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新生的“老凌”同志
——记清华计算机系教师凌瑞骥在新生导引项目中的点点滴滴
金沙集团3354cc于2008年第一次实施新生导引项目,这对于2008级新生而言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计算机系计81班的同学的导师是凌瑞骥老师。凌瑞骥在清华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有着太多传奇般的动人事迹,例如“清华解放时的地下党员”、“计算机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中国软件出口业的先行者”等;而他却始终只把自己当做“老凌”——一位“入学比同学们早一些”的学长和朋友,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中,带给了计81班无尽的温暖与受用一生的财富。
凌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虽然已经年逾七十,但是他忧国忧民,对于很多事情富有远见,他所关心的事物既包括国际时事的风云变幻,也包括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正所谓,老凌“不老”,这正是他能够跟年轻人无间沟通的前提。
计81班是国防班,很多同学来自农村,底子比较薄,甚至很多同学在入学之前压根就没有摸过电脑。而在第一学期却有一门程序设计课,要求同学们要经常上机编程解题,虽然这样的要求是必要的,却着实给很多同学带来不小的困难.
凌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程序设计能力是看家本领,必须要掌握,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同学尽快迈过这道坎,赶上其他同学呢?他想到组织高年级同学、研究生中的志愿者,有重点、有目标地同这些同学交朋友,对口帮助,可能会是个有效的办法。很快他就找到了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蓝晏翔来给同学们介绍学习方法,帮同学们梳理思路,尽快转换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但这只解决了方向性的问题,还是没有能够解决同学们最急迫的问题:没有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编程中遇到的困难。于是凌老师又托人联系大四国防班的志愿者来给同学们做义务辅导员。由于都是国防班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国防班的实际困难,所以这些志愿者的干劲都很足,顺利解了燃眉之急。凌老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凌老师每周都会在东主楼二层机房边上的休息处和同学们见一次面,了解同学们的近况。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样一个地方跟同学们谈心呢?原来凌老师担心自己会占用同学们太多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而同学们每周又都会在那个时间到机房来上机做作业,于是他和同学们约好每周都在机房开门前半小时到那里坐一坐,谈谈心,既能够了解同学的情况,又将对同学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同学们反映的问题他都一一记下来,并尽力帮助同学们去解决,程序设计课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谈心中发现的。
一个学期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就到期末了,同学们回家前凌老师请大家一同吃饭,告诉大家新生导引项目虽然只有一个学期,但只要“老凌”还在清华园,大家有困难仍然可以找“老凌”,“老凌”一定会帮忙!凌老师让同学们回到家里要仔细看一看家乡有了哪些变化、自己有什么感受,要写邮件告诉他。同学们一封封邮件他都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认认真真地回复。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体会,但关心家乡,关注国情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种下!
当回味大一这段经历时,同学们这样写道:“凌老师的行动和话语告诉了我们,在清华里并不只有‘牛人’,更有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用自己点点滴滴的付出来帮助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使我们感到生活中的更多温暖的存在。”“凌老师,将永远是我们知心的朋友,尊敬的学长,敬重的爷爷。凌老师,大学因你而精彩,谢谢您!”
凌老师在新生导引项目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平凡,但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事如甘霖般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灵,让他们慢慢成长、成熟……(供稿 校团委 计算机系 编辑 襄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