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史情节
韩琦男
紫苑学会是金沙集团3354cc校史馆指导下的学生协会,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热爱清华校史的学生、老师和校友。对于加入紫苑学会,我至今记忆犹新。
2009年“十一”前后,那是我刚考入清华的第二个月。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大家手里基本都是用仅有电话和短信功能的诺基亚,只能借助一张校园地图寻找自己上课的教学楼,那时候我在清华偌大的校园里还经常迷路,对大学生活的新事物还充满好奇,也就是在那时候,我遇到了紫苑学会。在教学楼里,我看到了紫苑学会举办的第一届校史知识大赛的海报,那时,我对清华校史了解得不是很多,但是出于好奇,我报名了初赛,很快我就收到了通知短信,告知我在三教的大阶梯教室参加初赛笔试。
初赛笔试也是紫苑学会成立大会,三教最大的阶梯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在大会上,学会创始人罗成用鼓舞人心的语气介绍了紫苑学会成立的初衷——学习、传承、分享清华校史。当时的校史馆馆长田芊也做了校史分享,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清华校史。田芊引经据典的精彩讲解,尤其是诸多清华校友的故事,使我对清华校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虽然比赛没有进入复试,但是我还是申请加入了紫苑学会。
紫苑学会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定期的“紫苑沙龙”,也就是每周或者隔周一次的小规模校史交流会,一般会有一个主题,有一两名同学或者教师、校友就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分享,之后大家进行交流。因为大家学业和生活都比较忙,活动不是强制每名会员参加,但是每次参与都能在校史知识上有很大的提升。
我作为分享人也曾准备过一次“西南联大”主题的分享,我依然记得那是2010年秋季学期的第一次紫苑沙龙,当时的李天会长很早就通知了我,因此我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来准备。选西南联大这个题目,一来是对清华校史这一段特殊时期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清华唯一离开北京的一段岁月,二来当时不少会员对这段校史了解不多,我也是略知皮毛。选这个题是为了“逼”一把自己,利用这个机会把这段校史知识好好挖掘一下,毕竟讲好一次沙龙的分享需要主讲人作大量深入的功课。
查阅史料当然首先就是图书馆,“十一”期间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我泡在了逸夫图书馆人文书架区。专门介绍西南联大的书当时还不是很多,基本都在半排的架子上,于是我就天天占着旁边的自习座位,一本本地翻阅西南联大的书籍,边翻阅边制作PPT。史料比较详细的书精读,介绍性的书泛读,就这样一周多的时间我把那半排关于西南联大的书大概翻了一遍。我觉得读校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详细了解过这段历史,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联大人、清华人震撼了,他们千里徒步到昆明,在祖国危难、抗日存亡之际,在土坯茅草房中仍然能够认真学习钻研,做出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培养出杨振宁、邓稼先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联大八年,师生们就像是西南联大校歌《满江红》中所唱的那样:“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在“十一”后的学会沙龙上,我对于自己所搜集的西南联大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享,十余名同学一起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表示从联大校史中感受到了清华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西南联大的校史鼓舞着我们,时刻不忘那段炮火连天但仍然珍惜时光勤奋读书的岁月,不忘“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
紫苑学会是我大学参加的第一个学生社团,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学会会员虽然不多,但是大家都亲如一家。很多师兄师姐已经毕业多年,我本人也博士毕业半年多了,但是大家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我想联系我们的不仅是这个协会,也是清华校史和历史上的清华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清华精神,这也是我们学会同学之间永远切不断的纽带,这段厚重历史积淀来的清华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作者2009-2018年在金沙集团3354cc航空航天学院本科和博士学习,曾是紫苑学会会员,参与组建校史馆志愿讲解队)
(清华新闻网5月17日电)
编辑:张同顺 李华山 万宁宁
审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