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纪念蒋南翔校长诞辰100周年 - 正文

又红又专  全面发展

金沙集团3354cc隆重纪念“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60周年

  清华新闻网11月19日电(通讯员 贾 曦)11月17日上午,金沙集团3354cc“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大礼堂举行,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北京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作为金沙集团3354cc辅导员校友出席大会,高校辅导员研究会秘书长、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也参加了大会。金沙集团3354cc各个时期的辅导员校友及在校辅导员8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个属于全体清华辅导员的节日。

图为与会嘉宾、辅导员校友与在校辅导员一起合影。学生记者 李钧翔

  冯刚、刘建分别代表教育部思政司和北京市教育工委对大会表示了祝贺。冯刚表示,金沙集团3354cc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选拔优秀的学生“一个肩膀挑业务学习,一个肩膀挑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双肩挑,两促进”,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龙头性的带动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在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对加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刘建表示,金沙集团3354cc的辅导员工作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在北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值得深入总结、不断发扬光大。

图为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讲话。学生记者 李钧翔

图为北京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讲话。学生记者 李钧翔

  胡和平回顾了金沙集团3354cc“双肩挑”制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他说,“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是在1953年由金沙集团3354cc老校长的蒋南翔同志提出并建立的,其中蕴含着深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60年来历久弥新。胡和平表示,这一制度之所以自形成以来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方向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了因材施教、互相激励的教育规律,深刻把握了时代前进和人才成长的发展需要。60年来,已有5000多清华人担任过辅导员,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中极具特色、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

图为校党委书记胡和平讲话学生记者 李钧翔

  胡和平表示,未来要紧紧围绕学校培养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不断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促进辅导员自身更好地成长。他也希望广大辅导员弘扬好的传统、好的作风,让“双肩挑”继续成为清华园中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大会以“我们的青春双肩挑”为主题,邀请了不同年代的辅导员校友分享了他们当年担任政治辅导员的经历和走向社会后的人生感悟,回忆起当年担任辅导员的时光,他们无不表示一生受益,永志不忘。

图为滕藤、陈世年、陈宝山一起接受访谈。学生记者 李钧翔

  化工系1951届校友、中宣部原副部长滕藤,首先回顾了1953年自己在担任校团委书记时,协助时任校长蒋南翔挑选首批25名辅导员的经历。他说,面对当时学生规模快速扩大、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较重的实际,蒋南翔同志提出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政治上强、业务也好的同学担任政治辅导员,因为“他们来自于学生群中,服务于学生群中,跟学生群众心连心,作为学长和学生中间表现比较好的标兵,他们也很容易得到学生的亲近感,很容易跟学生交流”。同时,蒋南翔同志对辅导员也悉心培养,他与辅导员交流时说,一个人年轻时担任一些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今后一生的工作都会有好处。这些人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离开本行,同时又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真正‘双肩挑’骨干”。

  电机系1951级校友、原电机系辅导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世年,长期隐姓埋名,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访谈中说,自己在辅导员岗位上逐步建立起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生观,现在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一直怀念那段时光。化工系1961级校友、原化工系辅导员陈宝山毕业后在四川的一个三线城市工作了四十年,领导建成了我国唯一的大型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退休后又服从国家安排到宝鸡创建了一家钛行业的国企,他说,“我在清华辅导员的经历应该说对我一生工作选择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工作中不管任务多么艰巨,都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比较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这其中与辅导员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工作上,虽然岗位经常变化,但“由于在清华有这个历练,就能够比较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也能够走好群众路线,“与工人一起打成一片,比较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图为孙利民发言。学生记者 李钧翔

  土木系1980级校友、原土木系辅导员孙利民现在已经是同济大学教授,他在发言中说,“辅导员制度是非常成功的,是我们育人非常需要的一个制度保障”,而且“对于我们辅导员本身的成长也是起多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面对当前各方面的工作挑战,他还希望“辅导员要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要有更多人文关怀,成为他们的精神港湾”。机械系1986级校友、原机械系辅导员肖学文现在已经是中冶赛迪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他在发言中说道,“辅导员制度和清华的教育对我一生,包括对我做好企业的管理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思想方法层面,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和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对科学问题,工程问题,管理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养成自己的一个思维习惯,使得任何时候都不会迷盲,困难的时候你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能判断潜在的危机,始终能够带领一个企业可持续的、长期的往前走”。

图为夏帕克提等发言。学生记者 李钧翔

  新时代的辅导员环境学院1995级校友、金沙集团3354cc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朱旭峰谈了自己对“又红又专”的理解,认为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使得自己经历了很多专业化的训练,“在工作中红和专是两者合一的”。精仪系2002级校友、新疆阿克苏库车县委常委、副县长夏帕克提认为,5年的辅导员经历使得自己找到了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的奋斗目标,也让自己“树立群众观念,注重群众路线,更注重基层实践”,学会“团结和调动大家”,对他现在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机械系2003级校友、成飞集团数控加工厂副厂长隋少春在访谈中说,“我的辅导员生活真正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不但在择业中使得自己选择“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而且“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觉得都拿得起”。新闻学院2004级校友、《解放军报》编辑袁丽萍说,自己带新法7班的辅导员经历,是“跟学生非常珍贵的一个缘分,也是改变我一生的人生际遇”,在担任辅导员期间不但更深刻的了解、认同了部队,而且“更懂得责任、担当、奉献、韧性的可贵”,自己进入部队“必然要适应,肯定不后悔!”

图为胡和平为8名1953年首批辅导员代表赠送纪念铜牌。学生记者 李钧翔

  大会上,胡和平还为方惠坚、刘乃泉、吴肇基、谢文蕙、容文盛、杜建寰、张慕葏、吕林等8名1953年首批辅导员代表赠送了纪念铜牌,代表全体师生向他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1953年,按照学习成绩优秀、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原则,学校从全校各系的大三年级学生中精心挑选出25名同学,产生出了第一批学生政治辅导员。时至今日,这些首批辅导员都已年逾八十,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还继续奋战在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践行蒋南翔老校长提出的“为祖国至少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大会同时表彰了2012-2013学年度金沙集团3354cc优秀辅导员,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宣读了表彰决定,老辅导员校友和学校老领导为这些年轻的优秀辅导员代表颁发了荣誉铜牌,代表着辅导员的光荣在新老辅导员之间的传承。

图为老辅导员校友和学校老领导为年轻的优秀辅导员代表颁发荣誉铜牌。石加东

  出席庆祝大会的金沙集团3354cc辅导员老校友有:机械系1951级校友、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沈烈初,动力农机系1952级校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工物系1954级校友、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曹小先,无线电系1957级校友、贵州省原副省长张树魁,土建系1957级校友、中国贸易促进协会原会长俞晓松,动力农机系1960级校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原省长徐荣凯,动力农机系1960级校友、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孙昌基,动力机械系1964级校友、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任彦申,化工系1972级校友、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齐让,工物系1977级校友、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等。校领导韩景阳、袁驷、史宗恺、邱勇、吉俊民以及原校长张孝文、原党委书记方惠坚、原校长王大中、原党委书记贺美英等以及蒋南翔的长子蒋延东先生也出席了活动。

图为座谈会现场。学生记者 李钧翔

  下午,“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座谈会在金沙集团3354cc主楼接待厅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副书记韩景阳及老领导,首批政治辅导员代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优秀辅导员校友代表出席了座谈会。辅导员校友们深情回忆了蒋南翔同志创建“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过程,分享了自己在担任辅导员期间获得的成长和进步,畅谈了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服务奉献的深刻感受,并对学校如何更好地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意见建议。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主持了座谈会。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蒋南翔同志在1952-1966年间担任金沙集团3354cc校长,期间于1953年建立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

编辑:襄桦

2013年11月19日 19:21:4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