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周六扎堆开考 盘点自主招生十年变迁轨迹
高校自主招生迈向“因材施招”
来源:北京晨报 2013-3-14 王璐 李佳
本周六,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即将拉开招考大幕。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至今,自主招生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形成了“北约”、“华约”、“卓越”等几大招考联盟,高校通过这一途径选拔符合各校培养特点的创新拔尖人才。历经十年发展,自主招生在考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争议下不断前行。晨报教育本期特别报道与您回顾自主招生的十年发展之路,邀请高校有关负责人、教育专家梳理自主招生十年变迁轨迹,勾勒未来发展路径。
自主招生从被动到主动
金沙集团3354cc招办主任于涵认为,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自主招生的试点探索已经十年,从大学招生选材的角度,大学真正由被动的招生进入到主动的招生阶段,开始触及到招生的核心问题:人才评价。自主招生是高考的重要补充,作为大学,要补充的首先是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这个我们用“因材施招”来实现,自主招生中特别体现在对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人才的选拔;第二是要补充现有高考制度下部分被掩盖了的公平性。
自主招生制度一直伴随着“掐尖”、“小高考”、“教育不公”等问题。对此,于涵表示对于高校来说,生源竞争是天经地义的。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有好生源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要培养人才,自然要关心能否得到优质生源,真正的优秀生源,无论何时对于大学来讲都是稀缺资源和无法共享资源,所以生源竞争就必然存在。当然,大学需要的是良性竞争。这就决定了大学必然要参与到生源竞争当中。通过自主招生,大学由被动招生过渡到主动招生,形成“因材施招”。作为高考的一种补充形式,自主招生一定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保证基本的公平、公正前提下,把自主招生的选才质量、卓越性体现到极致。
未来,金沙集团3354cc在自主招生方面将更加注重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的招录。“创新潜质”,不是单纯地靠培养,甚至是靠教育就把它发展出来的,所以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要对不同学科特长学生的创新潜质进行甄别,这也呼应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回答钱学森之问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今年人大在自主招生方面率先尝试加入体测项目。由考生自愿参加体测,包括长跑在内的三项考察,从成绩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体测5分也会加入到自主招生的总成绩当中。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启动针对农村考生的“圆梦计划”,这是一个常设项目,今年并无变动。“圆梦计划”招到的学生必须是农民家庭、三代没出过大学生。从第一年招生的情况来看,完全经得住推敲。网上公示非常充分。2014年的“圆梦计划”名额还会扩大,大约增加20%,达到60人。人民大学希望一步一步增加名额,争取让更多的寒门优秀学子有更好的读书机会。
自主招生增强交流互动
作为卓越大学联盟成员校之一,北理工招办主任李振键介绍,今年卓越联盟对考试科目进行了大瘦身,理科生将参加学科基础测试一,内容涵盖数学与物理。文科生将参加学科基础测试二,内容涵盖数学和语文。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学校在不断完善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鼓励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更加注重学科特长人才的培养。针对在自主选拔过程中发现的具有突出创新潜质和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北理工将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着重强化导师亲自指导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这也将是未来卓越联盟在自主招生选拔上的一大发展方向。
此外,为了深入甄别考生的创新潜质,北理工今年增强了专家与考生面试交流互动环节,并启动了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知名顶尖学者为主考官的专家团队,进行精心选才。李振键表示,自主招生主要是在综合能力上对考生进行全面衡量。对于理工科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文科学生注重考查学生在团队竞争的情况下,如何既注重团队表现又展示自我的能力。
市属高校“破冰”自主招生
目前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在京部属院校共有19所,今年新增了第一所市属高校——北京工业大学。由于今年首次尝试自主招生,北工大依据近四年各中学考入北工大的学生数量以及生源质量,在北京各区县的示范中学中遴选出了人大附中、四中、北京5中等在内的42所优质生源基地校,优质生源基地中学可根据北工大分配的推荐名额直接推荐,每个学校有3-5个推荐名额。不属于优质生源基地校的学生可采取自荐方式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北工大招办主任杜峰介绍,之所以确定基地校,是想加大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工大虽为首次招生,但在招生特点上十分鲜明。学校将学生在中学期间的会考成绩纳入到自主招生评价体系中。此外,中学期间的获奖也成为自主招生考核的一项参考指标。
与其他自主招生院校不同,北工大在自主招生上做出了大胆尝试,该校取消了笔试环节。综合能力面试分为普通面试(面试A)以及附加面试(面试B)两类,面试A为所有考生必须参加的综合面试,面试B为考生自愿选择,内容主要以实验等实际操作为主。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自主招生面试中,附加考试内容上,理工类考生进行了电类实验;建筑规划类考生进行了“场景默写”和石膏像素描;经济管理类考生的“实操”内容为数轮的商业营销对抗。北工大招办主任杜峰表示,取消笔试是为了减少学生负担,避免“小高考”,学校主要通过面试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实操”面试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考生在面试过程中的创意和表现,挖掘学生的学科特长,真正达到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效果。
作为首个自主招生的市属高校,杜峰认为,自主招生对市属高校人才选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人才培养是从选材开始,自主招生意在挖掘一些具有培养潜质和创新才能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很难通过高考被高校发掘,因此,自主招生成为了高考选材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人才培养多样化的一种方式。
自主招生须创新改革机制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过去10年中,我国推行了自主招生改革其实是伪自主招生。由于自主招生还与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在一起,学生的选择权没有任何增加,如此自主招生,就演变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学生的考试负担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焦虑情绪也增加。他认为,我国的高考改革,很少在录取制度上做改革,而都是在考试上做文章(包括自主招生,也是高考录取加分优惠)。
为何高考改革变为了只有考试改革,根源在于打破集中录取需要放权——政府部门放权给高校自主招生,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考试改革却不需要放权——权力还是掌握在政府部门,甚至可增加行政部门的权力。高考不断在改,但却不触及实质问题,包括多年前的春考,名义上是给学生多一次考试机会,但却把这界定为落榜生的考试,不冲击秋季高考;教育部前不久提出英语一年多次考,也是考试改革,集中录取制度纹丝不动,要把这多次考的分数用于一次集中录取。
对于高考改革,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指明高考改革的方向——“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告诉大家正确的高考改革理念,并按这一理念去推进改革。目前高考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掌握着权力的教育行政部门,是很难主动推进放权的高考改革的,建立新的改革机制,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放权,是改革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