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记“清韵烛光”第二届金沙集团3354cc“我最喜爱的教师”获得者李俊峰
●学生记者 张鹏杰
李俊峰
李俊峰,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3年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起在金沙集团3354cc工程力学系执教,现为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
“博雅水木心相依,俊峰归国为人梯。几度绸缪织日月,桃李不言下自蹊。”
李俊峰的学生用这样一首诗概括了老师的求学和执教经历,以及他春风化雨般的师德师风。
和学生讨论问题是最开心的事
李俊峰的脸上时常挂着亲切的笑容,和学生在一起时尤其如此。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他从来不会推脱,更不曾拒绝。“和学生讨论问题是最开心的事情。”李俊峰希望学生们多跟老师交流,在坦诚真挚的氛围中,通过思想的碰撞,来形成对科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在课堂上,李俊峰也总是尽力营造一种和谐而自由的氛围,给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课堂活跃起来,让思想活跃起来。
“课堂上最重要的并不是把知识点讲全面了,知识点只是学术思想的载体,向同学们传授研究问题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李俊峰在课堂上才会不惜多花时间与学生交流思想,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内外兼修 人课合一
“内外兼修,人课合一”,这是李俊峰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概括,既有中国传统的儒家风范,又涵盖了他多年来的授课“秘诀”。
内外兼修,指的是教师要在内外两方面下功夫:对自身,要提高内在的学术修养,就工科而言,就是要有比较扎实的科学、工程、教学研究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外”则是指上课的具体方法。
谈到 “人课合一”,李俊峰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教学就像骑自行车,自己的自行车骑得习惯了,就能体会到“人车合一”的感觉,甚至像一些 “车技高超”的同学,不用扶车把就能自在前进。但是哪一天换了别人的车来骑,就会觉得不自在了。授课也是一样,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习惯,达到 “人课合一”的境界,才能在上课时做到 “随心所欲不逾矩”。有些青年教师听了观摩课之后,将别人的教学模式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原因正在于此。
李俊峰总是尽力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一些幽默的生活实例来解释繁复的理论问题,使得上课像“熟人聊天”一样轻松和谐,而又将思想方法纳入其中。这种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不再晦涩难懂。
课堂的活跃,更源自对不同意见的包容和鼓励。同一个问题,李俊峰总是欢迎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他尊重每位同学自由选择方法和进行表达的权利,也由此帮助同学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方法。
导师应该像大哥而不是父母
李俊峰指导的博士后龚胜平说,李老师的研究生们都非常感谢他提供的自由成长空间,让他们能放开手脚做研究。
李俊峰强调,导师对学生,不能像父母对孩子那样,承担 “无限责任”,而应该像哥哥对弟弟,是 “有限责任制”。 “无限责任”会造成对学生的约束和强制,而 “哥哥”则既有一定的 “权威”,又乐于让 “弟弟”做一些大胆的尝试。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真正锻炼自己。(本文作者为《清新时报》记者,图片由校学生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