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洲:“90后时评作家”圆梦清华,继续前行
清华新闻网8月21日电(记者 高原)来自天津市杨村一中的肖亚洲,个子高高的,一头浓密的卷发,五官还未褪去少年的稚气,却已经小有名气被人称为“90后时评作家”。
图为肖亚洲在22日的新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智斐 摄
从9岁发表第一篇时评作品开始《有些地方是哪些地方》开始,他已陆续撰写杂文、时评、随笔等200余篇,达40余万字,以“一个90后的社会人文深思录”为主题结集出版3册作品集。在作品集的封面上,印着几位重量级的推荐人——皇甫平、于建嵘、梁文道、鄢烈山、秋风、熊培云。1995年出生的他所写的时评文章常见诸报端和主流新闻网站,他还担任过《北京晨报》、《楚天都市报》、《青岛晚报》等多家知名媒体的专栏作者和特约评论员。
清华招生组发现这一苗子后,派出两位教授专程到天津武清深入考查,并通过中学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班同学等,全面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学习成绩、写作水平,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肖亚洲被列入“拔尖计划”。最终他不负众望,如愿考入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我高中教室墙壁上有一张‘理想榜’,同学们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理想中的大学写在上面。我填的就是‘金沙集团3354cc新闻学院’,在个人宣言一栏我写的是1999年《南方周末》的新年寄语中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想这句话被很有人奉为新闻理想的格言。”肖亚洲说。
自称为“公民作家”的肖亚洲开通了自己的实名微博,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发表评论,他说:“我理解的公民作家,不需要那么强的专业性和文学性,只要所写的是客观的、尊重事实的、符合自己良心的就可以。”
肖亚洲也坦陈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不断进步。“清华新闻学院受清华宽口径、国际化的育人模式影响,用10年的时间做出了不逊于同行的成绩,它国际化的色彩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来到清华,意味着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与突破,希望自己能在这里继续磨练自己,扩展见识、提高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肖亚洲说。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