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情结,一生师表
——记“清韵烛光”第二届金沙集团3354cc“我最喜爱的教师”获得者季如进教授
●学生记者 陈之琰 杨思柳
季如进
季如进,1982年到金沙集团3354cc任教。现任土木建管系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参与的课题先后荣获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多年来一直坚持“双肩挑”,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奖励。
季如进的办公室有些凌乱、有些温暖。他穿着一双拖鞋,笑呵呵地和每一个人打招呼。凡是上过他课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位长着一张娃娃脸、讲课风趣幽默的老师。
教育情结:从出生起就与教书结缘
“我是9月1号出生的,这一天是开学的日子,我从小就认为自己似乎应该当老师。”季如进用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讲述着自己与教育事业的缘分。“先当农民,再做工人,又从军”的季如进在1982年到我校任教并读研,开始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教师生涯。
对自己“老师”的新身份,刚到清华的季如进选择通过学习来“恶补”。季如进说自己当时 “缺两门课,教育学和大学生心理学”。于是,刚走进清华园的他捧着厚厚的著作,学着当一个老师,并且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季如进是国内最早从事《物业管理》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课上,他以其在物业管理领域丰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基础,把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专业、市场、社会等不同角度深入思考问题。
“讲课,我认为概念是最重要的。入门的ABC打扎实了,再学就不难了。一个专业课学习,头三个月学 ABC,后三个月学XYZ,中间的我跳过去,为什么呢?先学基础,后学最前沿的。”“共性是入门的基础,个性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就快退休的季如进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并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
清华情结:清华责任和紫荆公寓
季如进已在清华待了28个春秋,对于这片挥洒了自己青春汗水的地方,他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清华和一般的学校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责任’。”谈起自己的清华情结,季如进突然变得有些严肃,“学生入学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们讲,我们有幸来到清华,清华对民族是有责任的。毕业的时候我也告诉学生,你享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关照,什么关照?国家的关照、人民的关照。”
除了教育学生之外,季如进的另一重身份让他与清华有着与众不同的联系———他曾主持紫荆学生公寓建设工作。那段岁月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成立了两个学生调研小组,每天早晚记录学生的洗漱情况,从而确定厕所和浴室的设计。”这个过程中也包含着很多困难和烦恼:如何平衡防火和防盗的矛盾、如何对紫荆公寓进行翻新和维修、如何保障手机信号的稳定……在采访过程中,这些问题一遍遍地被提及,从季如进微微皱起的眉宇间,依稀可以看到,清华在他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学生情结:希望有缘的学生记住我
“我对自己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跟我有缘分的学生能够记住我。”谈起学生工作,季如进露出了不同于平时风趣幽默的款款深情。
季如进做过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组长直至系党委副书记,从事学生工作整整15年,现又连续两年主动承担了“新生导引”的任务,积极与2008级、2009级新生交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彷徨,引导同学们逐步适应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对别人不设防,以诚待人,比较随和。我和同学接触没有障碍,没有一个怕我的。”谈起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季如进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在跟同学的接触中,实际上我的收益更多”。他对学生的热情也换来了学生对师恩的感激,每年的生日都是学生为他庆祝。
在季如进看来,做学生工作应该 “慎为人师”,要了解两件事:“一个是学生的基本状况,优点在哪儿,缺点在哪儿;另一个是我们希望把学生往哪个方面带,你的这个目标应该和国家对清华学子的要求、和这个学生一生的成长相结合。”(本文作者为《清新时报》记者,图片由校学生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