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科技园创建20周年 - 正文

与启迪同行十六年

——访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张曦莹

曾卓崑

  初见张曦莹,她正在接电话。稍稍偏头,歉意地对我笑笑,表示此时无法与我讲话,示意我等她一下。初次见面她看来实在太年轻了,长发利落,潇洒干练。

  “我在启迪16年了。”张曦莹是这样开始与我交谈的。直接、坦率没有客套、数字化表达,却最适合描述她与启迪——16年,是启迪发展壮大的16年,也是张曦莹个人成长的16年。也是我们这次采访中,所采访到的在清华科技园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之一。

1998年,初入清华科技园

  1994年,启迪控股的前身——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组建成立,正式开始建设清华科技园。1998年张曦莹加入清华科技园。

  “那时的发展中心在华业大厦。办公室挺开阔,也安静。”张曦莹如此描述自己在科技园开始的生活。“‘常委’,也就是常驻办公室的人员并不多。当时的清华科技园人员少而精干,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1998年~1999年,科技园最重要的建设工程是学研大厦。张曦莹作为新人加入,忙碌于熟悉工作和业务学习,工作紧张而充实。她对于那段生活的记忆和描述,至今仍未脱初入社会学生式的清新与兴奋:“学研大厦落成,在当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时值1998年岁末,辞旧迎新,清华科技园举办了庆祝晚会,请了演艺界人士。我记得梅总(梅萌,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与一位当时很有名的歌手同台高歌,大家在台下使劲儿喝彩,气氛感染了全场。”激动和成就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艰辛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与激情。

2000年—2003年,清华科技园的干将

  2000年,发展中心组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股份”),推进主园区全面建设。随之而来的是校企改制,这项工作是那时清华科技园工作的重点。依照政策规定,各大学所属的校办企业不得冠以学校的名字。那时发展中心下面已有十几家控股企业以及三、四十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时任发展中心财务部副主任张曦莹的工作状态,是一年到头在各地出差,评估、审计、会同专业机构进行清产核资,经历了大量子公司的并购和重组工作。

  “那段时期我的状态,或者说大家的状态,一直都是在拼。”“当时年轻,精力充沛,不知疲惫。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越接近月底或者年节越忙。那个时期,我的春节一般都是在加班和出差中度过的。时间紧,任务重,是一贯的工作状态。那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从1999年开始,清华科技园的发展是以几何级数递增的。财务数据是以几百万、几千万、上亿的速度发展的。那时的电脑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我们财务部曾经一度还在用算盘算账。可想而知那时的工作量。我们不但要按时完成工作,最重要的是数据不能有任何误差。这是财务工作的特点。那段时期,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每天都说不清几点能回家。”

  “我们只是想做好工作,对于得失没人计较,工作的热情反而更高。领导团队也一样,整个科技园都洋溢着这种干劲儿,这种氛围感染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可以说我们也是创业者。我记得有一次加完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刚洗完头,头发还没干,呼机就响了——那个年代还都使用呼机——需要我回公司。于是我又赶回单位,回去后看到许多领导和同事都回到了办公室,我们又一起工作到很晚……”

  清华科技园的领导与员工当年如此的付出,并不是以经济回报为驱动的。2000年初,科技园的待遇还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首先考虑的是把事情做好。”那时张曦莹一个人所负责的工作,如今已经发展成为4个部门!

  张曦莹觉得,任何一个企业的初创时期,一定需要一批苦干的人,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然而,我们看到的很多创业团队很难长时间“保持队形”,所以,团结就成为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后来,张曦莹总结,这支建设团队正因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才会聚拢起来——行胜于言、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内化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价值准则。正是这样一批人,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与努力拼搏,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清华科技园开篇的十年历史。

2004年—2009年,启迪控股的骨干

  2004年后,公司正式更名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包含着“启迪智慧,开创未来”的深切寓意。虽然两个团队的主体人员都来自于清华,但两支队伍还是存在风格与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团队的融合也带来思维方式的碰撞。重新梳理内部运作是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张曦莹的工作重点慢慢转移到资金与融资管理方面。

  张曦莹回忆,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很多原来没有遇到过的新挑战,对财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一定要有准确的理解,这样在关键的问题上,可以在专业和细节层面,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张曦莹所负责的资金融资任务一下多起来。工作中的压力与酸甜苦辣,张曦莹向来是无法在人前尽言。“人们对于融资工作的印象是每天跑跑银行客户,似乎觉得很轻松。”但实际上,企业资金的压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与多家关联公司的内部协调,对于从事资金融资的人员要求非常高,工作压力巨大。通过工作中不断的历练,张曦莹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她所负责的工作不再是“加个班就可以完成,拿时间和精力扛上去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2003年~2006年间,张曦莹考入金沙集团3354cc人文学院读研究生,重回校园,接受清华熏陶以及清华精神的滋养。张曦莹说,“这是一个学业与工作互补的过程”,因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清华校训和校风,真不是说说而已。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们能够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跨越坎坷,克服阻碍。超越自我,虽然过程很艰苦,但它能帮你坚强地走过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公司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大事件。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是9月份,波及很广。美国打喷嚏,世界都感冒了。当时对于整个经济形势,大家都比较担忧。之后,国家的利好政策给很多行业包括启迪控股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公司随即调整,我们个人的业务也重新定位,我进入资本运营中心。”2009年,张曦莹带领团队打了好几个“硬仗”,年底总结“战果”的时候,成绩是很辉煌的,业绩创了几个新高,成绩获得集团表彰。那段时间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每个人都是累并快乐着。

  张曦莹喜欢启迪的工作,因为共同创业的伙伴们有激情、有梦想,他们身上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那时候的启迪文化——心存感激、脚踏实地、眼望未来,就是对这种幸福感最好的诠释。

2010年—2014年,个人新高度 启迪大气象

  张曦莹自言“清华精神中,有一种宏大的能量,帮助人立足高远,开阔眼界,使人不拘泥于眼前小事,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资金工作的特点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能够看大局,能够运大局。没有这个眼界,资金工作是没法做,也做不好的。”

  作为启迪控股的财务副总监,张曦莹的感触是——

  在启迪,我的同事中有很多清华人。清华精神渗透在他们的每一项工作中,体现在他们每一次言行中。正是这样的精神传承,让每一个启迪人都为之倾服。“行胜于言,首先要把事情做好,而且做到最好。”这在他们的眼中才是最重要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因此默契非常。无论是管理团队的交接班还是新业务板块的融合,都能顺利完成。

  “空间有形、梦想无限”,是启迪人的胸怀。大胸怀成就大格局,大格局带来大气象。经过了2009年~2011年的稳扎稳打,2012年启迪控股再上台阶。7月,清华校友王济武先生加入启迪控股,担任总裁。谈及变化,张曦莹说:“我觉得公司的现阶段工作,在金沙集团3354cc对产业的整体要求下,整体思路更加开阔,更宏观。启迪控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过梳理、整合与升级,启迪控股实现战略升级,由“多位一体”升级为“以园区运营服务体系为基石,围绕形成‘三核驱动、多点联动’的多位一体”总体业务新格局;启迪控股开始使用新标识。新标识由金沙集团3354cc校花紫荆花的三片花瓣演绎组成,其寓意是体现启迪控股致力于成为金沙集团3354cc产业之花的神圣责任、使命和自豪感。三个花瓣寓意着“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理,预示着启迪控股生生不息,蓬勃发展和未来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与原有旗舰产品标识TusPark交相辉映,形成启迪控股及其产品品牌新格局。

  从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到启迪控股,清华科技园走过了20年历程。张曦莹也在清华科技园中绽放着自己生命中最为美好的年华,她说“在启迪,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只是分工不同。”启迪还有许许多多“张曦莹”。他们爱自己的事业,有同样一个梦想。他们仰望星空,却脚踏实地。清华科技园20年的成长与发展,正是对全体启迪人的最佳回报!每个启迪人都相信,启迪的明天会更好!

  来源:《清华人》清华科技园创建20周年纪念专刊 略有删节和修改

2014年09月11日 08:45:4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