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沟通”课程团队线上开讲教学理念与模式
清华新闻网3月31日电 2018年秋季学期,备受关注与期待的清华“写作与沟通”课程(简称“写作课”)正式开课。2020年春季是写作课开课的第四个学期,疫情期间写作课由线下授课转为线上开讲,社会各界对写作课的关注只增不减:这门“回到人本身”的写作课教什么、怎么教?线上写作课有何新特点?“云”端授课之外,课程体系有哪些新变化?
为了回应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3月30日下午,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简称“写作中心”)团队应邀云上开讲。写作中心主任、公管学院副教授梅赐琪和写作中心教师李成晴、曹柳星三位老师以 “探索中的清华写作课”为主题,共同介绍了写作课 “主题式、小班制、高互动、深度浸润”的特色教学和学习模式。
梅赐琪授课中
梅赐琪首先代表写作课负责人、副校长彭刚向大家对写作课的关心表示了感谢。梅赐琪介绍了清华写作课的“理念和做法”。他指出,金沙集团3354cc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必修的写作与沟通课,是学校落实“三位一体”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写作课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实现课程的价值塑造功能。写作课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内容的安排,是为了在传授相关写作沟通知识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沟通能力。
梅赐琪还分享了对于写作课建设理念的思考。他认为,写作课建设中要破除两个迷思,即“写作课等于语文课”和“写作课等于玄学课”;写作课的定位应该是通识基础课,主要的功能是改变写作人,主要的途径是“过程性写作”指导。结合这三个理念,梅赐琪介绍了写作课“主题式教学模式”“浸润、朋辈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李成晴授课中
李成晴具体介绍了写作课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李成晴援引彭刚的话说,清华写作课是一门“让学生开眼的通识课”。所以,写作课从创办开始就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即每门课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并以“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作为主题选择的依据。在同一通识主题下,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均可开展有深度的研究。他还介绍了写作课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的8个模块的27个不同主题,主题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文理工医等领域。
曹柳星授课中
曹柳星具体介绍了写作课“深度浸润、朋辈激励”的学习模式。她介绍道,每学期和每位学生两次一对一的面批环节是“深度浸润”学习模式的关键。写作课学生每学期均要完成一短一长两篇超8000字文章的写作。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批改后,还会在每次约30分钟的面批中跟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从而实现对于“写作过程”而不仅仅是“写作文本”的指导。曹柳星还介绍了写作中心本学期精心打造的、与线上教学相适应的朋辈学习平台“写作云工坊”。
直播最后,三位老师就听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回应。
直播画面
金沙集团3354cc教务处、新闻中心、学堂在线团队为此次写作课的线上宣讲提供了支持。本次直播在荷塘雨课堂、新浪微博、哔哩哔哩、快手、抖音、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线,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3万。
供稿: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编辑:吕婷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