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
——在金沙集团3354cc201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4年9月3日)
校长 陈吉宁
图为陈吉宁校长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讲话。记者 智 斐 摄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6134名新同学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1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在今后几年的校园生活中,你们的人生之舟将驶入一段全新的旅程,探索创造新知,培育职业素养,在这里完成青春的再一次蜕变。你们的思想将更加成熟,羽翼会更加丰满。你们将不再只是既有思想、知识、技能的学习者、接受者,更将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创造者、贡献者。同学们,今后几年也可能是你们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系统学习,你们自然会更多地思考自己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的选择,更现实地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这可能会让你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眼前的、局部的事物。这是一个迷茫、探索和“作茧”的过程。我希望你们在这一过程中,勇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化茧成蝶,收获新的成长。
突破自我,首先要突破眼界的局限。眼界有多宽,追求就有多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眼界就是你的世界。在清华的一些演讲会上,我发现很多同学提问时,话题总是绕不开身边的事情,即使谈到一些大的问题,往往也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
今年毕业的法学院许吉如同学,曾作为交换生前往海外学习。后来,她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到,使她感到惊讶的是,海外的学生能够跨越自己的国籍和文化背景、站在整个世界的轴心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她有两位室友,一位是来自瑞士的交换生,选修了最难学的阿拉伯语课程,原因是对中东—欧洲关系很感兴趣;另一位美国室友,则对南亚地区情有独钟,说以后要致力于研究、检验各种经济援助计划究竟有没有解决亚洲的贫困问题。两位室友对于自己的城市、国家之外的地区的高度关切,令她称奇和深思。
这也让我深思,清华的同学,能否多关注一些与今天的自己无关、看来无用的东西,并由此建立起你的理想和情怀。因为只有眼界开阔、视野宽广的人,才能把目光投向与自己无关的人、无关的事、甚至无关的国度。今年,清华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的首批6位同学将陆续前往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深入当地去开展与他们的生活完全不相干的研究。他们为我们、也为清华打开了认识当代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在这里祝福他们,也感谢他们。这6位同学是:王霆懿、涂华忠、谢超、周燕、薛松、田嘉。同学们,我也希望你们今天读研不要仅仅是为了今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职业,甚至不是为了发现值得奋斗的事业,而是要为寻找更明晰的人生方向做好准备。
突破自我,就是要突破追求的极限。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一个过程。你的追求就是你的人生,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的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有更大的追求,人生才能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突破追求的极限,意味着你要不断突破追求的目标。我们尊敬的老学长、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先生,当年曾对他的老朋友、也是清华老学长的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讲,“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据何先生回忆,1933到1934年,林家翘大一时选修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季终考试时,萨本栋和同仁研究某试题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翘能否采用最简洁最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意料,他的答案“比预想的答案都要高明!”同学们,对目标的突破,不仅是追求完美的答案,更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探寻人们预想不到的答案,这就是清华人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突破追求的极限,更意味着你要突破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什么,选择什么,追求什么,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今年是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50周年,当年有一大批清华人为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邓稼先学长等14名“两弹一星”功臣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王淦昌学长那句“我愿以身许国”,道出了清华人突破自我价值实现的家国情怀。清华是一个有理想的学校,清华人追求的并非一己之私,而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这是清华和广大清华人赢得社会尊重的真正原因,也正是厚德载物的深刻涵义。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跳出自我欣赏、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圈子,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突破自我,还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刚才鲁白教授也谈到了勇气。《孙子·始计》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勇敢,有勇气,有胆量,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品质。这种勇气,在今天不是要你们流血牺牲,不是要你们面对灾患,也不是让你们浪迹天涯,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摆脱从众的心理、冲破世俗的困扰。
作为一名有勇气的清华人,就是要在当今社会推崇时尚、快餐、夸夸其谈之时,深深地懂得科学上没有捷径,做人也没有捷径,就是要敢于坚持自己,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施一公教授认为,“圆滑的人是不适合做科学家的”。当别人都很浮躁,选择做简单题目、短平快项目的时候,你能不跟风、不从众,不随波逐流,敢于选择别人不敢做的题目,勇于做冷、偏、尖、深的课题。你不是为了展示自己,不是世故地做学问,不是投机取巧走捷径,而是能够认认真真地下笨功夫。正如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沉潜治学、朴实无华、不尚标榜、不尚宣传、诚诚恳恳、实实在在的研究科学”。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几年,勇敢地突破眼界的局限、追求的极限,实现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次蜕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