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2013学生社会实践 - 正文

贾翔夫:科学实践,行于路上

研通社记者 解红叶 谢佩 吴春林

图为贾翔夫近照。

图为实践期间贾翔夫(右一)在钢结构加工车间。

  将学术研究服务于生产实践是他最大的梦想,让专利发明有助于企业发展是他不变的追求。他通过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并完成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1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他就是土木工程系2012级硕士生贾翔夫。走近他与他的实践故事,我们看到的是清华工科男行胜于言的坦诚,是土木工程专业质量第一的原则,是巍巍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风采。

少说多做,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与全面思考

  2013年暑假,贾翔夫随金沙集团3354cc博士生实践服务团赴杭州支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并担任副支队长。7月21日,他与另外一名土木系的同学来到浙江金茂钢结构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两周的企业科技服务工作。

  “地方对科技人才的尊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贾翔夫说,“这让我对这次实践服务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践过程中,贾翔夫也践行着他的诺言。每天早上7点,贾翔夫与队友便准时乘坐公司的班车,来到公司开始为期一天的工作。

  贾翔夫每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公司的总工程师聊天,一来汇报前一天的工作进展,二来讨论在车间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个周日的早上,贾翔夫照例向总工程师汇报工作,在交流的过程中,贾翔夫了解到云南某钢结构公司的一项巧妙构思,使得设计的新型构件在承载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了20%的用钢量,并帮助公司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总工程师希望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做出创新成果。正是他细心的发现,才让我们的其中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浮出水面。”贾翔夫感动于公司员工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也学会尊重劳动岗位上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专业知识或许没有我们研究生多,但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宝贵财富”。贾翔夫少说多做,带着“行胜于言”的清华传统,穿梭于充满无限探索可能的工厂生产线。

质量把关,工程质量重于泰山

  “这次实践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质量就是生命’的真正内涵”,贾翔夫感慨地说,并回忆起以下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午后,贾翔夫与队友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工厂的生产线。刚进入工厂,一件件整齐摆设的钢结构构件便映入眼帘。公司负责人带头走上前去检查质量,贾翔夫和队友也跟上去,认真地观察、记录。

  片刻后,公司负责人问他们:“你们觉得这批构件质量过关吗?”两人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判断“没问题”。此时公司负责人却把生产线负责人叫过来,严肃地指出:“翼缘板不够平整,全部返工!”这让贾翔夫和队友很受震撼。虽然他们早在学校做实验时就知道翼缘板不够平整会影响钢结构的承载力,并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但公司如此严格把关、在质量问题上一丝不苟,让两位同学颇为感动,也对他们未来的实践成果充满信心。

  “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对待每一个细节的态度”,同行的队友回忆道。贾翔夫也感慨地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构件平整度误差虽然用肉眼很难观察到,但若不严格把关,而用在实际工程中,会埋下安全隐患,导致钢结构构件出现局部失稳现象,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件事让我更加警醒:作为土木系的学生,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科技报国,实现“清华创造”

  在前往杭州实践之前,贾翔夫和队友对浙江金茂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年产量、主要产品型号、面临的技术困难等进行了大量案头调研。“当我得知公司的三条生产线中有一条是生产冷弯薄壁型钢的时候,心中有了一丝兴奋和激动。”

  原来,在研究生入学之初,贾翔夫曾选修清华土木系海外学者系列讲座的课程,内容正是与冷弯薄壁型钢相关。他清楚地记得老师说过,美国在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对冷弯薄壁型钢的研究工作,由于其具有加工方便、试件成型简便、焊接量较小的优点,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虽然在我国的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冷弯型钢结构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国内是近十几年才开始对冷弯薄壁型钢进行大量研究的,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贾翔夫平和而有力地说,“前期对理论和实践的全面调研,成为我日后进行创新的基础。”

  但当真正进入车间时,贾翔夫才发现很多情况与书本内容有很大差距。“例如,在课堂上认识的工字钢有的是通过热轧的方式一次成型,还有的是通过组合截面的方式焊接而成,而我发现工厂中的冷弯薄壁型工字钢是由两个C型钢拼装而成的。”贾翔夫综合考量了理论与实际的两种情况,决定从工字钢入手进行研究。通过一次次的分析比较、力学分析和技术论证,贾翔夫研发出了暑期实践的第一项专利:拼装式冷弯薄壁空心工字钢。“这种新型的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防屈曲能力,可以应用于设计荷载更高的结构中”。贾翔夫的发明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在清华一年的研究生生活,使贾翔夫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建筑企业要发展应当“走出去”,推进国际化进程。他带着这样的信念不断进行探索,最终和队友合作完成论文《中欧钢结构设计规范受压构件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的分析比较》。“希望这能成为金茂迈向国际化的一步”,贾翔夫说。

  随着学习与实践的不断深入,科技报国的梦想日益坚定地敲打着贾翔夫的心房。贾翔夫满怀信心地说,自己的中国梦是“从事科学研究,并在工程实践的舞台上进行检验,创造价值。”说起自己的梦想,贾翔夫提到了那个对他影响最深的人——他的导师纪晓东副教授。“导师很勤奋,做人也非常正派,很有原则。”他说。正是导师严格的学术训练和耐心的谆谆教诲,才让贾翔夫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崭露头角。

  “清华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优秀的实践传统,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这种信任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同时,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我们不辱使命,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他说,自己会永远践行清华博士生实践服务团“科技服务社会,知识回报人民”的宗旨,争取产生更多的“清华创造”!

 (清华新闻网10月28日电

编辑:襄桦

2013年10月28日 14:02:4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