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金沙集团3354cc建校105周年 - 正文

回家,相约与同行

金沙集团3354cc105周年校庆纪实

记者 程曦 赵姝婧


清华新闻网4月29日电 谷雨后,清华园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全世界所有清华人,无论身在何方,都听到同一声召唤——回家;不论白发红颜,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清华。

喜讯传来,全校沸腾

4月22日,清华105周年校庆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清华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贺信高度肯定了清华百余年来的办学成就、培养特色和形成的精神文化,并从国家战略高度,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总书记勉励清华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喜讯传来,清华师生奔走相告。当天,学校先后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部分老领导及40多位师生代表传达学习贺信、收看新闻联播、分享激动和感悟。23日上午,全校干部师生汇聚在大礼堂,传达学习总书记贺信精神。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校庆贺信现场。记者 苑洁

校长邱勇表示,在清华105周年校庆之际,总书记的贺信让我们感到了一种特殊的温暖。来信既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指引,也是鞭策和期盼,对我们办学治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贺信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深化综合改革,切实做到“四个坚持”,深刻领会“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的内涵要求,把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中,为学校在新百年的战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共同把清华建设得更加美好。

全体干部师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现场。记者 苑洁

校党委书记陈旭表示,总书记在贺信中高度肯定了清华精神和清华文化,这些都是经过一代代清华人不懈努力、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更是未来我们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发展道路所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发扬的优良传统。学校的发展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全校师生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承和发扬清华优良传统,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谋划整体全局、抓好部署落实,从新的起点再出发,改革创新、奋勇争先,扎扎实实地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热烈而振奋的氛围中,全体清华人迎来了建校105周年这个意义深远、令人难忘的“节日”。

“无体育,不清华”

对清华人来说,体育运动总是最好的“集结号”。4月9日,U-run2016金沙集团3354cc校园马拉松预先点燃了校庆“第一把火”,近2800名师生校友分别参加10公里和半程马拉松。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如画的校园里奔跑,共同享受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回归体育的精神,收获意志的胜利。

校庆当日,一年一度的“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新老清华人再次以体育的名义相聚。今年,毕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50周年的秩年校友和MBA校友都组织了入场方阵。91位身着鲜艳红色运动服的1966届校友,步履坚定、意气风发地踏过橘红色的东操跑道,骄傲地宣称“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啦!”全场起立,用雷鸣般的掌声向他们的信念和坚守致以崇高的敬意。

1966届校友举起“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啦!”的条幅走过主席台。

经过一天的持续角逐,“马杯”闭幕式迎来了特殊的入场式——在邱勇校长、陈旭书记带领下,校领导、体育部教师、体育代表队队员、马拉松协会会员和各院系师生跑步绕场一周。迎着傍晚金色的阳光,伴着《回家》的一曲歌声,跑道两边参赛、观赛的师生校友不断汇入,队伍绵延了半圈跑道。大家肩并肩,心相连,前后相拥,一同奔向跑道终点、奔向新的起点,奔向清华更加美好的明天。

团体操表演“THU105”字样的造型。

“马杯”闭幕式 邱勇、陈旭带队跑步入场。

学术为魂,人文日新

无论是各条战线上的校友,还是在校的师生,创新的因子始终渗透在共同的血脉中。校庆期间,金沙集团3354cc终身学习实验室、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先后成立;国际剪接体学术交流大会、网络空间安全学术论坛、博士后创新讲坛、土木工程教育圆桌论坛、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发展论坛、校友“三创大会”相继举行,以学术创新点染春天的暖风。

清华与中国残联合作,在国内率先成立综合性的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矢志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人才培养,彰显了清华人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金沙集团3354cc藏战国竹简》第六辑整理报告的发布,揭示了郑国开国早期的面貌,填补了春秋最初50年的史料空白。承载着几代清华人心愿的艺术博物馆正式落成,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是“彰显人文,荟萃艺术”的艺术殿堂,更要“涵养新风,化育菁华”教育场所。

4月23日计算机系 校友创新论坛 揭幕“九号楼纪念砖”。

4月23日下午,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

4月24日,艺术博物馆落成,嘉宾入馆参观。

“挑战杯”引燃创意风暴,“创业嘉年华”助力人生起航。今年的“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吸引了来自各院系、兴趣团队、企业等的300多件作品参展,对接创意大赛决赛、创业嘉年华,共同成为校庆日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从可远观的艺术区、到可聆听的演讲区,从可玩耍的互动区、到可阅读的论文区,一个亮点连着一个亮点,一处精彩带出一串特色,现场观众被牢牢吸引,仿佛置身于学术与科技的海洋。

邱勇校长观看学生作品展。

校庆适逢世界读书日,清华师生校友共话读书,为校园的喜庆增添了书墨雅致。今年,与清华同龄的老学长杨绛先生捐赠的“好读书”奖学金扩大了评定范围、增加了奖励名额。校长和同学们亲密交流,共同分享过去一年学校围绕读书所做的五件实事,首届“水木书榜·清华学生喜爱的10本好书”上榜书目同时发布。“好读书、读好书”,已成为清华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世界读书日当天的“好读书”奖学金颁奖仪式。

4月24日清晨的嘉年华主会场。

水木清华,校友回家

校庆日的曙光乍现,大草坪上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长达10余米的校友签到处即已布置妥当。天光放亮,一批批校友逐渐从四面八方涌向清华园,走过学堂路、绕上清华路、穿过二校门,来到校友签到处前。

彼此端详、笑逐颜开、紧紧相拥,用略带颤抖的手在胸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毕业年份,在欢声笑语中互相帮忙、别在胸口最显眼的位置。不管是鹤发童颜还是英姿勃发,不管是相互搀扶的白头老伴,还是抱着孩子咿呀学语的三口之家,“回家”成了舌尖最甜蜜的味道。一起在二校门前合张影,一起在情人坡上聊聊天。在校园里走走停停,边看边问,依稀辨别往昔的亭台楼阁、场馆道路,在车来车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辨别曾经的留恋。追寻的已经不再是青春的过往,更是沧桑变化后面那不老的故事和恒温的情怀。

从大礼堂到图书馆,绕过1922级喷水塔,穿过“过街楼”的斜坡,眼前豁然一新。通透的玻璃幕墙,可见这里新增了一座“书城”——图书馆第四期正式落成开馆,与南侧的图书馆空间相接、风格一致、浑然一体。走进馆内,每张实木书桌上都镌刻着校徽和捐赠班级,坐在书桌前,仿佛可以触摸前辈大师的温度,可以读到历届学长的传说。

4月22日,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揭牌。

走过西大操场平静而理性的蓝色跑道,穿过严谨而务实的操场铁门,在马约翰先生塑像下的长椅上稍事休息。就会发现脚下的青砖上嵌有一块块捐赠名牌,上面或者是曾经熟悉的同学,或是某位知名的学长。细细数来,可以发现全校悄然之间增添了81把这样的长椅。行走其间,让人不由得想坐下来,拿出一本书,读一读经典,温一温初心。

继续前行,无论是走进开放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或者是徜徉在学生社团嘉年华的热情,还是流连于书法展、摄影展、插花作品展,回家的校友无处不能感受到90后的青春律动,无处不能感受到老校园的新风采。

在外文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土木工程和社会科学系,白发的先生和白发的学生相互搀扶,一起回来庆祝建系90周年。再次走过熟悉的主干道、穿过校河边上的垂杨柳。步履迟缓,追忆的或许是曾经的青葱岁月。相顾一笑,对面人就是当年的大众偶像。有的人不远万里,匆匆赶来只为内心深处的一份挂念;有的人风尘仆仆,准备了厚厚的材料,只是因为放不下清华、憧憬着未来。

著名翻译家、“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许渊冲(中)回外文系座谈。

机械系校友赠送书画作品。

“我要和当年最亲爱的老师合个影!”“即使身在天涯海角,清华情一生铭记!”机械系、计算机系、汽车系的校友欢聚入学60年;电机系、机械系、工物系、工化系等校友也举行了毕业50周年庆祝活动。1981级、1991级、1996级和2002级校友也在当天分别庆祝毕业30年、毕业20年、入学20年和毕业10年。当熟悉的故事被钩沉而起,依稀的容颜再次闪现,很多校友的眼角都已泛起点点泪光。任岁月匆匆、时光流逝,却情谊永远、真心依旧。

机械系与会校友合影。

计算机系入学60年校友合影留念。

化工系1956级校友合影留念。

老校友体验新教室。

工物系1966届校友回到母校。

抖擞精神,再续辉煌

清华精神在校友心中薪火不灭,母校发展时刻牵动着海内外的清华人。1981级共有1977名学生,此次共有1300余名校友从世界各地赶来聚会。纪念大会用视频故事串起入学趣事、学习篇、生活篇、展望未来、传承等6个环节,校友们共同捐赠设立了新校门(东门)建设基金。1991级捐赠了图书馆北馆古文献史藏书架,还举行了首届“清华新百年基础教学教师奖”颁奖仪式。2002级集体捐赠了清华图书馆北馆的部分书桌和个人研读间、集体研讨间的全部家具。校庆期间,校友励学金工作十年座谈会与励学金颁奖大会同期举行。十年来,“金沙集团3354cc校友励学金”发放额占清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额的三分之一,成为清华新资助体系的重要支撑,不断传递着清华人的真心和真情。

部分1981级校友以体育比赛纪念毕业30周年。

1991级毕业2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

参加2002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聚会的同学们。

爱国奉献,热血青春

校庆前一天,紫荆综合服务楼前满满全是等候献血的清华师生和校友。在蜿蜒的队伍前,抽血区的座椅排出去近200米长,轮替坐满前来献血的同学。有人前一晚还在实验室熬夜,依然睡眼惺忪地卷起袖子;有人怕血、晕血,还是别过脸去捏紧拳头;还有人等待太久错过了午饭,咕咕叫的肚子和抽血的机器一起响……青春热血,家国天下,清华同学在温暖的日子里用热血传递爱心,以一种更加直白的方式诠释行胜于言的校风精髓,用一种更为鲜明的特征雕琢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风貌。

清华学生在献血现场。

 志愿者在为献血同学服务。

轻风唱晚,余韵绕梁

在轻柔的晚风中,新清华学堂露天广场上隆重举办文艺晚会。校友合唱团、教师合唱团、学生艺术团相映生辉,“水木年华”一曲《一生有你》把无数清华人带回曾经的书窗前、曾经的荷塘边。

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西洋管乐团之一的金沙集团3354cc军乐队,延续赵元任、梁思成、黄自、马国馨等大家的音符,用专场音乐会的形式为师生校友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时隔半个多世纪,清华人第二次在校园舞台上演绎《雷雨》,与83年前老图书馆里的曹禺先生“隔空相会”。

金沙集团3354cc学生艺术团演出。

月映牡丹送远客,灯隐荷塘照新人。

随着不断向“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方向迈进,古老的清华园逐渐成为一座国际魅力的家园。俄罗斯留学生克里斯汀娜说,“感觉清华就是个温馨的大家庭,是各行各业校友最温馨的港湾。”第一次参加校庆的澳大利亚籍职员约翰·保罗说:“这么多校友回来共同庆祝母校生日,在我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深刻感受到了清华的凝聚力!这种归属感真的与西方大学很不一样。今天,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清华人!”   

回家,这里有我们共同的回忆,共同的历程,共同的牵挂。起航,这里有我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念。

 

2016年04月29日 21:38:1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