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新闻学院师生赴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实践教学记行 - 正文

文汇报驻联合国记者贾泽驰:不失初来赤子心

——清华师生赴纽约、华盛顿实践教学记行(六)

来源:海外网 2019-4-28 史英彤


贾泽驰在采访现场

一月的纽约海风凛冽,傍晚将至,天空开始飘起冻雨,白天人来人往的联合国广场,此时也显得格外冷清,连旗杆上的各国国旗都恹恹的,好像颜色都淡了几分。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联合国秘书处大楼陆陆续续地走出大批工作人员,低着头神色匆忙地奔向地铁站。

文汇报驻UN记者贾泽驰和其他联合国员工一样结束了一天日常的工作,刷卡走出了联合国秘书处大楼正门的安检处,紧了紧围巾,扶了扶还带着白雾的黑框眼镜,笑着说道:“美国东海岸的天,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走进联合国千禧酒店大堂时,已经临近傍晚六点钟,贾泽驰仍活力十足,不见疲态。“我叫贾泽驰,是上海文汇报常驻联合国的记者,我其实想说自己是常驻墨西哥的记者,因为我曾经常驻墨西哥八年,这句话我也说了八年,现在我是常驻联合国记者。”话音未落,他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驻外工作初结缘

从高考志愿选择西班牙语专业开始,贾泽驰之后的人生都与西班牙语为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江苏镇江的贾泽驰,1996年高考通过江苏省的“外兼文”提前录取制度,被南京大学的西班牙语专业提前录取。当时的中国只有十一所大学设立了西班牙语专业,全国就业需求大但人才稀缺。同时贾泽驰本科期间获得了全国首届大学生西班牙语讲演赛一等奖,从学业到社工都小有所成,他坦言自己当时并没有忧心过找工作的事情。2000年本科毕业前夕,他收到了诸多工作单位抛出的橄榄枝。权衡之后,贾泽驰最终决定去往上海文汇报成为一名职业记者。

离开象牙塔的保护,初次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总是不够顺意,贾泽驰亦是如此。初出茅庐的他,在文汇报的综合人士部门、经济部和国际部都工作过,“那时候主要是一些跟业务工作关系不大的事务性工作,工作内容枯燥而琐碎。”现在回想起当时平淡无奇的工作时光,贾泽驰反而觉得这些锻炼对自己之后的驻外工作颇有助益。

“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真的让你吃亏的,其实做这些基础工作,你可以更快、更清晰地了解你所在的单位,而且也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实际业务工作。我们每个人刚走出校园时都是雄心勃勃,觉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业,但事实上真的当即让你担当一个重任,你未必有这个能力做好。还是要多看一看,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行。”

2003年,贾泽驰来到美国华盛顿,作为文汇报一名年长驻外记者的助手,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第一份常驻驻外工作。华盛顿居民秉承清教徒式的生活,节奏缓慢,内容简单,对于当时年轻气盛的贾泽驰来说,这个花园城市过于沉闷和冷清。所幸他遇到的是一位倾囊相授的“美国通”记者老师,手把手教他如何写稿,甚至教他如何开车、怎么认路这样的小技巧,来帮助第一次出国的他尽快适应华盛顿的生活,可谓尽心尽力。贾泽驰至今依旧对这位老师心存感激。

举家常驻墨西哥

说起在墨西哥的八年常驻生活,贾泽驰语气中满满的怀念和喜悦。不过,来墨西哥的伊始,贾泽驰对这个拥有1.2亿母语为西班牙语人口的拉丁文化国家并无好感。

2005年贾泽驰采访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来墨留学的中国人选择留在墨西哥,是因为当时的墨西哥比中国先进不少,有超市,还有银行卡、信用卡。但是墨西哥是一个五十年不变的国家,中国这五十年却不知道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从新世纪的中国来到墨西哥,反而有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失落感。”坑坑洼洼的道路,闻名于世的混乱治安,懒散、乐天派的文化,这些种种不同于儒家思想社会的生活方式,一度让贾泽驰十分排斥,甚至萌生过提前结束任期回国工作的想法。

驻外记者工作往往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发展方向。贾泽驰及曾是他本科同学的妻子2006年第一次来到墨西哥常驻。两人在经过长达半年的适应期,逐渐熟悉本地口音和生活习惯之后,行为处事越来越如鱼得水。深厚的西班牙语言学习基础成为他们重要的生存之道,夫妻二人不仅结交了很多当地朋友,而且在与当地人发生口角时,也可以用地道的墨西哥西语坚决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并且常常“凯旋”。在墨西哥的第四年,贾泽驰已然是其他常驻墨西哥后辈记者们的请教对象。

墨西哥市中心独立纪念碑 贾泽驰

墨西哥四季如春的气候,热情乐观的民风,低廉实在的物价,都让贾泽驰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愈发舒适。不过贾泽驰还是对妻儿抱有愧疚,“我夫人原本在国内有份很不错的工作,但是为了适应我的工作节奏,她只能跟我一起来墨西哥,限制了发展的可能性,做了很大的牺牲。有时候儿子也会抱怨,自己都八岁了,却只在中国待过两年。驻外记者收入不高,讲实在的我不能在物质上给他们有足够回报,现在还觉得对他们有很大亏欠。”提到儿子的教育问题,贾泽驰直言墨西哥的教育水平与国内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他十分过意不去的地方。

离开原本舒适圈

结束两届墨西哥常驻任期之后,2018年年初,贾泽驰被上海文汇报调往联合国常驻,成为中国驻联合国记者团中唯一一名西班牙语专业出身的专职记者。

离开已经生活了八年的墨西哥,去往完全陌生的纽约联合国工作,贾泽驰充满了不舍和忐忑。“就像你觉得自己在墨西哥已经混成一条小龙的时候,来到纽约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一条谁也不认识的虫,这种挫败感在刚来联合国的头半年特别强烈。你觉得自己很不容易有了一个相对的舒适区,而且这个地方能给你带来荣誉感,但这个工作的性质就是让你必须要到新的地方,去开辟新的天地。这是驻外工作的通病,大家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也多多少少有相同的感受。”

突破常规找亮点

与在常驻国前店后厂“作坊式”的记者工作不同,联合国的报道工作常规而稳定。贾泽驰了解到,联合国内绝大部分记者都是英文或者新闻专业出身,懂得西班牙语的记者数量不多,而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的西班牙语记者更是少之又少。贾泽驰便以西班牙语为突破口,成功报道了多起独家新闻事件。

2018年10月16日,贾泽驰在一位古巴记者朋友的引领下,现场参与到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联合国组织的一场关于古巴人权的听证会。“我听很多联合国老记者说,他们从未见过这么闹的会场。美国代表在台上指责古巴人权问题,古巴外交官在台下敲桌子、喊口号,古巴常驻联合国代表甚至直接发言,美国没资格对古巴的人权问题指手画脚。我没想到这个会议这么奇特,我回去之后就赶紧报道了出来。”

有了几次成功的经验在前,贾泽驰在联合国的工作变得更为顺利。贾泽驰观察到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周刊是一份叫《那个小特别》的西班牙语免费周刊,这一周刊刊登内容繁复,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发行量每周竟达三十几万。再一次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贾泽驰成功联系上了到这份周刊的创始人——一位古巴一代美国移民,并约定好在近日对他进行专访。

“我觉得这个西语周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和拉丁裔在美国的生存状态有关。众多拉丁裔在美国是做底层工作的,文化水平不高、不太会英语,更喜欢在街边随手拿一份自己又读得懂又不用花钱的周刊来看。我想通过这样一篇独家的报道,既讲美国拉丁裔生存现状,也讲这个周刊和创始人,让国内读者更多了解一些其他媒体可能涉及不到的美国生活的新闻。”

写出的文章被同仁们交口称赞,对西班牙语的熟练掌握成了“小媒体”出身的贾泽驰的绝活,他坦言自己还有点小小的自豪。

随遇而安享生活

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贾泽驰一直奉行和实践着“随遇而安、享受生活”这句座右铭。驻外记者这份工作远没有大家所认知的那么光鲜亮丽,贾泽驰也表示,很多和他一起驻外工作的同事不能承受驻外工作的孤独和不适应,早早离开常驻国,甚至结束驻外工作,回归到普通国内记者身份。对驻外工作有理智的认识,并且能在常驻国静得下心,愿意了解新鲜事物,是贾泽驰对有意愿成为驻外记者的晚辈们提出的建议。

“我了解到的现在沉淀下来、还干得津津有味的驻外记者,我们性格都很像,大家都挺能侃的,个人能力特别强,人人有绝活。我们回国一起聚会,我这么能说的人都插不上话,就听他们嚷嚷:‘我跟你说说我怎么拿三盒清凉油打通某国海关的事’。真的,你要是不开朗却来做驻外工作,真的要闷死了,你会觉得驻外工作是种折磨。如果脑子不活能力不强,那你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国外常驻,很多事真的办不成。”

漫漫十六年驻外记者生活,或有过苦涩,或有过迷茫,或有过孤独,但大浪淘沙后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世间万物的好奇,贾泽驰的赤子之心,一直未曾改变。

编辑:万宁宁

审核:周襄楠

2019年05月14日 09:01:3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