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快乐的“超级替补”队员
■研通社记者 李媛 曾维康
在国庆阅兵清华方队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队员。他们和正式队员一样十分优秀,他们同样刻苦,每天接受严格而单调的训练。这次,他们将和方队正式队员一起出发,奔赴国庆阅兵现场,但他们极有可能不能进入最终的阅兵队伍里,他们被称作替补队员。在我们身边,就有几位这样优秀的替补队员。现在,让我们走进他们的集训生活,走进他们的真实内心。
施徐国:“我并不把自己看成替补”
施徐国
前两天邓宇老师给了九中队的施徐国一个封号——“超级替补”,从此以后方阵的其他成员都用这个封号来称呼他。对此施徐国说:“说实话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回想自己从开始报名做替补,再到参加每一次训练合练,觉得自己的收获远大于付出。”
每当施徐国和同学们说起“我是替补”,同学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最后能不能上啊?”他每次都会回答说:“这不是我能决定的。”
施徐国说,尽管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最后能不能参加国庆游行,但是自己非常清楚为什么要来参加国庆方阵,为什么愿意做一个替补。
“首先,在我参加方阵训练的这段日子里,我感受到的是周围每一个清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大家都是头顶烈日,排开各种繁重的工作来到操场参加训练。我被师兄师姐们的热忱深深感染。虽然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但是我愿意走好同方阵,我誓与祖国共奋进。”
“其次,同方阵需要像我这样的替补,9中队需要像我这样的替补。队里有工作繁忙的辅导员,有强忍着丧父之痛的同伴……他们有时不得不缺席方阵训练。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替补就应该挺身而出。事实上我并不把自己看成替补,我只是把自己看作一名没有固定站位的正式成员。我的站位会变,但是对我表演动作的要求不能变。替补不能做到正式队员的水平,组织设替补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次,我觉得组织也很重视像我这样的替补成员。邓宇老师常常在我面前说:‘最后没有人缺席,你就替我的位置。’我想邓宇老师是希望我能够好好训练,不要马虎。但是我想这样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演的机会对每一个人都很难得。我既然愿意做替补就已经做好了不能上场的心理准备。”
施徐国最后说:“请组织和邓宇老师放心,我重视过程多于结果。和大家一起训练这么久我收获了许多感动,已经很满足了。参加同方阵,我绝不后悔!”
王前:“这个国庆我‘阅兵’”
王前
金沙集团3354cc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研2学生——王前,一个憨厚老实的东北人,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为什么这个国庆他“阅兵”呢?还要从他那“超级替补”的绰号开始说起……
当记者晚上10点得到“超级替补”的采访任务并向他发出邀请时,才得知第二天清晨5:15分他就要带领着训练队伍奔赴大兴开始集训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向他要了一份简历,丰富多彩的履历即刻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软件学院学生会主席,金沙集团3354cc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体育成绩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还有那不胜枚举的带队外出实践活动。我不禁心生疑问:这么优秀的一个人,为什么只是个替补呢?
见到他时,已接近夜里12点。之前他在忙着收拾明早出发的行装,采访过程中看到他还不时地应答短信和电话,安排着各项工作事宜。“你怎么会是个替补呢?”我忍不住问到。他却粲然一笑:“我一直都很想成为一名正式队员啊,又有谁会不想呢?只是名额有限,总要有人成为替补队员呀,那我就当替补队员好了。”
就在自己成为替补队员的前一夜,王前还专门下载了50国庆游行的视频,回顾那段历程,激昂那份斗志,并认真学习当时他们是如何走方阵的,希望能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紧张的训练很快就拉开了序幕,每天在西操接受着烈日的酷晒,重复着机械的动作。王前并没有因为是替补而放松自己,他觉得自己也是一名正式队员,一名特殊的正式队员。他每天提前来到训练场地,搬好水等候着大家。如果今天不需要替补,他就静静站在旁边,默默的练习着今天的训练任务,并协助训练老师看齐排面,纠正出错同学的动作之类。休息时为大家搬来矿泉水,组织大家开展趣味游戏,使得训练场上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而如果遇到有同学生病空缺的时候,王前就要随时填补在那里。每当这时,他说他总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自己正在走在长安街,走过天安门。当被替补的同学归队的时候,也是他梦醒的时候,他只能选择默默离开,继续回到替补的岗位上来。
当队员们乘车去长安街半夜拉练的时候,王前告诉我,他有一个光荣的任务——边啃着咸菜面包边看车。不让带任何通讯设备,守着一辆空车,仰望着静谧的天空,想象着拉练同学们的兴奋,又是一种何等的惬意呢?当第二天凌晨演练完的游行队伍从宣武门西大街的出口撤散时,他就调侃自己:“这些人刚接受完党和人民的检阅,现在是来接受我的‘阅兵’的。”
采访结束时已将近凌晨1点。走在校园的林间小路上,作为记者的我感慨万千。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替补队员们给初秋的清华园带来了生活的七彩阳光。感受着他们的积极态度,他们的百变能量,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个“90后”责任感使命感的青春诠释……
江青云:从“替补”到“正式队员”的飞跃
江青云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近日,一直被同学们称为“超级替补”的江青云收到最新通知,他将以一名正式队员的身份加入新的方阵,并于9月24日开拔训练场。
江青云是清华汽车系汽研2009级的新生,同时担任学生红色网站的秘书长。谈到 “替补”这个角色,他说自己很惭愧。这种“惭愧”,不是来自于“替补”这个词本身,而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没能选择成为一名正式队员。
7月底,学院向每位同学传达了报名参加国庆游行的通知,平时一向表现积极的江青云没有能在第一时间报名。而此时,他的心情十分矛盾。
此前,他早已和家中的父母计划于7月底、8月初去厦门旅行。在他的记忆里,全家人第一次出去旅行还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另一方面,国庆游行训练又要开始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不想放弃国庆游行。
选择是艰难的。尽管江青云最终选择陪父母去旅行,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8月8日,江青云回到学校的第一时间,一名兵器定向班的同学因为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这个必修环节,需暂时离开训练方阵,所以想请江青云替补自己几天。江青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笑着说:“能替几天就几天吧,这样能让我心里好受些。”
第二天,他的同学、一大队十一中队的中队长曾祥瑞找到他,希望他报名参加替补。当江青云告诉他“我已经开始当替补”时,两个人乐呵呵的笑了。至此,江青云的替补“身份”正式确定下来。
江青云第一次当替补是在8月10日—16日,一共替补四次。
虽然整个游行方阵的训练时间已经预先确定,但因为天气、训练效果等因素,训练的时间还是做了一些调整。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不能兼顾那些已经打算回家的同学。这时,替补队员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用江青云的话来说,“对于一个训练方阵来说,首先就是保证人数!”
8月21日—22日,方阵增加了一次额外训练,江青云又替补了3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作为替补的江青云几乎没有闲着。一些同学因为受伤、出差、参加节目演出等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训练,江青云和其他一些替补同学就成为了中坚力量。至今,江青云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替补了多少回。
因为替补的次数过于频繁,大家送了他一个响当当的称号——“超级替补”。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一会站在这里,一会又站在那里,神出鬼没的!”
9月18日,江青云没有出现在训练场上。因为,这次所有的队员都齐了。似乎有点“多余”的江青云却仍然跟车前来,留守在车里随时候命。江青云说,“即使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我们替补队员仍然要去,如果一些同学在路上或训练时出现特殊情况,我们也好及时补上。”那晚,他和几个替补队员在车上默默地待了五个多小时。
虽然只是替补,但在训练时,江青云却始终以一名正式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说,“只有认真掌握了动作要领,这样随时都能补上。”
从替补到正式队员的身份转变,江青云的脸上写满了惊喜,但嘴边提得最多的还是“责任”二字。他说:“我们一定要走出清华的风采!”
正如江青云所说的那样,对于一个训练方阵来说,首先就是要保证人数。在一些同学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训练的时候,正是因为有这些甘于奉献、默默坚持的替补队员顶上,才确保了每次训练的顺利进行。而十一那天,他们却不一定能有机会上场。而促使他们一直坚持下来,还是心中的那份责任与奉献精神。
让我们以更好的表现向这些替补队员致敬,向他们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致敬!(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