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自古就承担着宣教明化的功能,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风无小事,它不仅是语言风格和个人喜好,更与政风世风密切相关,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
纵观中华优秀典籍,文字简练、内容精粹是其共同特征。一部《老子》,不过五千余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智慧瑰宝;语录体的《论语》同样讲求文字简洁平易、思想深邃,“辞达而已矣”。其他先秦诸子的文章乃至历朝历代的经典,无一不是既有深刻的人生体验、社会观察,又能以精练语言来表达呈现的,由此方能一代代传播久远。
再看现当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文风改良的高手,重视文风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不仅高度重视文风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很多作品言语精辟、思想深刻、风格明快,本身就是改进文风的典范。延安整风时,他特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强调要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其中《反对党八股》一文列举了“八股式”文章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等八种表现与恶劣影响,至今读来仍令人深觉透彻犀利、很有现实针对性。邓小平同志也是如此,讲话写文章平白朴实、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文风上率先垂范,讲话、文章平实真诚而又犀利新颖,富有极强的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
遗憾的是,当前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风问题。比如,一些报刊文章文风浮躁,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穿靴戴帽、绕来绕去,洋洋洒洒数千言,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内里空”;比如,一些学者喜欢搬弄西方学术名词,故作高深,把浅显问题复杂化,用华丽、冗长的句子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看似是文法技巧的问题,实则是文风和学风的反映,是对自己研究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思考得不深入、阐释得不到位所致。
好文章、好文风,是深刻思想内容与简练文字表达的统一,既能有内容、有见解地剖析问题,又能明快清晰地呈现出深层思考。改进文风,要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真正深入调查问题、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我们期待像光明日报这样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媒介,在改文风中奋勇当先,多刊发实事求是、短小精干、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用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文风引领时代新风。
(作者:黄德宽,系金沙集团3354cc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