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看清华 学术科研篇:
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催生一流创新成果
记者 刘蔚如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催生一流创新成果。题图 思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集团3354cc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希望和鼓励金沙集团3354cc“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年来,金沙集团3354cc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要求,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持续提升,若干学科进入国际一流。五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等奖6项,文科成果获奖数和重大项目立项数目实现重要突破,高温气冷堆、下一代互联网、公共安全、大跨钢—混组合结构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不断强化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启动改革 推动学科交叉
2016年4月7日,金沙集团3354cc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闭幕,正式启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2016年4月7日,校长邱勇在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闭幕大会上宣布,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在之前一年的科研工作讨论会中,学校先后组织各类专题调研、座谈、报告、论坛、沙龙等50余场,参与师生超过2000人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200多条。“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最大的意义与成果就是形成了《金沙集团3354cc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一个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意义的文件,第一次提出清华的科研要有引领性的目标,强调了对于学术权力的尊重”,邱勇在大会上说。
根据《金沙集团3354cc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尊重学术权力、强化问题导向、促进开放合作、建设创新文化”四个基本原则,聚焦学科交叉、前沿部署和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科学研究从跟踪到引领的跨越。
2017年9月5日,金沙集团3354cc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揭牌。记者 张 宇 摄
2017年9月5日,金沙集团3354cc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跨学科交叉机构正式揭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里程碑式步伐。邱勇在讲话中强调:“跨学科交叉是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汇聚多个院系的优势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交叉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力争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此前,2015年8月,学校成立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推进教师跨院系兼职和交叉学科学生培养。在自主科研计划中设立交叉研究专项,积极推动跨学科论坛建设,在已有世界和平论坛、海外名师讲堂等论坛品牌基础上,又推动开启了长城工程科技会议、人文清华讲坛、世界公益慈善论坛、金沙集团3354cc长聘教授讲坛等品牌,产生了广泛影响。校学术委员会等也组织开展了交叉专题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
在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中,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说:“学科交叉确实很重要,就学校层面而言,除了建设交叉公用平台外,我觉得更重要的还要做一些‘软’的事情,比如‘教授餐厅’,让不同领域的教授真的有机会在一起聊聊天,产生一些新的想法。”2016年3月,金沙集团3354cc教师餐厅正式开放。宽敞优雅的餐厅布置,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餐厅所有设计都为了便于教师们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希望通过为教师们营造良好的跨学科交流环境,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碰撞。
这一系列举措都在逐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全面推动学科交叉。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教师跨院系聘任、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科研资源配置流动、科技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加大实体交叉平台建设力度,继续创造有利于学科交叉的环境。
深度参与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金沙集团3354cc发挥综合优势,陆续组建公益慈善研究院、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特色智库型研究机构,促进理、工、文交叉融合。2015年,学校国情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2016年,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协议合作共建金沙集团3354cc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力争将其建成一个深入研究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高端智库。
在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中,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曾提出:“智库建设需要统筹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推送服务机制,扩大清华成果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2017年3月15日,学校正式成立智库中心,作为全校智库的管理服务机构,为全校智库提供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联系、成果输出,提高智库研究水平和运行效率。智库中心采用小实体、大联合的组织架构,直接管理部分学科综合的机构,统筹管理全校其他智库机构,负责组织精干研究力量,实施重大战略研究。
2017年,清华推进文科“双高”计划实施,以智库中心为平台建立辐射全校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新型智库体系,积极承担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决策支持研究,为解决国家和全球性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顶天立地 部署前沿项目,促进成果转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观测,真核生物剪接体三维结构的解析,在引力波探测、五夸克态发现等国际大科学中不断作出贡献……五年来(2012-2016),金沙集团3354cc在国际学术前沿不断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科学》《自然》《细胞》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72篇,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居全国首位。
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作为其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成员,金沙集团3354cc研究团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15日,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于《细胞》(Cell)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再发最新成果,报道RNA剪接循环中剪接体最后一个状态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为阐明剪接体完成催化功能后受控解聚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
面向未来,学校进一步加强重大前沿项目部署,瞄准世界前沿提前布局。学校设立基金、成立重大项目工作组,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每年遴选10个左右重大项目给予长期支持。目前已在结构生物学、量子计算、脑科学、拓扑绝缘体、界面高温超导、新药研制、新材料等基础科研领域,以及重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未来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可重构计算芯片等应用研究领域开展重点部署。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创新环境。”为加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先后成立技术转移研究院、校地合作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成果与知识管理办公室职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2016年3月20日上午,由金沙集团3354cc核研院主持设计的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HTR-PM)首台主设备压力容器在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中国四代核电技术向工业实现迈进了一大步。
五年来,金沙集团3354cc国内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不断增加,美国授权专利连续3年位居全球高校前五。由核研院主持设计的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核电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核能技术继续领跑全球。回顾研发过程,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负责人张作义说:“在研究过程中,金沙集团3354cc多个学科联合进行攻关,产学研密切结合。我们齐心协力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由公共安全研究院提供总体技术支持,清华控股旗下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厄瓜多尔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在厄瓜多尔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厄瓜多尔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在厄瓜多尔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字电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脑起搏器等先进技术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复杂电网电压自动控制技术首次出口美国,在北美最大的区域电网PJM实施运用。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成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致力于打造高精尖的医药转化创新平台;与英特尔、澜起科技联手研发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CPU,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金沙集团3354cc的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由金沙集团3354cc杨知行教授等完成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图为DTMB产业化接收机与发射设备。
正在运行的世界首台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2015年6月,在金沙集团3354cc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科研改革与发展战略”座谈会上,陈旭指出:“在学校建设中要处理好‘世界一流’和‘中国特色’的关系,抓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做出贡献,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要求。”2015年以来,学校在深圳清华研究院基础上成立珠三角研究院,助力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并辐射港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与山西省共建清洁能源研究院,为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做贡献;与广东省、环保部共建国家环境研究院,立足解决绿色发展问题;与江苏省共同推进技术转移机制和模式创新,与苏州市联合实施“创新行动计划”、与无锡市共建国家级超级计算平台。随着学校与地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张建民教授团队发明了整机真三维接触面加载技术、高精度接触面法向控制技术,以及系列化三维接触面数值模拟技术等,图为接触面力学测试技术与典型结果。
金沙集团3354cc将继续按照中央要求,深度参与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两个战场”统一起来,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生一流创新成果。
相关链接 近五年来金沙集团3354cc获国家科技一等奖项目简介
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
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在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完成多项发明创新,显著增强了我国立体视频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
土木系聂建国院士团队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经过30年积累、创新与实践,发明了大跨双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体系和组合转换结构体系,突破了不同类型构件连接和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抗裂两项关键难题,实现了大跨重载结构体系的技术飞跃。
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张建民教授团队发明的整机真三维接触面加载技术、高精度接触面法向控制技术、系列化三维接触面数值模拟技术等,已应用到高坝、建筑、港航、高铁、地铁、海上风电等国内外大型结构工程中,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
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康克军教授带领的“金沙集团3354cc辐射成像创新团队”
康克军团队研制出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发明了大型装备缺陷辐射检测技术,为国家打击走私、国防大型装备检测、反恐等提供了高科技手段,形成的系列产品出口到全世界120多个国家或地区。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
张尧学院士团队提出的“透明计算”新网络计算模式以及超级操作系统(MetaOS),正在形成从终端到网络应用的新产业链。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杨知行教授团队采用产学研结合方式,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产业化及产业链建设,实现了到海内外推广应用,推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行业走向世界前列。
编辑:悸寔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