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中国梦 教育梦

——访金沙集团3354cc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3-3 汪瑞林

  胡鞍钢 党的十八大代表,现任金沙集团3354cc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金沙集团3354cc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出版各类中英文专著、编著6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人们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在讲话中,习总书记特别阐述了他对中国梦的理解。习总书记这番讲话引发各界的热评和思考。什么是中国梦?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作为教育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金沙集团3354cc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没有国家强、民族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要实现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胡鞍钢: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没有国家强、民族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要实现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共享、共建“大同世界”、“太平盛世”。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社会理想和心灵归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当下,它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治国方略与政策方针,它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彼岸。

  记者:2008年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被称为是“美国梦”的生动阐述。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在胜选后发表的演讲中再次重申“美国梦”。在您看来,“中国梦”和“美国梦”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胡鞍钢: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美国梦是强调一个人只要辛勤工作就能有体面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中国人民不仅关心自己,还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崇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和谐,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我们不仅追求个人的成功,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梦想要在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中实现。

  记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过什么样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胡鞍钢: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超额过半,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是“五位一体”的复兴,中国不但要建成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物质文明,还要建成更高的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开辟新的境界。

  记者:现在国际上有不少反华、仇华势力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强盛视为一种威胁,您怎么看?

  胡鞍钢: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新增GDP的贡献超过了美国。中国对全球的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也都超过了美国。中国对全球的影响之大、之深、之强烈,只有对方才能感受到。中国加入WTO后,我们称之为开放中国、融入世界、影响世界。中国希望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大有贡献,最终落脚点在大有贡献。未来10年,毫无疑问,中国主要的经济指标对全球的贡献一定是第一位的。

实现中国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既包括减少贫困的贡献、经济增长的贡献、贸易增长的贡献,还包括知识的贡献、文化的贡献、绿色发展的贡献。

  记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历程?

  胡鞍钢: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伟大的民族梦想。中国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屹立在世界东方。只有到了近代,中国因封闭而落伍,因落伍而挨打,因挨打而奋起,这才有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夙愿,但是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复兴之路,中国仍然加速衰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900年的12.0%下降至1950年的4.6%。此时的中国是2000年来特别是200年来,占世界GDP总量比重最低的历史记录,也是世界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建国63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是,我们才走完了民族复兴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要始终秉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奋进。

  记者:很多人把能否超越美国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观察指标,甚至有些学者认为“不超美国,谈何复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鞍钢:在整个20世纪,苏联和日本都曾经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出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目标,但都没有实现。

  “赶超美国”是毛泽东主席为我们提出的“中国梦”或“强国梦”。50年前,他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首次提出用50年或60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美国的战略设想。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真正有资格能够追赶并超越美国的只有中国。

  从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毛泽东时代是这一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初步成长期和工业化初期,他还不可能实现这一梦想,但是却为中国建立了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前10位。

  毛泽东之后,邓小平不断地重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消除弊端,创造优势,因而激发了人民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国家的创新和党的创新,开启并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这一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即迅速崛起期和工业化加速期,明显加快了对美国的经济追赶和技术追赶,但是直到苏联解体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距相当悬殊,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机遇期的核心目标就是“富民”,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于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比美国多出10亿人口,即使人均收入只增长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收入水平的1/5至1/4,经济总量也会超过美国。这是一个多种主要总量指标连续加速赶超美国的过程,从农业第一到工业第一,从货物出口第一到货物进口第一,从投资第一到消费第一,从制造第一到科技创新第一。这个过程早已开始,而采用汇率法计算的GDP指标超过美国只是这个过程的最终标志,而不是唯一的标志。

  记者:中国赶超美国,从世界范围看有什么积极意义?

  胡鞍钢:从实现路径上看,中国全面追赶美国的过程,也是在局部超越美国、进而主体超越美国的过程。中国崛起的经济含义是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大幅度上升,中国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差距显著缩小。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最发达的也是最强大的美国,这将构成21世纪中国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令人关注的重大事件。这对于打破长期以来美国独霸世界、西方主导全球的政治经济贸易格局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于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具有十分积极的国际意义。

  中国超越美国,与世界之前任何一个第一大国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不是推行霸权主义而是倡导和平主义,不是推行单边主义,而是主张多边主义,不是推行零和博弈而是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需要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既包括减少贫困的贡献、经济增长的贡献、贸易增长的贡献,还包括知识的贡献、文化的贡献、绿色发展的贡献。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当前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此该如何理解?

  胡鞍钢:我用“天时、地利、人和”这6个字来说明,为什么说当前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所谓天时,就是全球化知识革命,以及正在酝酿和发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尚未完成,还在加速当中。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这几场革命最大的受益者,用户量和生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地利是指在过去二十多年,由于中国的发展,亚洲在整个世界五大洲中,经济、贸易、吸引外国投资增长率是最快的。最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是除日本外的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因此地利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人和,能不能把握战略机遇期,关键是在国内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我对此充满信心。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是少有的。所以我们既要珍惜战略机遇期,还要创造战略机遇期。

  记者:从当前中国国情看,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有利因素,又有哪些不利的方面?

  胡鞍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国梦。中国与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明显缩小,由2000年的2.55倍缩小至2008年的1.50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强国。

  未来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主要有五大红利。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红利,在人口红利减少的同时,人力资本红利将持续上升,会抵消前者的负面影响。

  二是结构变革红利,这是指就业结构中农业比例下降而非农业比例上升,反映了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这一红利不仅是明显的,还是长期性的。

  三是所有制变革红利,一方面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就业主体、经济主体,显示了新经济成分的生命力和快速成长性,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经过战略性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重建,重新崛起,集体崛起,目前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到64家,到2020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预计将超过140家,从世界第二位上升为世界首位,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组成特有的“中国兵团”,公开与欧美日兵团竞争。

  四是科技进步红利,从国际科技竞争的视角,按科技实力指标来评估(包括科技投入能力、科技人力资源投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发明能力、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个指标),估计到2030年中国比重将达到30%,相当于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五是开放红利。从中国进口、出口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看,我们估计,到2030年分别为27.0%和24.0%。

  这五大红利的充分释放和综合作用,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起飞,融入世界经济,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会因改革开放而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无论是康有为、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邓小平所期望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将逐渐变为现实。这就是21世纪的“中国大势”。

  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万里长征之路,绝不是笔直大道,更不会一帆风顺,有许多我们可以预见的各类挑战,还有许多我们无法预见的冲击,概括地讲还是那句话——“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关键是我们如何有效地识别挑战,及时地主动应对挑战,智慧地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中国所面对的挑战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这就需要把握两个大势,即中国大势、世界大势,统筹两个大局,即全国大局、世界大局,设计两个大战略,即国内大战略、国际大战略,创造两个机遇,即中国机遇、世界机遇。

教育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既是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驱动力。

  记者:如何理解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有何深意?

  胡鞍钢:教育兴,国家兴。教育是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对世界人口大国而言,它还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和最好途径。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黄金时期,我们将加快从世界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世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只有中国人口不断现代化,人力资本不断跃升,创造力不断释放,我们才能说“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人口不再是发展的沉重包袱,而是发展的最大源泉;不再是发展的制约劣势,而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不再是发展的负债,而是发展的最大资产。教育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支撑作用。

  教育具有先导功能、引领功能。教育现代化处于现代化目标的优先位置,对全面现代化有引领的作用。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教育也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具有时间上的延后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人力资本培养基础的教育必须先行。因此,教育必须始终处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优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围绕这两个“百年”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既是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驱动力。

  记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当前的教育与发达国家比、与时代的要求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胡鞍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对于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需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教育需要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根本动力,教育现代化对全面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前提。

  中国目前已经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内部发展还很不均衡,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初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大大高于印度的水平,2000年中国为61%,印度为46%;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看,中国大大低于美国水平,同时也略低于印度的水平,这也要求人力资本积累从初、中等人力资源快速积累转向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快速积累。

  第二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核心指标。尽管我国教育经费在较快增长,但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提供的资料,在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这一比重的排位为第135位,还低于邻国尼泊尔。从教育总经费占GDP的相对值来看,2008年我国全社会教育总投入相当于GDP的4.62%,分别低于2003年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5.9%和5.7%的平均水平。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依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这需要我们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和建立全社会各方激励相容的投入机制,包括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的互补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合力作用,发挥国家和社会“两个伙伴”的合作作用。

  记者:党中央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您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胡鞍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在于最广大的人民可以平等地享有高水平的教育机会。教育是社会民生的重点领域,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教育领域还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充分体现中国因素、社会主义因素、现代化因素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公平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体系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2013年03月04日 12:55: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