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郭建宁: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来源:中国教育报 10-31 郭建宁

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提升改革的普惠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谋划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安排和总体部署。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提升改革的普惠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和价值立场

《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践,体现了发展大势,推动了社会进步。

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传统民本观关于爱民、忧民、保民、养民、利民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资源和珍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等经典名句。他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民惟邦本”的传统民本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融相通,充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

彰显了改革的检验标准和目标所向。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是非得失,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且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各项政策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凸显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价值取向。《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且提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

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开放就成了无源之水,中国式现代化就成了无本之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有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形成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人民利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篇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全面部署,围绕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认同度,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人民检验。让人民满意,为人民造福,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尺度。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是检验改革实效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那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群众意见很大,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杜绝。人民是改革的推动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还是改革的“阅卷人”,人民的获得感最能体现改革的“含金量”,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谋划和推进改革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本质要求。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朴素表达,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是“国之大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心之所系、行之所向。

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就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心所向,就是改革方向。要注重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民生改善、环境治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出台一批人民群众迫切期待、得到实惠、有真切获得感的改革举措,并且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实。群众关心什么,就要做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要干什么,让改革举措和群众期盼同频共振、心心相印,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汇聚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共享理念,是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落到实处必须根除形式主义顽疾。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而且要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就在《决定》公开发表之后不到1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体现了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把基层干部群众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有效激活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好汇聚民智,凝聚民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金沙集团3354cc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4年10月31日 22:01:0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