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科技园创建20周年 - 正文

  编者按:用“园丁”来形容罗建北对自己的定位再贴切不过。从清华园里教书育人的园丁,到科技园里扶持培育企业家的园丁,罗建北一直把培养人才视为自己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所在。用她的话说:“我们培养一个人才,培养一个企业家,可能有时在经济上并没有直接的回报。但如果他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吸纳更多的人就业,那不也是对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吗?”

  正是秉着这样的态度,从金沙集团3354cc教授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清华创业园主任、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建北一路悉心扶持并见证了数十家创业公司的成长。 也正因此,她被科技园里的年轻的创业者们亲切地称为——“罗妈妈”。

孵化企业,更要培育企业家

——访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党总支书记罗建北

关悦

 

百炼成钢

  “人生任何阶段都不是空白,都是积累。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任何经历都可以变成你的财富。”

  “其实我刚到科技园的时候,连科技园是怎么回事都还不太清楚呢。”回忆起初到科技园的经历,罗建北笑着说。1999年,是罗建北与清华科技园结缘的开始。此前,她曾担任过金沙集团3354cc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做过清华技术服务公司的总经理,还担任过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一大串头衔的背后,是一次次转换领域带来的全新挑战。这期间,有过临危受命,有过绝地反击,但她却将每段经历、每次挑战都视为宝贵的积累。回头看来,这些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她却说,自己只是做了每个阶段该做的事。只要全身心付出努力,其实没有什么是一定做不成的。

  1970年,罗建北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自此,她几十年事业的轨迹一直都围绕着“清华”两个字。她说,清华给了自己特别重要的历练。“就是蒋南翔校长当年说的:我们到底是应该给学生面包还是猎枪?应该是给猎枪。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这是最重要的。清华的这种理念对自己影响很大。”

  与“罗妈妈”交谈,你能感受到她身上的亲切与随和;听她讲事业生涯中的诸般经历,又会让人讶异于她的坚韧与魄力:上世纪80年代,还在清华计算机系任党委书记时,她就曾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临危授命,接管危机中的校办企业——计算机工厂。“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大家想得比较多的是发展,但市场经验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国际贸易的经验,结果被一个境外来的人从计算机工厂骗走了200多万。要知道在那个年代,200多万可不得了,不仅牵涉到银行贷款,还牵涉到整个金沙集团3354cc的财物安全,以及全厂几十个工人的工作岗位,处理不好影响会特别大。”就在这样的压力下,罗建北跟学校领导毅然承诺:完全凭工厂自身的力量把200多万贷款还上!绝不影响学校!接下来的三年,她带领工厂员工到系里实验室搜集各种教具,研究哪些东西可以变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然后进行开发。同时自己还学习销售、研究工厂管理等……三年下来,硬是把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清,并使工厂开始实现盈利。

  “事实上计算机工厂的经历对我是一种历练和思想上的提高。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对企业最初的认识,如为什么企业能创造价值,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以及财务、预算等概念。所以,经营企业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是边做边学会的。”

  1994年,她又被调至当时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公司”——清华技术服务公司担任总经理。“此前都是叫校办厂嘛。所以这个公司当时是承担了一些改革探索的使命在里头的。”变革、转型、买断工龄、薪酬体制改革……如今听来耳熟能详的词,在当时,九十年代初却每一步都要承受巨大的阻力,艰难无比。“当时变革阻力很大,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还有人声言要去工字厅静坐。面对压力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用数据说话,说明为什么必须改革,不改革则面临的是企业的无法经营下去,员工的利益更加无从保障的困难局面。我们并没有强迫员工一定要买断工龄离开,而是完全让大家自主选择,留下来的就要按新的薪酬体系执行。结果七十多名员工中有五十多人选择了买断工龄,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而且大多数都发展得挺好。”

  到1997年经过改革的清华技术服务公司已从低谷走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收入和利润都开始增长。“实际上我觉得人生任何阶段都不是空白,都是积累。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任何经历都可以变成你的财富,对你下一段的人生有所积累和指导。”罗建北感慨地说。

  随后两年,罗建北担任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参与了同方公司上市的全过程。罗建北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同方的工作使我了解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从威视公司的发展看到了“科技+资本”的力量。正所谓“百炼成钢”,正是这诸般积累和历练,为她锻就了无形的“猎枪”,使得她1999年甫至清华科技园时,虽不熟悉,却能从容以对。

创业园的“一千零一夜”

  罗建北犹记得当年“天方夜谭”一般的筹资故事。“我们孵化的是企业,更重要的,我们培育的是企业家。”

  彼时,科技园还算是一个新生事物,科技园内的创业园更是刚刚起步。甚至几年后,路过清华园的人们看到“孵化器”的大牌子,还总有人忍不住嘀咕:“这孵化器到底是孵什么的?……”

  从1999年到科技园工作至今,罗建北做创业园和孵化器的工作已15个春秋。当万千成竹在胸,而今的罗建北寥寥几笔便可勾勒出科技园的神髓:“科技园做的是什么?就四个字:“局部优化”。企业要健康生长,需要一个立体的生态系统,需要类似“空气、阳光、水分”等那样的养分,如资金、市场、人才,以及政府、中介机构的服务、企业之间的交流等。我们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平台,能聚集这些要素,形成这样一个企业生态系统。”

  但当年,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起步何其艰难!罗建北犹记得当年“天方夜谭”一般的筹资故事:在海淀区政府拨款后,孵化器项目资金缺口还是很大。罗建北说,当时我们主要是学习美国硅谷,手里有许多关于硅谷的介绍材料,当看到硅谷孵化器的资助名单上有硅谷银行的名字时,就想,那我们有没有可能也找国内的银行资助呢?当时国内大家对银行的印象是:银行都是收钱的,借钱的,怎么可能白给钱呢?绝对不可能!但罗建北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科技园里的银行谈谈,找过北京银行和建设银行。“我们就跟他们谈科技园的理念、清华创业园里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双方怎么建立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其实当时心里也没谱,但是本着理工科的严密性,觉得这个事情逻辑上是说得通的。”最终,建设银行同意为科技园孵化器项目资助。“在当时也算是破天荒的事儿了!”

  如果说资金的难关还只是第一关,那么在罗建北看来,硬件建设到位后,怎样营造这个空间,怎样做内涵和软环境的建设是更难的事情。“那时候就一直在思考,我们做孵化器,孵化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孵化的是企业,但单纯给企业好的生存环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培育的是企业家。未来国家的工作重点会转移到经济领域,经济的支撑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什么?是企业家!到今天为止,实际上这还是一个大问题。北京晚报曾经有一篇小短文,称我们清华创业园是培养企业家的黄埔军校,对此称呼我们感到很自豪!”

  那个阶段,创业园采取了很多措施,从培养企业家的角度去扶持创业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每周四的创业者沙龙。

  “创业者要创业,首先理念要清晰。这也是我们辅导创业最看重的。理念从哪儿来?一个从实践中来,一个从前辈那里学习。比如有个小团队融资成功了,我们就让他去沙龙上讲自己融资成功的经验和感受。这对别的创业者启发特别大。因为大家可能遇到的都是相似的问题,为什么他成功了?他是怎么解决的?”让罗建北印象最深的,是若干年后的一次聚会上,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叶滨看到金洪恩的创始人池宇峰时,还提起当年创业沙龙上听到池宇峰的创业故事对自己的鼓舞和触动。而这样的时刻,也是“罗妈妈”最感慨、最欣慰的时刻。

  罗建北清晰地记得,当年办公室所在的学研大厦里,每天晚上最后灭灯的永远是创业园所在的那两层楼。年轻的创业者们在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创业园的人们则在为这些创业者们护航。“我们头脑里一直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做创业园,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我们要给这些初创期的企业一个适合成长的温室,但绝不能让他们成为只能依赖温室的花朵。”

  遵循这种思路,罗建北和同事们一起开始尝试做种子期投资。“种子期的企业,在哪融资都难。孵化器做种子期投资,一来确实对企业来讲是雪中送炭;二来孵化器有它的优势。实际上我们投资的不是项目,而是人。项目有可能变,但这些人我们天天看着他们、跟他们打交道,这个人胸怀怎么样、合作精神怎么样、对事业执着的程度怎么样?我们最了解……这也是我们最看重的东西。”

  这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当属对郑海涛创建的数码视讯的投资。2000年,创业园给尚在起步期的数码视讯投资50万元,同时带动两位民营企业家各投资100万元。2010年,数码视讯成功上市,市值在60亿左右,资产超过30亿,10年增长了2000倍。这一投资也被视为投资界的经典成功案例。

  “我们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决定投资郑海涛?当时最明确的一个就是,他们这个团队特别好。一年365天,他们基本上360天都上班。股权结构上,他们当时是人人持股,所有的员工都把公司当成家一样,团队特别稳定。作为团队领导人的郑海涛本身清华毕业,又有中兴通讯公司的工作背景,创业精神也特别强。当时做数字电视,肯定有前景,但是市场的风险也很大。但是我们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冒!”

  十几年,创业园伴着大小几百家家企业走过创业风雨路,而罗建北,也收获了另一种“桃李遍天下”的喜悦。

关于创业这件事

  创业者最难的是什么?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做抉择。但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你必须要行动,要往前走,不能犹豫不决。否则任何结果都不会有。

  记者:您在科技园这么多年,见证过很多企业的成功,也看过很多失败。能否请您给年轻的创业者一些建议?您觉得创业失败的这些公司,概括起来其主要原因都是什么?

  罗建北:失败的原因,第一种,你要创业的时候,想的那些东西还只是一个梦想,或者说还是纸上谈兵,而当你一脚踏下来,发现跟你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就觉得,这种挫败感他受不了。

  还有一种,一旦有些小成功了,就开始膨胀。我们常说,你一定要让事情在自己的把控当中。但是突然一下子膨胀的时候,自己就把控不了了。比如扩张的速度过快,或者摊子一下子铺得特别大,根本掌控不了。这种时候最明显或者说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资金链断裂。这就很难办了。

  还有,一开始几个人一同创业,但由于理念不同,团队分歧,最后创业无法继续。因为创业团队就这么几个人,一旦分裂,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其实我觉得创业者最难的是什么,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做抉择。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也不是在别人的教训中能学到的,只有靠你自己。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你必须要行动,要往前走,不能犹豫不决。只有行动了,你才知道正确与否,错了可以退回来,对了可以继续前进。但没有行动,任何结果都不会有,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记者:您曾在采访中总结创业最关键的三个要素:第一要有创业的勇气,第二要有创新精神,第三要有创业的技能。相对来说,前两个是比较偏精神和思维层面的,而创业技能比较偏实际操作层面。这种技能该如何获得?

  罗建北:我们科技园与经管学院一起开了一些创业课程,另外,总体的创业环境也比原来好多了。我觉得还有些要素对做企业而言其实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沟通能力。同学们在校期间要多承担一些社会工作,多参加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公益活动等等,不能死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你想方设法去跟别人沟通,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向周围的人学习,这样就能提高能力。还有社会责任感、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等,这些方面的陶冶和修炼,其实在做企业的时候都能体现出来,也将决定你在创业的路上能否走得长远。

  另外就是怎么对待挫折?因为创业这件事情不是很容易的,会遇到很多挫折。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是不是能承受的了?现在的年轻人,总的来讲独生子女比较多。尤其像清华北大出来的,所谓“天之骄子”。所以他们中很多人接受挫折的能力特别差,一遇到问题,马上像要崩溃了似的。别人哪怕有不同的意见,都很难接受。实际上对个人而言,对挫折的承受力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素质。有哲人说过,没有失败过的人,也很难有大的成功!

  比如在学校期间,你和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或者说遇到一些事情,别人有不同意见,你能不能听得进去?你要明确,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更加“沉”下来,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我们也遇到过清华北大毕业的,创业失败的例子。一旦把自己“架”起来就麻烦了。架得高,摔得疼,最后你就很难端正自己的创业心态。

  记者:谈到个人素质,您觉得如果要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具备哪些素质比较重要?

  罗建北:我觉得最重要的,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有很多种,比如学习的习惯、守时的习惯、尊重别人的习惯,这都是特别重要的。另外我觉得在市场经济的的大环境下,特别重要的就是契约精神,你一旦承诺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在企业运营中,你要守规则。市场经济是自由的,没错,但如果不守规则就乱了,契约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需要培养的。诚实守信可能比聪明更重要。如果你老老实实,厚道一点,你可能成功得晚一点,但是你会走得长远;反之,你可能有小聪明、会钻营,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顶多是一锤子买卖。

  记者: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创业这件事很热衷。有些会在大学期间就尝试创业,还有些会以乔布斯、比尔•盖茨为偶像,甚至想要辍学去创业。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罗建北:说实在的,现在这种环境,我不是特别赞成退学创业。曾经法学院有一个同学也因为类似的问题来咨询我,我就跟他说,一定要把学业坚持完成。我说上大学不光是学习知识本身,这段经历是很宝贵的,是对你全方位的锻炼。包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整体素质的提高,等等。

  实际上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商业意识。为什么比尔•盖茨、戴尔能辍学创业?因为他们处于市场经济很发达的社会,像戴尔十几岁就曾经通过卖报纸、邮票赚钱,他知道商业的价值,很清楚商机在什么地方。这种情况下他辍学创业,某种程度上讲他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当时他就跟他母亲说,我停学创业这段时间,如果赚不到多少多少钱就回去学医科,他很明确。但是我们国家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情况下贸然停学,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你的风险机会的成本,在于你失去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培养自己的阶段。所以,我觉得最起码目前阶段还是不要辍学创业。

  而且你在选择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如果完全失败,你能不能承受得了?包括过去可能人家一直把你捧到天上,现在你失败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个人真无能。你能不能承受?这是你必须要想清楚的。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创业。

打造科技园未来核心竞争力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硅谷学习,努力具备能够引领下一步发展趋势的能力。

  记者:目前我们清华创业园的孵化器与其他同类孵化器比,处于怎样的位置?

  罗建北:到目前为止,从研究孵化器的角度来讲,又出现很多所谓新型孵化器,完全是大开间式的孵化创所。创业者来了以后,可能连公司都没有,可能从谈一个主意开始,然后去找合作伙伴,或者众筹,就是用筹来的钱作为本钱研制一种新产品。但作为清华的孵化器,还是要强调它的特色,我们还是更偏爱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为什么呢?

  去年10月份,习近平主席等政治局同志到中关村集体学习,习主席就讲,希望中关村能够成为引领全国创新的一个基地。中关村集聚了这么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每年国家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相应地,这些科研成果尤其在应用学科方面的,怎么变成市场上真正需要的产品?怎么能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金沙集团3354cc作为国内一流高校,应该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起重大推动作用!这也是清华科技园作为国家级科技园应该承担的责任。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未来孵化器发展的趋势?

  罗建北:我们早期做的孵化器,准确说应该叫综合孵化器。做IT的、做生物的、做互联网的,什么样的企业都有。但是未来孵化器的发展,专业化将会特别重要。比如新材料、新能源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会对技术服务有非常高的要求。但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一开始注册资金可能只有百十来万,他想买专业的贵重仪器根本买不起。而如果有了专业孵化器,就可以由孵化器来购置这类贵重仪器,然后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专业孵化器对企业的孵化力度更大、水平更高、成功率更高,我们的启迪孵化器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记者:刚才您说到清华科技园的发展最初借鉴了美国硅谷的经验。那么未来科技园的发展将着重打造怎样的特色?

  罗建北:前面讲了,科技园目前做的还是“局部优化”的创业环境。近两年,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逐渐显现出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这样一种趋势。所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未来科技园“局部优化”的优势可能不突出了。但是从科技创新强国的角度看,清华科技园还是应该以硅谷为标杆,努力具备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就是说,到了清华科技园你就能知道下一步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就能找到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盈利模式、最适合的人才等等。我觉得这个应该成为我们清华科技园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们清华科技园人的梦想!

  来源:《清华人》清华科技园创建20周年纪念专刊 略有删节和修改

2014年09月03日 13:23:0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