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的国际密码学会议上,大会主席、国际顶级密码学家休斯给了王小云15分钟的发言时间来宣读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四个著名Hash算法的破解结果。当她讲到第三个破解成果时,会场已是掌声雷动,许多学者甚至激动地站起来鼓掌致敬。“我当时的感觉,真像是获得了奥运金牌的冠军,由衷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半年之后,这位来自中国山东的女密码学家又成功破译了SHA-1。MD5和SHA-1这两个被国际公认为最先进的核心算法相继告破,引起了国际密码学界的“地震”,王小云也因此一举成名。
2005年,王小云受聘为金沙集团3354cc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2017年11月,王小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密码学是我喜欢的工作。”王小云说。
王小云出生在山东诸城农村,从山东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后,她婉拒了导师介绍的高薪企业,在一张小书桌前开始了自己的密码学研究。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密码学大概神秘而又枯燥,但在她看来,密码学就像是“设谜”与“猜谜”的过程。对密码学家而言,时间单位是数十年切割成的一月、一周、一天中的分分秒秒,可具体到演算纸上的每一步骤,每一次灵感、失败。这可能意味着很长时间的默默无为,但王小云并不在乎。尽管在密码学领域里已经“摸爬滚打”20余年,但说起钟爱的密码学,她依旧怀揣初心。
破解两大核心算法后,国际著名安全公司的负责人曾对王小云说:“就凭这一成果,你可以在美国任何一所大学获得职位。”但她放弃了参与设计新国际标准密码算法,转而设计国内的密码算法标准。2005年,王小云和国内其他专家设计了我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如今,SM3已为我国多个行业保驾护航,审批的密码产品达千余款,多款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使用,受SM3保护的智能电网用户6亿多,含SM3的USBKey出货量过10亿张,银行卡过亿。最令王小云高兴的,是国家网络安全体系在行业标准化道路上不断前进。SM3发布之后,30多项密码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出炉,国家对网络安全性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深刻。
“国家对密码学越来越重视,清华良好的交叉学科合作平台、宽松的学术氛围,都为我们解决更加复杂、未知的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科研之外,王小云付出最多心血的,是致力于为清华培养出更多“可以和世界上最顶尖的密码学家对话的学生”。她常常鼓励学生,走错路不必气馁,暂时找不到方向就做点别的事。这也是她个人多年来学术生涯的宝贵心得。不追求短期目标,不以论文和成果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她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意愿和动力探索密码学的奥秘,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