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我们从天安门前走过!
■研通社记者 钟原
明天,我们就要迎来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
60年前的同一天——1949年10月1日,清华师生在我国著名的体育家马约翰等人的带领下参加国庆游行。当他们走过天安门,一齐向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高呼“毛主席万岁”时,城楼上微笑的毛主席也用自己独特的湖南口音高声回应,“清华同志们万岁!”
历史的画面在这一刻被定格。一所学校的使命与一个国家的发展仿佛从此紧密关联。特别是那个洪亮高亢的声音,一直激励着新中国以来的几代清华人,始终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始终保持一颗为新中国建设而不断奋斗的赤诚之心。
天安门,与清华师生的不解之缘
在此次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金沙集团3354cc共有五千余名师生参与到群众游行、广场合唱、广场联欢和复兴之路演出等活动中。
在历次国庆群众游行中,我校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规模上,都不甘落后、蔚为壮观。新中国成立至今,一共在1949—1959年、1984年和1999年举行了13次阅兵仪式。1960年到1970年虽没有阅兵,但是每年国庆节都举行一次群众游行,因而国庆群众游行活动一共举行了24次。50年代到60年代,全校师生只要身体健康,都会积极参与到游行队伍当中去。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清华有7800余人参加游行,1958年达一万余人,1959年十年大庆时,除游行队伍9600余人以外,另有1000人参加北京市仪仗队、民兵师和文艺、体育大队,3600余人参加北京市第三中队。而在1961到1965年间,清华参加国庆游行的平均人数也保持在8000人左右。1984年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家决定举行文革后首次盛大国庆庆典和阅兵活动,清华这次出动了1847名学生组成仪仗队,组织2200人参加科教游行队伍。到1999年国庆50周年时,清华参加国庆群众游行的师生为1120人。
与往年不同的是,清华这次除派两个方阵参加国庆游行外,还有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广场联欢、参与《复兴之路》舞蹈表演。无论是人数和规模,都居首都高校代表前列。
为了在国庆当天走出清华人的精神与风采,从7月开始,今年的国庆游行报名的工作就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师生们踊跃报名,2300余名额很快爆满,随后又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中。36中队的刘星在训练感言中写道,“我们心甘情愿地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凉快的空调间,放弃与一年没见的高中同学的聚会,因为我们觉得,这些都无法同接受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相提并论!”这样的感受,并不仅仅刘星才有。1962年9月30日,一名叫做王长友的学生在校报《新清华》上发表了文章《向往天安门》,表达自己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前几天登记参加国庆游行,我立时报了名。说过多少次,想过多少次,梦见多少次,天安门,节日的夜空,毛主席!”
知识报国,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礼
如果说国庆阅兵直接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那么群众游行则是展现发展成就、人民生活的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转移到恢复国民经济,特别是探索和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上来。金沙集团3354cc主动承担了其中的一些科研任务,学校的办学思路也从一所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的工业大学。时任校长的蒋南翔老师牵头在清华创建和充实了一些新兴科学技术的院系和专业,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新兴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959年国庆,清华方阵队伍最前面是微型汽车,车上插着“金沙集团3354cc”的校旗。在“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巨型标语后面,是游行人群。在“金沙集团3354cc十年来的成就”十个大字后面,是反映清华十年来伟大成就的各种标语图表。队伍里还有4个巨大模型,前面是“原子反应堆”和“雷达”模型,“原子核”模型紧跟其后,上面还有不停运转的“电子”。这些模型,在当时象征着清华、甚至中国最新的科技水平。
1961年国庆,清华游行队伍里有一座巨大的石膏像,象征着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向又红又专的方向迈进;以及原子核模型,象征清华人永攀科学高峰。1964年国庆,清华游行队伍中有着土木建筑系制作的200只中型气球,上面印着花篮、火箭、机床等二十五种五彩装饰,象征着祖国欣欣向上,繁荣富强的面貌。
1999年国庆,在清华参加的“教育方阵”国庆游行队伍中间,有一辆超大型的彩车。它的主题就是“科教兴国”。时为机械学院教师的汪劲松教授参与了彩车的研制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他们暑假都没有休息,冒着40度的高温,轮流同制造工人奋战在一起。
而今年,清华方阵的主题为“科学发展”,彩车上的显微镜、化学仪器等物品仍然展现着清华为祖国科技腾飞所做的贡献,以及为祖国培养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努力。
60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清华始终肩负和承担着国家科技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清华人始终奉行着“又红又专”的理念,始终服从祖国的需要,始终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开拓创新,奋勇前行。
去天安门游行,一次怎么够!
在清华历年的游行队伍中,有不少人不止一次地在天安门前参加过庆祝活动。
人文社科院的研究生袁伟平就是代表之一。2004年他刚入校时,就参加过首都青少年庆祝建国55周年天安门广场大型活动,载歌载舞地为祖国母亲庆祝55岁的华诞。而今年,已经是研究生的他又加入了国庆游行的队伍。虽然又要再次经历日夜的苦练,但他笑言:“为了能在天安门展示清华人的风采,再苦的训练都是应该的,必要的,值得的!”同样,环境系的博士生祝捷在10年前作为初中生参加了国庆50周年的游行,而10年后的今天,他又作为中队长再次奔赴天安门现场。
1999年,自动化系的老教授吴麒已年近七旬,但他仍然找到学校和院系相关负责人,主动提出要求参加国庆游行。他说:“50年前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今天我要再去广场欢庆祖国50年大庆。这一辈子,我跟党和人民一起走过,我要向祖国和人民做最后的汇报!”于是吴老不仅在天安门前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也经历了50年辉煌成就的展现。再次梦圆的吴老还充满激情地赋诗一首:“建设祖国五十年,游行汇报梦已圆。驻足长街翘首望,世界东方霞满天”。
学校的老党委书记方惠坚自从在1950年考上了清华土木系之后,一直在清华学习、生活和工作。除了1949年和1999年2次游行外,其余的他都参加了。谈到当时的情景,方老师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每年都参加。虽然参加了那么多次,但每次经过天安门,看着毛主席的身影,看到祖国一年一个大变样,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
在清华师生眼里,在那样盛大隆重的日子,那么近地去聆听祖国心脏的跳动,真是享有无上的荣光。走过天安门,不仅仅是一次汇报、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人生的洗礼,一次灵魂的熏陶,一次热血的沸腾!而这样的机会,再多也不算多;为了得到这样的机会,再苦也不算苦。正如顾秉林校长回忆他在1965年参加游行的经历时,仍满怀深情地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大家选择了参与国庆游行,选择为祖国做贡献,几十年以后,你们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经历!”
用创意为祖国的生日增彩!
彩车一直是国庆游行方阵中的一大看点,因此备受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早在10年前,清华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就联合设计制作了整个游行队伍中最大的一辆彩车,其中彩车的风帆部分吸取了我校建筑学院的设计构思;制作则主要由清华机械学院负责。时为机械学院的青年教授汪劲松、郁鼎文和刘大成等人承担了研制工作。
今年,金沙集团3354cc美术学院更是承担了65辆彩车中14辆的设计工作,成为承担彩车设计最多的单位。为了设计好这14辆彩车,美院师生们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特别是14辆彩车中需要设计一个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成就的“解放”货车造型,但是谁也不知道最早的“大解放””是什么造型。师生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遍查各种资料,最后一名老师终于在网上发现了一张车迷在网上拍卖的第一辆“解放车”模型图样的小图片,之后他们又咨询了相关专家,才最终确定下来。参与项目的千哲老师说:“第一个星期,我们所有人基本都在熬夜。”为了想出更好的创意,设计出更精准的图案,美院的师生们已然绞尽脑汁。
除了承担彩车的设计与创作,清华的老师还为国庆焰火燃放提供了改进后的技术。1999年,时任清华体育教研部主任王培勇教授研制的“礼花自动控制配乐燃放系统”,被用在国庆50周年之夜的礼花燃放。这是国内首次将电点火器用于礼花燃放,也是首次将音乐配合到礼花燃放的过程中。这样做好的好处是避免礼花伤人,保证了国庆活动的顺利进行。
无论是五彩缤纷的彩车,还是五光十色的焰火,清华师生都用创意为国庆庆祝活动增色添彩。
再过几天,五千余名清华师生将满怀激动,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阔步地来到天安门前,向祖国母亲献上最热情的讴歌与祝福,隆重地接受党和国家、人民的检阅!而这一切,都将永远写入新一代清华人的记忆里,激励着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不止、奋斗不息。
60年辉煌历程,清华和祖国一起走过!未来的道路,清华与祖国一同开拓!(编辑 文洁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