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 正文

驰援武汉过月 清华长庚医疗队的三大变化

通讯员 韩冬野


“武汉加油,我们来了!”

“凯旋,一个都不能少!”

“保证完成任务!”

2020年1月27日响彻医院会议室的口号好像还在昨天,日历却已清晰地显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已经出征过月了。从抵达武汉的第一晚,紧急开会,反复培训穿脱防护服;到第一次走进隔离区为确诊新冠感染患者医疗救助、第一次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第一次中心静脉穿刺、第一次送康复患者出院……一个多月的支援工作下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已经提交了第一份好成绩:11名队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很好!

左起刘淑珍、徐甜甜、姚洁林、周华、郭军、王小辉、朱晓萌、孙姝妍、申晓敏、程丽娜、孙雪洁

从紧张到坚定 行胜于言

初到武汉,第一天院感培训、清点物资;第二天熟悉院区工作环境,第三天就是走进隔离病房医疗和照护确诊患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医护人员各怀“紧张”。

队员们第一次走进武汉协和医院西区

队伍中的70后代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军副主任医师有着2003年抗击“SARS”的临床经验,作为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他的紧张更多来自一个沉甸甸的承诺——队员们一个都不能出现新冠病毒感染,回京时一个都不能少。重症医学科周华副主任医师具有25年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然而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仍然被现实的场景震惊到了。“病情进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出现喘憋,需要紧急抢救……”而初期有限的医疗设备与爆发性的患者增长量、急转直下的身体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周华最为紧张的问题。

“80后”、“90后”队员们都是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上前线”。通过培训,他们已对疾病有了理性的认识,对防护装备也抱有信心。对战场的“未知”才是他们紧张的主要来源。“我怕工作流程不熟悉,怕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帮到病人,怕完成不好组织安排的工作……”护士徐甜甜在日记中写道,这也是大家的心声。“第一次穿隔离衣的时候有点紧张,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患者;等正式进入病区,心里感觉更紧张了,针对他们的疾病痛苦,除了对症治疗,感觉有些无力。”感染性疾病科王小辉主治医师说。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等为康复患者出院送行

所有的紧张都在实际的行动中踏实下来。队员们快速适应环境,通过每班查房熟悉患者病情,物资和呼吸机等设备供给也逐渐充足后,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传来:刘淑珍和姚洁林以专业的操作,配合医师完成紧急气管插管,获得医疗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壮副主任医师的点赞;周华副主任医师成功用“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帮助重症患者改善肺部氧合状态;队员们不仅仅是对症治疗,还结合不同患者的状态,增加了“话”疗和谈心;患者出院前特别在视频中点赞清华长庚医疗队员……

从轻症到重症 自强不息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仍然奋战在武汉协和医院西区的10、12楼病区,这一个月间,该院又增开了8楼的病区。护理人员调整为每班4小时;医师则调整为每班8小时。

方舱医院开放后,集中收治了大量的轻症确诊患者。而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收治的患者,则以重症和危重症占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不单纯是新冠病毒肺炎,往往还合并有其他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等,医疗队员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随之增大。

一线忙碌的护理人员

隔离区病房是没有任何家属和护工陪护的,患者因为高龄、病情重,生活无法自理,护理人员常常一刻不得闲,除了抽血、给药、输液等临床护理外,发饭喂饭、翻身、换尿不湿、换床单等工作一应执行,“哪个床患者的纸抽掉在地上了,也得赶紧过去帮忙捡。”护士孙姝妍说,她和申晓敏护士搭班时发现,有的老人吃得少、喝得少,是因为担心换尿不湿很麻烦。清华长庚的队员们上班时,会劝慰他们:“有需要就叫我们,不用不好意思。”队员们也会自觉地更频繁一些去查看患者的尿不湿。“感觉你们是实心踏地在帮助我们。”一位住院的阿姨对清华长庚的护理人员说。

王小辉医师为患者下胃管

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很多对重症患者看似平常的操作,在疫情之下都变得特殊而艰难,留置胃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且不说经鼻置入的操作过程本就具有高传染性。回忆起值班时操作的几例留置胃管的经历,王小辉主治医师仍然感觉紧张。“一般下胃管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尝试抽取胃液,或者往胃里打气后,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来确定。”但很多患者抽不到胃液,防护服更是让医师们告别了听诊器。由此一来,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医师的操作上,“胃管插入不慎,就有插入气管的风险,这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来说,是一个不能承受的创伤。”操作一例后,王小辉主治医师就会尝试往胃里打气,然后他就趴在患者的胃部听是否有反应音,由此来验证操作的成功。

正如邱勇校长所说:“清华各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既是医者仁心的白衣战士,同时也是自强不息的清华人。”防护服没有隔离医对患的责任、关心和爱,更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员们在切实解决患者需求中,坚定了救治的细心与决心。

从临时到堡垒 不忘初心

出发前,医院党委为驰援队员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郭军医师担任支部书记。11人的队伍,从出发时的4名党员、1名发展对象,如今已是4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4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在武汉救治一线的奋斗就是他们向党提交的第一份思想汇报。

临时党支部线上会议

初抵武汉时,防范感染是工作的重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参与了武汉协和医院西区“三区两通道”规划工作;针对每位队员的生活空间进行规划;组织大家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强调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等。此外,北京大后方从未间断对武汉11名队员的关注、关心,来自金沙集团3354cc和医院党委的关心、问候,都通过临时党支部不断地传递给每一位队员。

随着支援时间变长,队员们感受了武汉多变的天气;适应着武汉的饮食和方言;跟上了隔离区工作与日常生活的节奏……“保持战斗力”成为了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又一核心体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员与武汉协和医院西区同仁合影

实战出真知,队员们在临床中不断学习、总结,无私分享、教学相长。危重症患者较多,气管插管成为了一个必须的临床操作需求,针对这个感染风险高的临床操作,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刘淑珍主管护师结合实践,总结了紧急转入需气管插管病人的照护及注意事项,给护理队员们进行了专题培训;受医疗组组长刘壮的邀请,周华医师针对呼吸机常用模式、参数设定等问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准备幻灯片,向全体北京医疗队医师进行了专题授课。一起搭班的当地医院医护人员缺少呼吸道传染病救治、护理经验,队员们倾囊相授,和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董家鸿执行院长一行慰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员

2月25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到协和医院西院看望援鄂的医疗队员们,他带去了支援武汉的医用设备,也带去了大后方对前线亲人的牵挂,为大家保持战斗力注入了强劲的力量。

支援过月了,“君问归期未有期”,郭军队长坚定地说:“疫情不退,我们抗疫到底!”

(清华新闻网3月6日电)

供稿:清华长庚医院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   婷

2020年03月06日 14:36:4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