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核研院成立60周年 - 正文

围绕核能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研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建院之时,我院配套建设与核反应堆相关的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室,即为现在的环境技术研究室(601研究室)。60年来,研究室始终围绕国家核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科学问题与重大技术需求,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研究。通过实施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进行前沿性探索,获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通过实施有影响的国家级科技攻关大项目,开展应用研究,形成新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能力,在新型低放废液处理技术、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中低放废物水泥固化技术、核级高效空气过滤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工业应用,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核设施不可避免会产生放射性废液。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提高放射性废液处理水平,尽可能减少放射性核素的环境排放,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室从基础研究起步,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在膜表面的界面行为与去除规律;探索连续电除盐模式分离微量核素的机理;尝试合成对放射性核素具有高选择性的吸附剂。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支撑下,我们下大力气研发废液处理设备、工艺和专用关键材料。2009年研制出第一代原理样机,在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利用真实放射性料液进行了运行测试,原理样机将废水放射性处理至天然本底以下,这一结果大大鼓舞了研究团队。今后的10年里,核心设备经历了原理样机、科研样机、工程样机的全过程开发;关键材料经历了配方研制、中间规模制备、工业规模制备的全过程开发;集成系统经历了单元研究、工艺研究、集成测试、放射性热实验的全过程开发。2016年,在我国大亚湾核电厂岭澳二期8号机组TEU厂房建立了我国首个新型放射性废液处理示范工程;2017年,在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建立低放废液处理示范工程;2017年,研制的严重事故情况下放射性废液应急处理工程样机通过能源局验收;2019年开始建设乏燃料后处理厂(200吨/年)工艺低放废液处理设施。研究室的教师在放射性环境的严苛条件下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完成示范工程研制、安装、调试的每一个环节。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完成了国防科工局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国家能源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国家项目,形成了新型放射性废液处理的知识、技术体系,研制了系列化成套技术及装置,可实现放射性核素(除氚外)近零排放。研发形成的专利实现了成果转化,核心材料与关键设备具备工业供货能力,为我国放射性废液处理提供了先进技术。

研究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等支持下,致力于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尤其在废水处理及水体中毒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利用电离辐照技术对多种工业废水中典型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抗生素等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辐照降解特性和机理,开发出电离辐照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和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应用:2012年在江苏连云港开展了我国首例自屏蔽电子加速器处理含氰废水的中试试验;2016年在浙江京华建立了我国首个电子束辐照深度处理印染工业废水的示范工程;2018年牵头制定了“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2020年在广东省江门市建设成功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子束处理印染废水工程,标志着我国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技术走到了世界前列,迈进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为我国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新技术。相关成果还获得了2019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发展思路指导下,研究室还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形成了一系列空气净化和过滤器性能检测相关的技术和装置。中、低放废物水泥固化研究成果也在核行业得到应用。

纵观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室发挥高校与行业相结合的优势,科教融合,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围绕我国核能发展与环境保护重大需求,凭着十年磨一剑的执著和韧性,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金沙集团3354cc“纪念梅贻琦学术论文奖”,应用研究成果获得了北京市、教育部、以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一等奖,重要的研究成果完成了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为我国能源技术转型升级和保护绿水青山贡献了清华人的力量!

清华新闻网9月18日电

供稿:核研院601研究室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

2020年09月18日 11:20: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