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精神鼓舞我从逆境中起航
——访金沙集团3354cc精仪系1975级校友、“啤酒王子”郭杰
●研通社通讯员 谢晓丹 李承明月 桂丽丽
郭杰,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金沙集团3354cc精仪系75级系友。现任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欧姆系统株式会社、MST软件株式会社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
作为金川保健啤酒主要研制人,在他的主要贡献下,打响了金川保健啤酒品牌,使“金川”商标无形资产达6.8亿。拥有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十几项自主知识产权,并转化为生产力。学术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文章各达百万字之多。发表中国第一篇在世界啤酒大会上的学术论文。接受过中外几十家媒体的专访。被授予“华夏赤子”、“科技英才”、“共和国优秀人民公仆” 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嘉奖。
初见郭杰学长,就着迷于他平淡的笑容。那笑容于沧桑中显出从容,久经风雨却又平淡是真。凭直觉,这肯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清华人,能走到今天,是清华精神鼓舞了我。”谦逊的话语,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就是金川保健啤酒研制人、具有传奇色彩的“啤酒王子”郭杰么?他和清华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安静坐下,听学长娓娓道来……
清华四载,人生奠基
郭杰是1975年保送清华的工农兵学员,精仪系机械制造专业。那时是计划经济年代,物资比较匮乏。但郭杰回忆说,到了清华,一切便都是美好的——尽管那时的条件和现在没法比。在访谈中,郭杰给我们描述了他的大学生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年长自己的同学像兄长一样帮助你爱护你。”老师的关心也无处不在,师生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提到印象很深的一门专业课程,郭杰讲到,专业课老师为了给他们提供补充教材,就用蜡笔一笔一画刻写,再用油印机印出来,装订好发给同学们,当时戏称其为小人书。那时的生活很简单,国家补助的十八块五毛生活费让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可以吃好无忧。“我来自牧区,能到清华学习,觉得非常满足,希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上。”
在学校里学习,不单单是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是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丰富自己的内涵。清华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并不断鼓励大家提高与实践。现在回想起来,郭杰觉得正是在清华的那几年时间,给他的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清华是最好的高等学府,清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老师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政一令,无不滋养着我的人生和心灵。”郭杰感言,在清华他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丰富了人生。走向社会以后,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清华精神鼓舞着我在后来人生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奋勇前行。”
扎根内蒙,无悔抉择
1979年,对郭杰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头,那年他从清华毕业了。当时号召工农兵学员“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被分配到了内蒙古巴彦高勒镇的一个小型机械厂。那是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四个源头之一,气候条件恶劣,当地人戏称,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6个月。由于当地条件艰苦出乎郭杰的意料,一开始他确实感到有些失落和迷茫。但随后他马上转变了思想:既然已经分到了这里,就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吧!
于是,郭杰坚持了下来,勤勤恳恳地工作。刚工作两年,就设计制造完成市场需求的家用、惠农产品两项,完成国标技改产品一项。工作局面很快打开,并任技术科长,他的出色工作还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
1982年,郭杰调到巴盟刚刚兴建的金川啤酒厂担任设备科长。厂里负责人赵焕然是一个“爱才如命”的好领导,就是他邀请郭杰到金川去做设备科长的。“金川提供了一个干事业的好平台,放手让我去干,”一向认真负责的郭杰,在新的岗位上仍然拼命工作,一丝不苟。
八年病痛,涅槃重生
但是,就在建厂工作顺利开展、设备即将全面投产运营的时候,病魔却向郭杰逼近了。郭杰说,当时学的是机械,不了解化工方面的知识,没有防护意识。由于在发酵罐内壁涂料施工中长期直接接触有毒物质,在工程终于顺利完成的同时,他却病倒了,不得不放下热爱的工作,到北京就医。那年他刚刚31岁。
北京人民医院检查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血液中毒,危及生命。辗转多家医院,下达病危通知数次。忆及那时的生活,郭杰觉得真是非常地难熬。一个是这么年轻就不得不每天躺在病床上,而且康复没有预期;另一个就是实在是疼痛难忍。郭杰讲道,当时的主治医生对同一个病房里喊着要死要活的病人说,“你们几个人的病痛加起来也没有他一个人的厉害。只要郭杰能活,你们都能活。”可是,医生的鼓励也只能增加一点点的勇气,郭杰坦言当时确实有想过了断生命。那时,金川的事业刚刚起步,企业正处在最困难的创业阶段,可是金川要不惜一切救这个“舍命为企业工作”的年轻人,厂里从厂长到员工都给予郭杰经济、道义、情感等全方位的支持。想到金川的恩情、“金川人”的恩情,想到国家、父母培养大学生的不易,郭杰从此更加地顽强和坚毅。正是爱的力量和他坚定的信念,托起了他新的生命。
经历过病痛,经历过生死,郭杰感叹那个时候才深深体会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真正内涵。“拼命工作、拼命锻炼都不好,关键是要可持续。”访谈中,学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对学弟学妹的深情关爱告诉我们:以透支生命为代价的拼命工作不可取。他也提到当时在清华的经历:总感觉自己一个年轻人,好像健康问题是一个遥远的事情。他鼓励现在的学子,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逆境起航,助推金川
1994年,身体逐渐康复,本可以享受厂里工伤待遇、轻松生活的郭杰却选择了从零开始,怀着报答企业报答社会的心愿,开始在北京推广“金川”品牌。在北京,他一个人开拓市场是艰难的,他集科研实验、项目申报、市场调查、品牌推广、招商扩建等多项工作于一身,俨然一台多功能的“永动机”。然而郭杰并没有觉得辛苦,他感言,当时只是特别希望能在受了企业的恩惠后,为企业创造财富。所以他艰辛并幸福着,艰苦并快乐着。
金川啤酒厂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却由于地理等因素,一直是小规模经营,没有拓展开道路。在一次与厂领导的交流讨论中,他得到了不少喝过金川啤酒的人都反映有些病症得以缓解的信息。就这样,郭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啤酒保健!并围绕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的理念,与厂主要领导一起为金川啤酒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计划,独自一人在北京开始了二次创业。
可是,创业、创新并不容易,尤其在当时“保健”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有人支持也有人冷眼相看,甚至反对。面对压力与困难,郭杰丝毫没有放弃,他阅读了大量酿造学、医学、生物学的专业文献,独立或合作完成了一些科研成果,并最终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金川啤酒的保健功效,研究成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可。至此,他为金川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金川保健啤酒先后被批准为保健食品;列入科技部成果推广计划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绿色食品。2000年,金川作为行业代表赴往美国参加了世界啤酒大会。《中国金川保健啤酒的保健功能与机理研究》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啤酒大会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中国啤酒行业实现了零的突破。2001年金川高科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金川关于“微量元素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机理研究”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4年,郭杰的另一项专利产品金川益生啤酒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保健食品。2006年金川的品牌价值达6.8亿元……一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社会上、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创新突破,事业辉煌
八年时间,如何把一个边疆小企业打造成了业内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小企业也能出大成果,小地方也能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尽管每个人所遇到的情况都会不一样,但这其中的创新思想,期望能与同学们分享。”郭杰一直强调“独辟蹊径、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的思维模式在其中的重要性。
金川能够走到今天,“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方针及行动是它的奥秘所在。“啤酒酿造工艺学的常规认为:水中所含矿物元素除对啤酒的口感、酵母代谢产生影响外,还会引起离子沉淀、微生物沉淀等等,经过水处理后的酿造用水硬度通常不能超过8个德国度,否则出来就是‘一锅粥’,认为那就不叫啤酒了。”但是金川保健啤酒勇于向传统思维挑战,最终用事实证明,通过独特的工艺可以打破禁区:经特殊处理,啤酒液中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宏量元素,既保持了啤酒的口感、色泽、外观,又赋予啤酒不可多得的保健功效,产生了1+1大于2的非常效果。从一个机械方面的技术能手到生化领域这一综合学科的专家,郭杰用他的成功经历启迪我们:只要能力、基础打扎实了,勇于挑战自我、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即使是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领域,也一样能做出成绩。
君子厚德,平淡是真
面对荣誉和光环,郭杰始终保持着谦虚、平和的心态,也一直坚守着一颗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多出一份力的赤子之心。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他将所有的光环和荣誉都给了集体,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在郭杰的办公室里,他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论文等原件,在公布于社会时都署上了其它“金川人”的名字,这是他心感金川之恩、全心报效金川的独特方式。
如今他虽早已作为“引进人才”落户北京,并且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他仍担任着金川驻京办主任一职。金川的工作,他依然是责无旁贷。郭杰对守护金川有着自己神圣的信念,这份信念承载着信任与责任、厚爱与回报。曾经,企业、社会的爱成为支撑他走过人生低谷的精神后盾,成为他励志创业涌泉相报的原动力;如今,他要把这份浓浓的、持久的爱发扬光大,不仅仅对金川,更要对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郭杰在北京创业工作的15年间,一直坚持从事公益事业,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也从未间断。
“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一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郭杰感言,“厚德说的就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郭杰朴实的话语让在座同学深受感染。
访谈的最后,郭杰微笑着总结说,“走到今天,我切身感悟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美好境界,而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听完学长的讲述,我们由衷地生出敬意,而我们也仿佛领悟到了,为什么这位清华学长的笑容会那样迷人而纯粹。(本文由清华校友总会提供素材,谨表谢忱 供稿 研通社精仪系新闻组 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