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良师益友”二十周年 - 正文

儒雅深邃,求知探索的引路人

——记第十六届金沙集团3354cc“良师益友”周青

通讯员 杨赛超


周青,金沙集团3354cc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随后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应用力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和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工作。2003年9月,作为金沙集团3354cc“百人计划”引进教授回国任教,主持过多项政府和企业资助课题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从教15年间,先后获得5次“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周青培养学生的理念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附加值。他对于学生在科研上悉心指导,极其严谨细致,并尽力为同学创造交流、学习、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包括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德国西门子、欧宝汽车公司等多家著名汽车企业的实习,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交换,参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

此外,从2004年开始指导研究生至今,组里先后有两名博士生担任汽车系学生组长,四名研究生担任新生带班辅导员,两名博士生担任校团委辅导员,还有系团委书记、红网辅导员、系研团总支书记、若干位课程助教等。

课题组里曾有一名从外校推荐来的研究生同学,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起初科研状态非常不好,周青就抽出大量的时间与之谈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周青在美国工业界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为这位同学联系去国外某著名汽车公司实习的机会。当时研究生出国并不像如今这么普遍,周青为了能让该同学顺利成行,从如何准备签证,到登机应该注意的事情,都给予极其耐心的帮助。

出国前,他还经常约这位同学交流,话题包括美国公司环境,以及公司所在城市的环境、气候,上班的要求,如何在那边生活,准备银行卡等等。等他到了美国后,每两周都会和周青通一次电话,交流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周青也会给出很多很好的体会和意见。终于,这位同学的科研状况在周青的帮助下渐入正轨,状态也逐渐好转了起来。

周青和Wierzbicki教授在冲击力学与碰撞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讨论交流

周青花了大量的精力在他的学生身上,他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每周都会有专门的时间和自己的学生探讨学术问题,交流谈心。

他知道学生有时候喜欢晚上工作、白天睡觉,所以他从来不在早上9点前给学生打电话。看到凌晨一两点回复的邮件时,他会提醒学生不要熬夜太晚;他顾及同学的思想和“面子”,即使批评也很委婉,只有当事人才听得出来;他非常鼓励同学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并且给予大力支持。

无论是在做人还是科研上,他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学生,他大度宽容的处事态度、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让课题组的学生受益匪浅。有空时,周青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从八卦到三观,从最近的工作到行业的发展,无所不谈。周青还经常在课题组的微信群里转发各种有趣的、有益的和有价值的文章,并进行评价和参与讨论。周青还建立了“汽车安全与轻量化”微信公众号,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科研简介整理发表,扩大课题组和同学个人的影响。

周青老师与实验室同学在一起

周青对学生的指导是细心的,他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一直以来,周青在承担大量科研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在排得很满的日程表里,教学永远都是优先级最高的一项任务。周青主讲的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汽车碰撞安全基础”多次被评为研究生精品课程,除了系统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外,还融入了很多国外汽车公司的实际工程背景、最新技术和最新的科研内容。在每年开课之前,周青都会与当届助教反复讨论,不断对课程讲授方式、内容、形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更新。

为了让学生对汽车碰撞安全研究领域有最直观的认识,周青将所在的汽车碰撞实验室作为工程实践的示范基地,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并请实验室中相关课题的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双方的交流探讨,形成良好的学术科研气氛。课程中的大部分作业是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答案,注重从多个角度考察同学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开放式的问答引导同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周青要求助教在开放式问题上对同学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批阅,积极参与讨论,帮助同学们巩固对问题的理解。

周青在讲座中

另外,周青还执教了本科新生研讨课“现代道路交通与安全”。与研究生课程不同,面对刚刚步入大学、缺乏背景知识、对科学研究了解甚少的大一新生,周青会结合大家的日常生活实例,浅显地向同学们介绍道路交通与安全的相关知识。

周青更注重鼓励学生去大胆思考、合作与讨论,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据他的学生回忆,周青的新生研讨课,让她有了第一次机会去选择题目、完成研究、团队合作、展示结果,懂得了如何沟通和交流,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环境。能力的锻炼、眼界的开阔和经历的积累比知识的学习是更加重要的,这也是她在周青老师的新生研讨课上的最大收获。

“智商加经历”是一件无敌的法宝,这件法宝再加上深邃卓越的思想、包容大度的为人和高屋建瓴的眼光,这就是周青教授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常有人说,与周青交流,总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他是恩师,严谨而深沉;更是朋友,轻松而自然。

【良师良言】

“心中有目标,抓住眼前的东西,可能短期内比别人慢一些,但在人生路上,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

“学生是大学最核心的产品,研究生们将他们人生最宝贵的20到25岁的阶段交给我,我的责任重大,必须要下功夫考虑如何给已经很优秀的‘产品’增值。在这个过程里,我也希望将这些学生变为我的终身朋友。”

“选择急功近利这条路,可能短期回报很大,但回报大,风险同样也比较大;如果选择扎扎实实地做学问,积累能力,从长远来看应该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报。但是我不能强迫学生做什么样的选择,我只能把道理摆在这里,让同学自己去权衡。”

【良师故事】

周青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在经费和时间等方面也都是大力支持。据孟同学回忆自己参加SAE年会的经历,周青因为要洽谈项目,比参会同学提前两天抵达会场所在的底特律。在此期间一直通过微信给同学们分享当地的天气,并提醒出国乘机的注意事项。当同学们到达目的地时,周青已经来到机场出口等候大家,还带来了新鲜的水果。“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由于有了周青的帮助,我们都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宣讲,也更加感受到了来自周青的温暖。”

——学生 孟艳

周青对于对科研感兴趣的本科生如同对待自己课题组里面的博士生一样耐心细心地指导工作。刘同学本科三年级期间就有机会在周青的指导下做相关的科研工作。由于本科生不能像博士生一样有院系统一配给的计算机和工位,周青就让刘同学使用他自己的办公室和计算机进行研究。周青平常工作繁忙,但每周还要抽出一个晚上来亲自指导刘同学的工作,并且常常在非工作日用电话会议的方式讨论和解决刘同学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周青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会议,详细地给刘同学介绍参会需要的准备和有关手续的审批流程。周青认真负责的教导和指点使刘同学的本科科研课题取得了实在的进展。

——学生 刘圣铎

清华新闻网12月7日电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宋亮 宁宁 审核:襄楠

2018年12月07日 14:01:2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