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华研读间 2017-04-21
编者按: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思考研究生导师的责任与使命、辨析师生间「导」与「学」的关系,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听一下金沙集团3354cc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教授的解读。
众所周知,研究生阶段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导师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资格与责任,是他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重要引路人。研究生往往慕名拜师门下,随其左右,共同度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学术生涯。这种导学关系较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导师的才学、品性、价值观等都会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影响学生,由表及里,从近至远。可以说,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最高层次高等教育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教师明确提出「四个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应充分认识「四个统一」的重要性,珍惜导师荣誉、捍卫职业尊严、提升师德境界。
先说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与普通教师不同,研究生导师的意义在于「导」,指导、引导,正是这一特点,「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就成为对研究生导师天然的内生要求。导师的特性决定了研究生导师的「教书」有更为广泛的内涵:是不是通过「教」,让研究生真正对学术和科研产生了兴趣,有了发现问题的慧眼、解决问题的本事、探索创新的勇气。是不是通过「教」,让研究生变得更加自信、富有朝气。是不是通过「教」,导师也获得了有效的滋养,使导师的价值感更为强烈。而「育」则是贯穿始终的过程,是充满爱的艺术。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应常常自问育人的初心是什么,只有铭记初心,才不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才不会在教学上陷入教育的程式化和功利化当中。因此,要想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研究生导师就要不忘初心、不断提高修养、端正品行、拓展格局。
再说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无一不靠言传,言传的精当有效、入木三分,需要导师长时期的修炼内功。同时,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仰与追随,研究生导师必须从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做到知行合一。特别要说的是,身教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力行,还包含大量隐性知识:如科学精神、创新文化、学者底蕴等等,这些都要靠相濡以沫,靠导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从而使得导师的思想、学问、精神、作风不断在学生身上渗透,积累,并随着时间推移沉淀下来。我们看到很多学术界一脉相承并被后辈学人继承发扬的典范,莫不是言传身教统一的结果。
再看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如果说前两个统一是对为师者普遍意义上的要求,后两个统一则进一步为研究生导师学术研究与学术指导提供了规范与指引。「潜心」,专一而深沉,学术的道路是用寂寞和执着所铺就。问道,说的是学术研究的驱动力问题,是学术研究要做到学者内心的渴望和外部社会需求相统一,将突破学术圈内的专业难点和破解社会难题相统一,将学术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国家所面临的创新紧迫性相统一。当前中国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亟待解决,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科学研究没有任何意义,科学研究应该起而行之,研究生导师无论在自身的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中,都应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立足中国、密切关注社会,用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有勇气去挑战并解决问题,让研究和实践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说说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学术研究需要有宽松自由的环境,但学术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须在恪守学术规范的前提之下。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学术本身追求推陈出新,做到出“新”就要首先明确「陈」的边界在哪里,这也是学术规范对于创新的意义所在,「学术规范的调节作用培育了能够结出创新果实的土壤」。没有规范的存在,自由便失去了前提,「人们的创新便失去了保障」。研究生导师从事学术活动,应建立在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两大基础之上,这既是对自身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所指导的学生的行为示范。
来源 | 人民日报
编辑 | 豆子
责编 | 舒波
供稿:研工部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