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6月22日电 6月19日下午,“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2020届学生云上毕业活动举行。金沙集团3354cc副校长彭刚致辞,学堂班首席教授丘成桐、朱邦芬、王训、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颜海平对学生寄语,各学堂班项目主任出席仪式,教务处副处长苏芃主持仪式。
彭刚致辞
彭刚在致辞中表示,由于疫情的原因同学们无法像往年一样齐聚一堂,因此略有遗憾,但是作为教师,他和学堂班的老师们一样,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看到学生迎来人生旅程中新的节点而无比喜悦。彭刚指出,学堂计划的人才培养规模对于整个清华本科教育来说并不大,但是对于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深入实施学堂计划的十年当中,学堂班的很多经验举措已经逐步辐射并推动了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学堂计划实施的初衷,其一是把具有坚定且明确的学术志趣的优秀的青年同学聚集起来,由有着深厚的育人情怀的一流学者倾注心力陪伴指导他们,学校提供优越的教学环境来支撑其成长;其二是不断思索如何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实现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自给自足。他希望,同学们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开放的胸襟,不仅要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要服务整个人类社会。清华的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自我期许,要做头等的题目,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彭刚祝愿同学们未来带着更精彩的故事回到清华园。
数学班首席教授丘成桐先生援引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王国维先生的故事,勉励同学们要有开放的思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同时强调要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把学问做好。他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够成为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学者,要有很好的情怀,不仅自己要成为世界一流,也要帮助别人成为世界一流。
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为学堂班毕业生送上两句临别赠言。一是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摒弃急功近利,要有更加长远的目标,朝着人生的理想一步步地扎实向前,为解决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而自强不息。二是要拒绝狭隘民族主义,更加坚定面向世界。
化学班首席教授王训勉励学堂班毕业生坚持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保有自己的使命感,坚持高的学术标准,为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
生命科学班首席教授施一公院士从科学问题的角度,启发学堂班毕业生认真思考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同学们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而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他希望清华的学生要坚持初心,通过观察和思考,思考如何影响这个社会和周围的人,如何能将自己的所学转变为改变世界的一部分。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院士从理论和实验验证的两个角度,肯定了学堂班毕业生已经练就了德智体兼备的非凡的本事。他勉励大家,要勇于迎接挑战,永远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他也希望各位同学除了做最好的自己,还能够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让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首先讲到,全球的信息化使人类的历史进程走到与以往不同的维度,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最大的源泉。他勉励同学们追随重大问题的引导,实现精深学习,从而达到创新所需的能力和思维。疫情加速了时代大的变迁,这种变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他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够紧紧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走得更远,影响和造福全人类。
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首席教授颜海平勉励同学们在面对各种考验时,要以主动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去践行人生。在多文化、多语言交织的人生场域中,要牢记自己的文化传承,发扬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
来自各学堂班的毕业生代表——数学班陈逸梵、物理班韩同航、化学班王振翎、生命科学班郝悦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洪文浩、钱学森力学班黄轩宇、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王亦楠等同学依次发言。他们结合丰富的照片资料,分享了自己和同学们在学堂班的成长经历。他们一致认为,在学堂班,同学们不仅仅学习了知识、了解了前沿课题和理论、具有了国际化视野,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倾心育人的教师。
郝悦钧表示,在有着百年历史的清华学堂里,一代代清华人潜心学习、科研,为国家乃至世界的改变作出了贡献。作为学堂班的成员,这种家国天下的情怀也流淌在同学们的血液中,大家都肩负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尽管同学们要带着无法在毕业时重聚的遗憾离开清华园,但是在未来,大家会带着更多的故事回到清华园。山水有相逢,大家后会有期。
副校长彭刚、学堂班首席教授、项目主任与毕业生线上合影
致辞和发言环节后,与会师生在线合影留念。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