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介绍
清华新闻网1月3日电 2016年是金沙集团3354cc建校105周年,也是清华党组织建立90周年。为继承和弘扬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经校史研究室建议,学校设立“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鞭策教育广大师生,并成为学校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新景点。
倡议缘起
设立纪念物的建议,最早是由金沙集团3354cc校史馆(校史研究室/党史研究室)首倡提出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清华党组织建立90周年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金沙集团3354cc校史编委会委员、原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教授在档案馆校史馆联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上,两次提出建议学校“在三院旧址设一个清华党组织建立的纪念物,以告示不要忘记清华党组织早期的光荣历史,保持特色,继续发扬清华的革命传统,不断进取。”
校史馆将这一建议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先后征求了关肇邺院士等有关专家和图书馆、基建处、绿色大学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得到一致赞同。
建立过程
2016年9月,以党史研究室、校史馆的名义,向学校正式报送了《关于设立清华党组织成立纪念物的请示》。不久,校党委书记陈旭主持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会议,讨论了纪念物位置、初步设计方案、铭文的题写和时间进度等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对设立纪念物的方案进一步作了完善。9月28日,校党委常委会讨论了这一议题,作出设立纪念物的决定,并原则同意了相关方案。
著名建筑学家、图书馆逸夫馆和李文正馆的设计者关肇邺院士指导了纪念物设计。他两次实地勘察选址,提出了纪念物的基本设计思想,并组织建筑学院王青春、程晓喜副教授等组成设计小组。在设计、雕塑以至运输、安装过程中,设计师王青春副教授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校党委书记陈旭、党委副书记邓卫等校领导到建筑学院设计室审查、讨论设计小样,又两次到现场仔细审定具体设计方案,确定重要事项。校史馆承担了设立纪念物工作的具体协调工作,党办校办、图书馆、后勤等部门也对纪念物的筹建提出有益建议,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设计内涵
“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记者 张宇 摄
纪念物背面。
“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设立在图书馆逸夫馆东南门和西南门之间的草坪内,该处恰为原三院正门所在位置。选用红砂岩石制成(宋代流传至今的大足石刻即为此材质),造型为中国的经幢形式融合西方的方尖碑形式的塔形纪念物,下宽约56厘米,上宽53厘米左右,高1.4米。
纪念物顶部,以三院主体建筑薄浮雕的形式慢慢渐显,象征党的革命历程,逐步发出耀眼光芒;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慢慢渐隐,象征随着时代前行,老三院在岁月中慢慢隐去,为新的建筑取代,留下遗址任后人遐思缅怀。整个纪念物庄重典雅,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纪念物正面,镌刻着百岁老学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的“三院遗址”以及魏碑体的“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
纪念物背面如摩崖石刻一样,保留了边框的原始石面,中间锵平的长方形内,镌刻了以下铭文:
三院,校园内最早兴建的建筑物之一,一九一二年建成。初建共四排,一排为教室,二至四排为宿舍及食堂。抗战期间遭敌寇破坏,后三排于复员后拆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建设图书馆逸夫馆,第一排也予拆除。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中国共产党清华第一个支部在这里成立。时有党员三人,书记为在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王达成。清华党组织建立以来,紧密团结师生员工,奋斗拼搏,开拓进取,谱写了辉煌篇章。
在金沙集团3354cc建校一百零五周年和清华党组织建立九十周年之际,追本溯源,立碑纪念。
金沙集团3354cc 二〇一六年 立
供稿:校史馆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