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 - 正文

解放思想 继往开来 探讨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

——在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工作报告

(2009年7月8日)

金沙集团3354cc副校长 袁驷

老师们、同学们:

  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是“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刚才顾校长的报告从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从金沙集团3354cc百年育人历史传统,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未来发展前景,结合国家需求和学校当前实际,充分论述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一基本办学理念的本质涵义,深刻阐明了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集中讨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开好本次讨论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希望各院系、各部处根据顾校长的报告,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启动工作。下面,简要回顾一下我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历程与成效,并就本次讨论会的选题以及如何开好讨论会,谈谈学校的想法和安排。

  一、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历史回顾

  定期召开全校教学、教育工作讨论会,是我校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充分反映了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本任务的这一基本办学理念。从1953年开始的教学研究会,到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工作讨论会,再到本世纪的教育工作讨论会,从早期的微观、具体教学环节的讨论、中期的全面教学总结,到现阶段的重要专题以及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形成,历次讨论会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以质量为主线,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方法和举措。通过抓课程、实验、实习、论文等基本教学环节,体现质量意识,不断改进教学,取得成效。从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师资建设、德育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提高质量,体现了全面的育人思想。

  (2)形成了学校的教育工作思路。坚持教育、生产、科研三结合,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本科生重基础,研究生重创新,推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

  (3)不断开创全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50年代,狠抓基础课质量,奠定了本科生扎实基础;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重视实践,培养“红色工程师”;90年代,适应社会转型,转变教育思想,提升研究生质量;21世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本世纪初的第21次讨论会,将 “教学工作讨论会”改名为“教育工作讨论会”,以“新世纪开创我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主题,形成了《金沙集团3354cc“十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草案)》(即《四十条》),明确提出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创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想和工作基础,是一次战略层面的讨论会,是世纪之交的必然选择。

  2004年~2005年召开的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明确了实践教育在研究型大学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出台了《金沙集团3354cc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原则意见》,制定和修改相关文件和政策,修改、完善和落实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育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教育工作研讨会,我们凝练出学校发展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和改革思想,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本次讨论会的选题背景

  本次讨论会,我们要围绕“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这个主题,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面向未来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根据我们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来思考和探索我校未来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为此,我想把我们确定这次讨论会主题的一些国际、国内以及我们清华自身人才培养状况的一些基本背景,给各位老师简要汇报一下。

  第一,从国际上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对人才培养的发展和思考。以美国为例,8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反思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强调危机,指出本科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指出SMET(科学、数学、工程、技术;Shaping the Future of Undergraduate Science,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1986)领域缺少美国本土人才,制定了SMET人才培养计划;指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和职责;并在21世纪制定了美国竞争力计划和综合国家战略。国际知名大学都有其明确的使命,且其使命与社会发展阶段相呼应,具有时代特征。这些知名大学为保持优势,通常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并将这种危机感转化为动力,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就MIT来说,其使命就是致力于在科学、技术及其它学术领域方面的知识开拓和培育学生,为21世纪的美国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务。MIT的成就是与其不断地调整办学方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分不开的。MIT竭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将严格的学习、激动人心的发现以及多元化校园社区的支持与启发融合在一起,发展每一个成员的技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为造福人类而从事创造性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二,从国内来看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我们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对大学的定位是: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大学是解决国家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我们国家也正在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面对这些需求,清华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兄弟高校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学科整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制度机制改革而得到了迅速发展。清华人才培养优势面临新的挑战,也现实地面临着评估、排名等一系列压力。在学科评估中,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工科领先优势减弱;文、理科继续上台阶难度加大;交叉学科尚待突破。

  第三,从清华自身来看人才培养状况。清华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部级领导以及大企业的管理或技术负责人。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脚踏实地、志向高远,不断开拓创新,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校友总会从02年起对我校77级以来的年轻校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是有喜、有忧、有改观。“喜”的是一批清华年轻学子脱颖而出,在西部、在基层、在国家骨干企业、在国防部门做出突出成绩。如:喻宝才、缪文民、雷增光等。“忧”的是八九十年代毕业生去研究机构、高校和国企的毕业生减少,去国家重要部门的减少,出国发展的也不尽如人意。我们培养的人才距离“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的期望仍有差距;较之于优异的生源质量,高层次的师资优势,高水平的科研优势,我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还不明显。“有改观”是指近年来加强就业引导已初见成效,去国家重要部门比例逐年提高。根据就业中心统计,到211高校、中科院和大型研究机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大型军工企业、国防部队、政府部门、主流媒体、主流金融机构等部门就业的毕业生,02年比例为30%,随后逐年递增为32%、37%、43%、48%、53%,至08年近60%;去中西部地区由02年不足10%增至08年的24%。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我们在海外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得正式教职的有300人,其中美国有280多人,大部分在美国任教职。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自己在校培养的博士生直接获得了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职,比如我们高研中心的博士生祁晓亮,已经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教职。我们更高兴的是有一大批毕业生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国家的各个行业建功立业。

  应该说,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高低,归根结底,要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人才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和标尺。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对人才质量的最终检验。我们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从人才的发展质量、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来看一看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什么问题。面对新百年未知的挑战,如何从深层次解决我校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是否应从学校、教师、学生的使命感入手更好?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明晰使命,才能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内化为行动(战略和战术举措),进而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希望利用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谋大局、谋长远、谋人才、谋未来。为此,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将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确定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

  三、本次讨论会的任务、目标和预期成果

  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希望大家解放思想,结合建校百年来研讨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真正地从最基本的办学规律,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上,来强化认识、统一认识,然后再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去。使命明确了,愿景清楚了,才能够行动一致,才能够走得坚定,走得长远。围绕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我们认为应当“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地展开各专题的研讨。虚实结合是指理念和措施相结合;远近结合是要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着手。为此,我们有三个方面的总体设计和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清华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一是真正去审视我们百年清华办学的核心理念,希望广泛地来讨论一下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传承、发扬并赋予新的内涵,还有价值取向对教师、学生的影响等等;二是对我们现在清华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如优势与特色、成功与不足、危机与挑战;三是来探讨面向新百年我们如何来做,即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来思索、来研究、来探讨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

  第二个方面是希望通过研讨,来探讨“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培养模式与途径以及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层面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层面学什么?怎么学?学校层面怎么来加强顶层设计,来分析判断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来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的探索,同时来考虑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职业道德等等。

  第三个方面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障”。机制和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校学科发展、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在不触及机制和体制问题的情况下,单纯研讨人才培养问题效果或是不佳、或是有思路难执行,并将延误我们的改革。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清华新百年的使命,我们如何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保证,从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层面,怎么能够形成一套自反馈、自调整机制来保障我们的使命能得以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讨论会是金沙集团3354cc建校百年前的最后一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阶段,总结与反思过去的百年,展望与规划未来的百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讨论会,达到以下的预期成果和目标:

  (1)凝练建校百年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新使命和战略举措。

  (2)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使命感,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氛围.

  (3)完善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机制。

  (4)形成若干个研究报告和文件:

  1)院系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与“白皮书”

  2)《金沙集团3354cc关于人才培养若干原则意见》与学校人才培养“白皮书”

  3)《金沙集团3354cc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论文集》

  四、本次讨论会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此次讨论会既有宏观议题,也有微观议题,我们的讨论方式需要多样化,组织形式需要分层次。对于宏观的、共性的问题,由学校组织研讨;对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存在的个性问题,由院系组织研讨;对于不同职能部门所涉及的问题,由职能部门组织研讨。

  学校方面,成立了此次教育讨论会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全校性的专题研讨。全校性的报告或座谈将由两办、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部、研究生工作部、科研院、人事处、国际处、校友总会等部门负责组织策划,具体安排落实。根据学校相关部处的协商,学校方面安排了10余个全校性的不同层面、不同参加范围的专题研讨或其它活动。

  院系方面,也要成立此次教育讨论会的领导小组和工组小组。建议由院长、系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工作小组组长。
院系方面要在全校性的安排之外,针对讨论会的主题和要求,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制定本次讨论会工作方案和详细计划,确定考察调研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组织召开院系研讨会,做好毕业生调查和业界调研等工作。通过研讨,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梳理院系建立以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总结成果,明确使命,形成历史文献。学校要求院系调研报告与院系人才培养“白皮书”作为各院系的规定动作。

  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不仅要广泛发动教师参与,还要多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会中来。同时,校友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征集校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讨论会计划从现在起到明年6月结束。具体工作安排可以参见所发的资料。

  总之,希望通过本次讨论会,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清华新百年的人才培养之路。

  谢谢大家!

2009年07月10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