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办好思政课
——在金沙集团3354cc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艾四林
艾四林在金沙集团3354cc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言。记者 苑洁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政课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2008年,金沙集团3354cc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集体建设、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以首个登上央视“2017寻找最美教师”的思政课老师、“75后”冯务中,首个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思政课老师、“80后”李蕉为典型的一批中青年教师热爱思政课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成效、矢志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正在迅速成长起来。
高校思政课办得怎样,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对照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提高教学科学化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时效性、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固本培元办好思政课。
一、 遵循规律,提高教学科学化水平
办好思政课,就要切实解决科学育人的问题。要不断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思政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所谓因事而化,就要求思政课教学不能脱离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所谓因时而进,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所谓因势而新,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因势而为、因势利导,在把握大势、趋势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更新鲜,教学手段更新颖,话语表达更新潮。
其次,思政课教学要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教学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教与学的矛盾。“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就是这种教与学矛盾在一些课堂的表现。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谁教?为谁学?这是教学目的上的矛盾。二是教什么?学什么?这是教学内容上的矛盾。三是怎样教?怎样学?这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的矛盾。四是教得如何?学得如何?这是在教学效果上的矛盾。研究和解决好这些矛盾,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满足感。
二、 破解难题,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思政课改革和建设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使教师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激发激活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教师“教”的能力,解放和发展学生“学”的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果。此,要聚焦课堂教学,补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的短板。
在提高亲和力上,首先提升话语的感染力。教师要放下身段,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避免学术化、教条式、宏大叙事的说教模式,要创新理论话语表达,真正做到讲理论接地气,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其次,要提升手段方法的吸引力。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使教学手段方法更好满足学生的期待。要大力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思政课活起来。
在提升针对性上,首先要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近些年,我们组织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本科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进行艺术创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难在“进学生头脑”。思政课教学,要解知识之惑,更要解思想之惑。学生的思想困惑,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因此,要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离得近,有亲切感。
三、 抓紧关键,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关键是教师。
首先,增强教师理论自信。“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自信,对所传的道、所讲的理有坚定的信仰。如果教师对自己所讲内容不信,再科学的知识、再完美的理论、再深刻的思想也不可能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因此,要严格思政课教师资格和准入,让有信仰教师讲信仰、有道德的教师讲道德,防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其次,提升教师学术魅力。思政课教学重在说理,而不是说教离开了科学研究的思政课教学,是不可持续。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各类重大教学研究课题,强化教师“在马研马”意识,聚焦于马克思主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学科学术前沿问题和思政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阐释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学术含量,防止“形式化”、“表面化”。
最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思政课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要通过强化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切实解决课堂教学效果不平衡的问题。在通过校内双聘和校外特聘的方式充实教学团队的同时,要加强集体学习研讨,规范课堂教学内容,防止“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大学生成长的“灌浆期”,我们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同向同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