,郑钢铁看上去没什么变化。
就像钢铁需要在烈火中淬炼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在骤冷中激昂出攻坚克难的勇气,作为一名 1988 年就入党的老党员,郑钢铁始终把“党员”的理想与信念放在心头,面对生活既定轨道外的波折和困难,颇有股“泰山崩于前”而不言惧的稳劲儿。他说起话来铿镪顿挫,无时无刻不在向周边传递着“正能量”。
乐观面对生活的意外
2016年夏天,郑钢铁带博士生胡展外出做试验,在回学校的路上突如其来的车祸从天而降,郑钢铁身受重伤。经过清华长庚医院的全力救治,经历数次手术,郑钢铁脱离了生命危险。为了保住生命,家人签下了截肢手术的同意单,无论残缺还是完美,活着比什么都要紧。
回忆起第一次探望郑钢铁的情形,学生胡展记忆犹新:“当时来到郑老师的病房,推开门后一眼看到半躺在病床上身体消瘦的郑老师,我差点忍不住流出眼泪。但是他还在关心我,见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幸好你没有受重伤!恢复情况如何?’。”
两个经历了不幸事故的人在时隔四周后第一次面对面交谈。一切仿如一场噩梦。看到郑钢铁右侧卷缩的裤管里一片空荡荡的区域,胡展一时语塞。
“我们是靠头脑生活的,只要脑袋没坏,日子就都能过下去!”郑钢铁似乎察觉出了胡展的不适,开口安慰他。听到这句话,胡展没忍住,眼泪流了下来。“老师乐观的精神状态真的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想在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老师在心理上一定度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挣扎时期。但是当他说出这句话,说明他已经调整好了心态,能够冷静地接受眼前的现实,乐观地迎未来的生活。”
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刚刚恢复知觉、情绪平稳后,郑钢铁便开始与前来探望的学生讨论早前设立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当时老师刚做完手术,还未脱离危险期,我们去看望他,他一点儿都不谈自己,而是详细询问每个人负责的科研项目进展,嘱咐我们再小的工作也要仔细完成,有问题要及时与他交流。说话时,老师虽然面色憔悴,时而有点吐字不清晰,但是神情一如往常。我们突然意识到,老师虽然身经劫难和伤痛,但他对自己的态度比任何一个人都要积极,都要有信心。”学生祝世杰说。
坚强、乐观、醉心科研,这也是郑钢铁给身边的医生和护士留下的深刻印象。“真是第一次见到心态这么好的截肢患者,他甚至还向我自嘲,说以后可以亲身试验研发的康复器械。很敬佩郑老师的勇气和乐观态度。”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潘勇卫说。
病床上的科研斗士
躺在病床上两个多月近90个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科研项目不仅让郑钢铁忘却了疼痛,更让他一时暗淡的人生天空重现曙光。
在加拿大和现场安装调试出售给约克大学的卫星模拟器(指导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的成果)并与学生合影。
“上午做康复训练,下午和学生们讨论,成了郑老师住院期间的常态,病房俨然成了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工作,老师还让我们给他带文献、装无线网等等。”学生祝世杰说。郑钢铁夫人常常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但他每次都说之前已经落下了很多工作,学生们在努力工作,身为师长怎么能随便休息。在学生们看来,郑钢铁就像一位坚守阵地的战士,事故虽然给他带来巨大的创伤,但他坚强面对,毫不退缩。
康复的这段时间里,郑钢铁一点儿也没有闲着,每次学生来探望他,汇报近期学业与科研情况是必做的“功课”,谁也别想偷懒。刚被医生允许使用电脑,他便一刻不耽误地批改起了学生的论文。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平日与大夫交流的过程中,病床上的郑钢铁又酝酿出了一个新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课题——手术机器人。
原来,在治疗过程中,郑钢铁了解到骨科医生在进行某些特定手术过程中需要穿戴铅服,非常不方便,便设想如果能够做一个机器人系统,把骨科大夫从X光辐射中解放出来,岂不是极具价值的创新项目?与学生沟通后,大家立马显现出浓厚的兴趣。就这样,一个新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诞生了。
“郑老师并不只是提了一个想法让我们去调研调研这么简单。短短一两周时间内,郑老师为这个课题招兵买马,找了好几个本科生加入进来。其间不仅邀请清华长庚医院的专家和我们探讨了好多次,还联系安排了两次手术观摩。这无疑给我们新项目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祝世杰说。
出院后,郑钢铁工作之余每天都坚持做康复训练。2016年10月25日,一名学生将郑钢铁穿戴义肢练习行走的视频传到了实验室微信群里,当大家看到郑老师手扶栏杆,稳稳地缓慢行走并掉头返回时,群里炸开了花,同学们纷纷给老师点赞,敬佩他的坚强与乐观。“老师的顺利康复,对我们学生来讲是一件幸事,而老师康复过程中的言传身教,更是使我们终身受益。”一位同学在微信中写道。
甘做SRT苗圃兢兢业业的农夫
生命中多一份经历,人生就多一份解读。郑钢铁说,当经历了人生变故后,会越发珍惜自己曾拥有的东西。这其中,他付出多年心力的金沙集团3354cc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便是其一。
金沙集团3354cc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是清华专门为本科生打造的一把开启科研之门的专属“钥匙”,旨在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学术志趣。作为奋战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上的一位“老兵”,郑钢铁坚持指导本科生做科研已有十余年。他将在航天领域科研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可供本科生研究的项目,实现了将航天科学技术寓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将航天教学和学生科研训练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郑钢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以引导学生智趣味和敢于面对挑战为前提,倾心付出,收获满满。
回忆起自己参与指导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的初衷,郑钢铁说:“让本科生尽早接受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探索。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我希望能尽己所能为本科生作科研启蒙,尽早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知道本科生其实也可以做科研,在科研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郑钢铁看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考验的是学生全方位的能力。“这需要学生智商与情商相互配合,共同发力。”郑钢铁解释说,“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不只是两个抽象的概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智商和情商是两种包含具体指向的能力。智商包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而情商则指的是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和作风、意志和勇气等。这些要素对每一个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同学都至关重要。同时这些要素,对于他们今后走好人生路也是不可或缺的。”
和研究生一起进行实验。
正是源于这样的理念,身为教授的郑钢铁,虽然有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完成,但多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坚持指导本科生做科研。无论是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跨学科项目——“未来音乐工厂”,还是探索未来信息应用项目——“新型自主车”等等,无不倾注着郑钢铁的心血。
在与学生的“无缝”交流中,郑钢铁深切感受到学生在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从强调自我到重视团队合作,从浮躁到沉潜力行,从竞争到谦虚互助,这些优良的品质再加上同学们聪明的头脑,不仅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而且使他们有能力把创新的思考落到实处,未来他们将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郑钢铁对学术研究严谨沉稳的态度、对技术发展的洞察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和单纯的上课不同,做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要和各种具体的事情打交道。从最简单的拧螺丝、焊电路到测试仪器设备再到自学各种理论,这个历程让人渐渐明白要得到好的结果,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郑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别被还没有经历的困难吓倒,要大胆地去尝试,也不要只想着成功,因为在成功后你会发现,最值得回忆的是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受用终身。”学生陈煜说。
如今,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这片葱郁的苗圃已经成为本科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根基深广,生机盎然。郑钢铁说,自己愿意继续做这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苗圃中一位兢兢业业的“农夫”,看着一颗颗小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便是最大的快乐。
来源:新清华 2017-06-12
(清华新闻网6月12日电)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