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兴水利 乐山乐水创一流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扎实做好水利人才培养工作
金沙集团3354cc水利系主任 金 峰
在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水利系坚持教学水平精品化、师生交流常态化、实践育人制度化、因材施教创新化、就业引导专业化,努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更多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位一体”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工作,并把水利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报告在宏观总体布局、水资源保护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水利改革创新等多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更高要求。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方向。2011年7月8日~9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全面奏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号角。
新的水利发展形势,要求培养能够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牢固树立生态水利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建设人才。近年来,水利系坚持以教学水平精品化、师生交流常态化、实践育人制度化、因材施教创新化、就业引导专业化为主要抓手,扎实做好水利人才培养工作,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更多生力军。
教学水平精品化,把知识传授和思想启迪统一起来
水利系始终保持着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兼优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资源保障。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张光斗先生等德高望重、学术造诣精深的大家名师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确立了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水利系遵循水利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坚持服务于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把握水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精神与素质俱佳、技术与管理兼顾的学生。在全面梳理水利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国家精品课程 “水力学”、“土力学”、“水工结构学”和“水文学原理与应用”为基本框架的培养方案,在传统水工程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水经济及水管理等方向课程建设,形成水工程、水科学与水管理均衡的现代水利课程体系,在国内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开设了新生必修课“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新生研讨课 “水科学与水工程”、“水资源与水危机”、“水环境与水安全”,实验室科研探究课“河流模型实验与数字仿真”、“洞室与地下工程”等,努力做到知识传授和思想启迪相统一。在全体教师的集体努力下,水利系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多项教学奖励。
师生交流常态化,把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承统一起来
水利系始终坚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师生交流常态化,努力创造言传身教、融洽和谐的师生氛围,把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承统一起来。
坚持选配教学科研骨干担任本科生班级主任,形成了由骨干教授担任级主任、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格局。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每位班主任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一任四年,全程负责。建立定期的班主任辅导员联席会制度,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学风建设、成长指导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行导师制,积极开展新生导引计划,为每6位新生指定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并一直延续到大二;在大二学年末,通过师生双向选择进行一次导师调整,使每位本科生大学四年始终有一位明确的导师。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定期座谈、外出参观、共同出差、聚餐锻炼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
此外,水利系还创立了系体育代表队教师领队制,让老师与同学们在课堂之外、在相同的体育爱好中一起拼搏奋斗,建立深厚友谊,实现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每年定期举办的水利系师生摄影作品展,搭建起师生文化交流的又一平台,于摄影作品中体现水利人走遍四方、乐山乐水的情怀,引发了师生之间更多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共鸣。
实践育人制度化,把增长才干和砥砺品格统一起来
实践教育是水利学科特点和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水利系在实践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如“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1998年特大洪水时进行一线调研等。目前水利系已逐步将实践育人制度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双管齐下,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深化对水利的理解,砥砺踏实的品格。
目前,水利系已经形成了全程贯通的课内实践教育体系。大一的认识实习,组织同学们前往密云水库参观学习,了解“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历史,体会水利人实事求是、踏实奉献的精神;大二的课程实验和课程实习,搭建理论与实际沟通的桥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大三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概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宏观思维和工程设计能力;大四的生产实习,组织同学深入到施工现场,包括三峡、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工地,参与实际工程建设,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格。
其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主题社会实践。2011年为了学习领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水利系开展了“行水问路”联合调研实践活动,分赴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针对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工程性缺水、农业灌区建设、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7个专题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多篇实践论文和调研报告,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引发热烈讨论。活动先后获得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优秀支队奖、学校暑期实践金奖支队等多项奖励。水利系重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在校内外建设了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并将进一步结合985三期的实施,建设具有水利专业特色的创新校园实践教育基地,为开展实践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因材施教创新化,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统一起来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水利系不断探索和完善面向全体的“全过程、多角度”因材施教培养体系,推广并实施了“水滴”因材施教计划,力求让每个学生个体得到精细化的培养和全过程的指导,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水滴”因材施教计划以“项目化运作、开放式参与,以学生为主导、以兴趣为导向”为总体设计原则,包括“生涯导师、科技创新、海外交流、文体英才、实践求真”五个方面,内含匹配导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和文体活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国际交流、进行社会工作岗位锻炼等多项举措。
“水滴”因材施教计划实施以来已有150余名同学参加。该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利系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特等奖。文体领域,水利系在全校“马约翰杯”和“一二·九”歌咏比赛中都曾勇夺冠军。水利系通过多岗位、成体系的社会工作岗位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学生骨干。
就业引导专业化,把国家需要和个人成才统一起来
水利系始终从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充分重视就业工作,弘扬乐水兴业、利国为民的核心价值,就业引导贯穿人才培养工作的全程,并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就业服务。
目前,水利系就业引导以“充分就业、重点引导、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分类指导、精细服务”为工作思路,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实施分类化的就业指导策略,积极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各流域机构及各省水利厅下属单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优秀博士毕业生到高校任教;积极输送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大型水利和能源建设集团的施工一线工作;支持和倡导学生骨干带头扎根基层,奔赴边疆,并努力为到西部、基层和一线艰苦行业的典型个人提供精细的个性化服务,利用各种机会长期关注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成长。
水利系的就业引导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一直维持着近100%的高就业率,重点行业就业率目前已稳定在80%左右,京外就业率已达到60%。就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涌现了一大批到基层一线、西部边疆建功立业的优秀典型。例如本科毕业生吴海军选择到葛洲坝集团的施工一线工作,硕士毕业生王博志愿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博士毕业生卢吉选择到云南的澜沧江水电开发公司工作等。水利系连续7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院系。
水利系将继续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科学发展兴水利、乐山乐水创一流,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水利文化指引下,不断建设和完善全方位知行并举的育人体系,实现学生在学识与思想、知识与文化、才能与品格、科学与人文等诸方面的并重与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新清华 20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