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与瓷

——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竞赛组金奖获得者清华美术学院研究生许浩

图为许浩近照。

        在人工与自然之间,在传承与当下之间,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体现了作者基于当下文化状态的一种文人哲思和人文关怀。

——《apple @ china》评语

        2012年11月,清华美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许浩的作品《apple @ china》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竞赛上,从全国各地各院校新锐陶瓷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获得竞赛组金奖。  

图为许浩作品《apple @ china》。

从模糊的兴趣到主动探索

  许浩来自湖南衡阳,2008年考入清华美院。陶瓷是他的第一志愿,但当时的他对陶瓷只有些“模糊的兴趣”,“感觉是一个实体、比较有创作性的东西”,他认为陶瓷跟纯艺术相比,受到更多的工艺限制,不是那么自由。

  随着课程深入,许浩开始真正接触陶瓷材料,深入全国各地的陶瓷产区,慢慢发现中国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多样的工艺选择、广阔的创作发挥空间等对学习陶瓷艺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工艺之于创作,虽然是一种限制,但同时也是一种材质的魅力,关键是如何把这种限制转化为材质的优势和特点。许浩认为,如果能把自己的艺术取向、艺术兴趣和陶瓷本身的特质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积累了很多创作理念,一件件作品构思在心中慢慢“成形”。

冲动的景德镇之旅

  2009年暑假,许浩怀着“创作自己作品”的渴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奔赴景德镇。没有师长,没有家人,也没有熟悉的朋友,独自在景德镇住了将近一个月。他租了房子,找来设备,凭着一些零散的积累,零零碎碎地做了一些作品,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收获了些许经验。

  “不顾一切、热血、冲动”,提到这次景德镇之行时,许浩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他说,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不会这么做,肯定会先联系老师和学校,争取更成熟的学习条件。但这次“幼稚”的冒险让他收获良多,他发现景德镇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多元化、国际化的陶瓷创作重镇。同时,他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状况和生存环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尽管后来又多次去景德镇学习,但大二暑假的那场冒险始终是印象最深的。

探索纯粹的陶瓷语言

  毕业季到了,“做什么样的毕业作品”始终萦绕在许浩心头。他希望做这样一批东西:色彩单纯,强调形体和质感,用瓷本身的语言去说话。他希望把陶瓷还原为一种单纯的语言:“它就是一种材料,像油画、雕塑、玻璃钢、亚克力一样,是一种高温烧结、不透水,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它的美、丑,在于艺术家的创造,不在于陶瓷。许浩试图借助更加纯粹的陶瓷语言,凸显作品本身价值,凸显艺术家的自我思考和艺术经验。

  基于这样的理念,许浩决定以色彩单纯、易塑形的福建德化白瓷为基本材料进行创作。许浩认为,在中国,陶瓷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意义、历史内涵和文化积淀,他想试着暂时把这些东西都放空,回到一个原点,只有“艺术家”和“陶瓷材料”两者,从这两者之间出发,去进行创作,产生更多创新点和更多发挥的可能性。他在本科毕业论文《灵性的物化——论陶艺创作材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中这样总结:“诠释这样的一个单纯的关系,不受历史与文化的限制,以艺术家自我的喜好、艺术积累、生活经验、情感经验出发,去诠释他与材料之间的一种可能性。”

  许浩的尝试获得了肯定,不仅《apple @ china》获得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竞赛组金奖,毕业创作中的另外两件作品《白瓷·心相之一》、《白瓷·心相之二》也获得了学校年度优秀毕业创作奖,并参加西安“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图为许浩作品《白瓷心相之一》。

纯粹≠简单

  尽管,许浩试图探索出一种更加纯粹的陶瓷艺术语言,但艺术语言的纯粹并不意味着形式与内涵的缺失。《apple @ chin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浩创作《apple @ china》时,恰逢乔布斯去世,使他偶然间注意到了“苹果”这个词汇。“苹果”不仅仅是一种水果的名字,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从《圣经》中的亚当夏娃到牛顿,再到当代的乔布斯,人类赋予“苹果”非常丰富的语义。许浩在《apple @ china》中用“苹果”作为与当代电子化生活相关的语义,又用切割手法和金属装饰暗示了人在网络时代,因依赖电子设备造成的种种异化。这是许浩对社会的观察,也是他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在形式上,许浩认为,在排除了釉色之后,他还可以通过形和空间的切割变化增加陶瓷艺术作品的形式感。因此他在《apple @ china》上附加了一些金属装饰,使作品的质感更加丰富。所有这些思考通过精心设计,以单纯而富有变化的形式在作品中完美结合。

     谈到将来的发展,许浩表示他会立足于产品设计,展开多元化尝试,多与时代最前沿设计接触,开阔视野和思维深度。多与陶瓷材料打交道,深入了解陶瓷的各种特性、状态和效果。他认为,在校期间是学生探索自我的最好时机,他希望在这个阶段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把自我创造推进到极致。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范 丽

2013年03月26日 13:52:1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