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融合式教学进行时 - 正文

笑傲清华园 | 教学“武林”风云录

●记者 曲田

尺方屏幕化讲台,“华”山论道在“云端”。

庚子年伊始,一场“武林”争霸赛在清华园悄然打响。

老师们纷纷化身“侠客”,积极迎战在线教学的深刻变革,各显神通、武艺全开。

真上课、有课堂、高互动,门派林立的教学“武林”,无刀无剑亦无马,却处处可见教书育人唯始终的气节与风范。

■ 技术派

“技术派”教师积极钻研在线教学特点,开拓多种技术手段,“外功”加持,只为最大程度“还原”真实课堂。

被学生亲切称为“卓大大”的自动化系卓晴老师因“技术流”教学而闻名,采用自制教学软件Teasoft及相关技术手段,他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资源制作平台。提前录制讲解和辅导材料,视频中课程内容、“主播”出镜、辅助字幕及背景音乐应有尽有,卓晴的每一节课,都是一部“大片”级呈现。

软件学院杨峥老师为了改造居家上课环境,升级“十大神器”,尽己所能让同学们在非常时期学习不松懈,真正做到学校的要求“按点上课、一起上课、真有课堂”。“不能说万无一失,但有10大‘神器’护法,无论是断电、断网、硬件崩溃、软件崩溃,都不能阻挡我一颗上课的心!”杨铮说。

因有大量公式需要录入,数学课准备课件的过程往往比较辛苦。特别是对于过去习惯用黑板推导的老师来说,线上授课则要投入大量精力在PPT中录入公式。数学系杨晶老师在“线性代数”的课程中,巧妙利用两款录入神器——“Mathpix + Mathtype”,大大简化录入过程,其不仅支持Latex语言,还可以将手写公式轻松转化到PPT中,快速又高效。

进阶派

“进阶派”教师资历深厚,凭借“绝世神功”行走“江湖”多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老”教授们更是不甘人下,积极应战!

95岁的物理系教授张礼搭档助教胡嘉仲联合开设“量子力学前沿选题”在线课堂。通过雨课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战在线教学,对于95岁的张礼来说,这是从教70余年“挑战无极限”的“再出发”。张礼感慨同学们通过微信群随时提问、及时解答的上课方式“简直太好了,对学生尤其有好处!”

提前半个月准备教学、测试平台至深夜、亲授两门本科课程……交叉信息学院姚期智院士进阶“网络主播”,想法设法保证同学们的在线授课效果。他不仅熟练操作在线系统,而且精心准备不同颜色的板书笔画图,课程中连续不断、颇具挑战性的提问互动,更是让同学们直呼“过瘾”。

和清华园里许多老教授一样,法学院教授崔建远常年采用纸质化研究阅读和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并不依赖电子化手段。今年,为了共同抗击疫情,他下决心改变自己坚持多年的教学科研与生活习惯并表示:“疫情当前、听从安排,服从命令、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适应,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在线教学的授课方式,还对可能突发的情况作了详细预案。

思考派

“思考派”教师与武侠小说中的武当派有几分相似,强调“内功”修炼,讲究的是以柔克刚。他们认为,授课不应单单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应成为激发好奇心、创造潜能的广阔舞台。

如何在在线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互设计,让学生从被动的旁听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在“心理测量”课程教学实践中,心理系钱静老师尝试浅层互动与深层互动相辅相成。钱静认为,浅层互动耗时短、易实施、频率高,是保持学生注意力、建立良好在线学习环境的利器,应该在第一节课就大量运用,使整个课堂保持热度。深层互动相比耗时更长,应是由教师引发、学生自己主导的思维活动,常用的方式有小组讨论、课后思考题以及讨论区交流、小组作业等。

新闻学院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GBJ)联合主任邓瑞克(Rick Dunham)改造了家里的桑拿房,并精心设计了在线教学背景墙。“想营造出放松又幽默的氛围,尽可能让同学们放下心中的焦虑。”不仅如此,他还计划把教学课堂搬到美国国际记者中心、美国记者俱乐部、博物馆,甚至华盛顿的街头巷尾。“我们可以请到很多资深学者来为同学们做在线讲座,甚至可以带领同学们在华盛顿做实时的新闻采访实践。That's amazing!”

作为“计算机原理与技术”任课教师,自动化系刘连臣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倾情撰写了《防疫时期,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再实践》教学总结;“运筹学”任课教师王焕钢撰写了《从“课程特点”和“学生视角”出发准备网课》心得,分享在线教学实际工作经验与体会。

创新派

“创新派”教师手握“武林秘籍”,善于综合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网络交互工具,以期实现高质量交互,让学生多维度浸润课堂的魅力。

经管学院张晨老师的“中文沟通”课程主要特点是高互动、多讨论、小班授课。高互动小班课的一大长处,就是不限于师-生互动,而通过大量的生-生互动而形成课程社群。但在线教学中,师生之间、尤其是生生之间难以“见面”,彼此更像是屏幕上的一个符号、一个名词,“知名而不识人”。为了使得生-生之间产生更加真诚、丰富的认识和了解,她在课上设计了“课后认识小伙伴”环节,邀请每位同学制作一份高度个性化的个人卡片介绍自己,更有同学评论道:“我和XXX同学同班大半年了,对他的了解还不如今天一天多!”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老师本学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课,是全校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李蕉面向两个平行班授课,共计440个学生,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200人以上。为了让线上课程依然充满乐趣,李蕉团队创办了课堂公众号——“一思历史”,每个学习小组的亮点内容定期会通过公众号推送分享给其他同学。“一个有趣味的课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要有围观者,要有气氛的带动者,要有组织者,也要有交流的平台。 ”李蕉说。

电机系于庆广老师讲授的“可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课程,授课和实验各占一半。为了让同学们在千里之外也能进行实验,于老师和负责实验的贾玉荣老师对实验室服务器和路由器的配置进行了改造,把局域网的Premium可编程控制器和ATV71变频器的以太网端口映射到公网,实现远程实时实验的同时,还在实验室加装了一台网络摄像机,同学们在手机上就可以实时对自己远程控制的电动机等设备实现“云监工”。

团队派

“团队派”教师秉持共同愿景,携手研磨设计精细丰富的教学方案,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电路原理”课程是电类各专业本科必修的第一门工程类核心课,属于“量大面广”的硬课。2020年春,教学组的5名教师共开设了3类6个课堂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以在线的方式,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成效,教学组梳理出“成效为道,数据为器;交互为体,直播为用”的16字方针。如期开课第4周,教学组还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匿名问卷调查,调研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戴琼海院士本学期开设四门课程,他高度关注课堂环节设计,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保证授课质量,2月初,戴琼海组织了由助理教师、助教和博士生组成的团队,从授课方式、数据留存、互动方式和系统性能四个维度,测试多个在线会议平台,确定在线授课最佳方案。在课程中,戴琼海大量采用视频展示,增加课程趣味性。

为在线教学保驾护航,公共助教在行动。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来自继教学院的104名公共助教被分配到全校60多个院系。他们有的是一两位老师负责整个院系、有的是“一对一”对有需要的教师进行精细化服务。大家分布在不同院系、不同学科,教师们遇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解决方案更是“百花齐放”。但公共助教们做到了全天候在线,保障第一时间解答老师和同学们在雨课堂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编辑:曲田 李华山

审核:程曦

2020年04月21日 17:27:5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