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田轩:以金融体制改革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3-6 田轩

核心观点:

在新发展阶段,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目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建立更加完善、成熟的资本市场,加大银行信贷等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速度。

未来,在更好发挥金融市场功能方面,要从结构上调整金融市场供给,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促稳定,畅通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无疑,金融体制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任务中将“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列入在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作出部署安排。可见,金融体制改革在有效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更是金融的宗旨。当前,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实力水平得到长足发展之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落脚点,已演变成“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持国家科技创新,使科技和资本要素更高质量结合”的新议题。

继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进一步要求,金融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要部署,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这体现了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战略性重视,同时也赋予了金融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历史使命。

金融助力“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以看到,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群体,正在成为驱动“中国创新”的主力军。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多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重点细分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截至目前,累计有1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33%;2023年1—11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这些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创型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三高一轻”(高科技、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特质,与以银行为主的传统融资供给制度不匹配,融资压力仍是制约当前我国科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科创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较之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以股权收益为基础,能够有效匹配科技创新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的风险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从资本要素端看,创投机构能够筛选出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经过专业的投前调查后,创投机构往往采用分阶段注资的方式,企业想要获得下一阶段的资金支持,就要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这样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创投机构与初创企业之间的代理问题和“敲竹杠”问题,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专注于创新活动。

同时,创投机构的辛迪加模式全方位提升了其培育创新企业的能力,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将具有不同专业技能、信息来源、关系网络的机构聚集在一起,能够不断引导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各类要素向创新前沿汇集,为创新生产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转化特别是具有更大风险的破解“卡脖子”式的创新,创造了充足的动能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应从资本要素供给的增量和存量两端,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新道路。在优化融资机制方面,建议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惩戒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商业银行应强化自身产品创新,结合新经济企业发展特点,根据科创企业发展阶段,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分层差异化设计,不断创新丰富支持新经济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

提升银行信贷对创新企业的有效支撑

银行机构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对于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强调,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审贷放贷、资金申报和存续期管理,将央行再贷款优惠政策通过各金融机构精准传导到各重点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深入研究各重点领域产业政策、发展动态、经营模式、风险特征,加快构建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从资金机制上看,由于银行信贷不存在控制权稀释的问题,企业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身的长期价值创造。同时,银行信贷也可以避免股权类融资时的强制信息披露,从而防止企业创新研发计划泄露于竞争对手,有助于保护商业机密,促进科技创新。

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业的充分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信贷的获得性。学术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加剧会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规模有限,融资渠道少,对信贷供给变化敏感度更高。当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时,往往倾向于进一步创造长期价值,不再会选择被大企业收购。

同时,当企业出现债务违约时,银行的介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保护持续科技创新的能力。一方面,银行介入缓解了企业的代理人问题,有助于提升企业长期价值。由于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管理层可能为了提高短期业绩、提升知名度、攫取经济利益等原因,投资于无效率的创新项目。但当银行介入后,存在债务违约的企业将通过招聘更加优质的技术人员,替换掉低质量的研发人员,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

畅通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是高质量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和源泉,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当前,活跃资本市场,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

怎样活跃资本市场?怎样提振投资者信心?怎样从融资市场变成投资市场,真正让投资者去投资资本市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愿意进行投资、愿意留下来继续投资。

未来,在更好发挥金融市场功能方面,要从结构上调整金融市场供给,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促稳定,畅通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存量方面,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在增量方面,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资本市场投资和融资功能,建立更加匹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资本金融环境。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加强各板块的互联互通,综合考虑行业、市值、财务指标等不同特征,满足不同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推动投资者结构转变,引导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加快转板机制建设,畅通退市后融资通道,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打开多元渠道。

需要关注的是,我国现行的T+1交易制度已无法满足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健康投资生态构建的需要。实施更灵活、公平的交易制度,将是短期内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实现市场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的重要抓手。对此,建议试点逐步恢复T+0股票交易制度,出台配套的风险监管措施。

(作者 田轩 全国人大代表 金沙集团3354cc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3月07日 07:46: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