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中奉献社会
——访2008年度金沙集团3354cc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蒋抒洁
■学通社记者 徐小宁
获得金沙集团3354cc2008学年度特等奖学金的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学生蒋抒洁,本科三年不仅学分积和素质测评名列前茅,还在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方面表现优异:获得首届外交学院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一等奖;入选金沙集团3354cc首批100名奥运骨干志愿者;获得“北京奥运,西部共赢”微软杯首届高校公益项目策划大赛一等奖;获得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创始“WEE-LUV未来:东西部大学生联合教育志愿计划”获得“高盛全球领导者社会企业家基金”支持;获得第五届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
当她把这一切娓娓道来时,展示的是一段不断从挑战中完善自我、在成长中奉献社会的人生历程。
读书:校园中的为人为学
高考之后,一位清华的老师告诫蒋抒洁:“大学就是一个打破神话、由自卑到自信的过程。”其中“打破神话”指的是在大学中要从最广泛的领域内汲取知识,接触各个方面的观点,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聚沙成塔、有破有立,最终建立自己的逻辑体系;“由自卑到自信”描述的是清华学生所应有的成长历程,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深觉自卑或许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感受,但客观的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徐图进取则是最终以实力证明自己、获得自信的关键。“在内心深处,你自己永远不能否定自己。”蒋抒洁这样解读。
大一的蒋抒洁专注于学业,担任感兴趣课程的课代表,除了在清华多听课多听讲座之外,还频繁到北大旁听,并把业余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与自习室里了。回忆起这段时光,蒋抒洁感到很满足:“我高中的老师说我‘灵气有余,踏实不足’,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段时间来静静的读书思考,弥补缺陷。现在看来,能够踏踏实实读书,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一年的积累让蒋抒洁受益颇多。她开始在自己的积累当中思考着自己未来所要选择的路。
大一结束的时候蒋抒洁获得了学分积与素质测评的双料第一,这让她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我没有在班里担当任何职务,所以我实在不知道我的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我有组织能力的。”然而同学们都说,很多集体活动会因为蒋抒洁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有趣和更有向心力,尽管不是班长和团支书,蒋抒洁无意间展露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还是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大二的时候蒋抒洁出任新闻51的班长,并加入校广播台新闻部,参加系里的演讲比赛,不断的尝试让蒋抒洁在各个领域挑战自我,也在惊喜中收获着能力的提升与眼界的开阔。
“我喜欢试着跳起来摘桃子,这种方式会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尝试了这么多的事情,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责任,我想清华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她说,“我在2006年参加首届外交学院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在内的6所高校同台竞技。大家都有非常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素质,很难分辨谁更好一些。在这种强手如林的情况下,我和搭档配合的好、发挥的好,最后拿到了一等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公益:生命中的殷切关注
公益事业是蒋抒洁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大一一次的暑期实践,蒋抒洁接触到了社会公益活动,并发现,自己对公益活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在此后的3年中,从教育援助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从残奥会志愿者到汶川儿童助学活动,蒋抒洁在公益领域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也有了非凡的收获。
2006年暑假,蒋抒洁和许多清华学生一样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参与在甘肃的支教活动。实践归来很多人都在心里对这次支教活动画上了句号,但是蒋抒洁却将这次支教看成自己的一个起点,她仔细思考了支教活动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其中她觉得应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是蒋抒洁对社会公益活动萌发的第一次思考。
在发现了支教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蒋抒洁和她的团队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并着手制定实施方案。最终她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到了“微软杯高校公益项目策划大赛”的比赛现场。对西部教育的切实关注与理性思考制定出的计划打动了评委,他们所策划的“‘未来’—东西部大学生联合教育志愿计划”(简称WEE-LUV)摘得大赛的第一名桂冠,并得到了15000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在此之后,蒋抒洁又利用自己获得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的机会,申请到了高盛基金会的资金支持。该基金每年仅在全球范围内资助10个由奖学金获得者所发起的项目,蒋抒洁又一次成为了幸运儿。
“目前项目运行良好。我们在西部选择院校作为合作伙伴,招募师范院校的学生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将在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WEE-LUV对招募的师范院校志愿者进行培训,由他们在当地进行教育需求调研并联系有关部门,每年暑假对口输送清华的实践队伍与他们一起进行支教活动,东西联合,以西部的需求为导向,这样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虽然其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所幸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合作非常愉快有效。”她说。
从在支教中发现问题到真正组建并管理着一个联结东西部大学生志愿者的机构,蒋抒洁愈发的认识到:人若是想有所作为,重要的不仅是发现问题,而且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事情向前发展。
准社会企业家:梦想中的奉献社会
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往前走,蒋抒洁的脚步没有停下。2008年,蒋抒洁参加了第五届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团队的项目是“博康医疗科技责任有限公司”,计划为用户提供基于运动想象疗法和主动康复理念的脑损伤主动康复仪。他们团队获得了一等奖,但是这次比赛给予蒋抒洁的远不止是一个金奖,更激发出了她对公益的深一层思考。
“整个创业计划大赛期间最令我兴奋的不是做财务、分市场这样一些商业性的事情,而是到北京301医院去接触中风病人。当时有一个病人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能咿咿呀呀的发出声音。他的妻子翻译给我们听,说他说的是‘早日康复’。当时我感到我们在做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然而,还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每天做商业策划,想着怎么把产品卖给最富有的高端客户、赚最多的钱,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先把产品卖给最需要的穷人呢?”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穷人的银行家’默罕默德•尤努斯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针对穷人的小额信贷。这些贷款一次出借的数额很小,无抵押,无担保,但出人意料的是借款的按期返还率非常高,经营项目的人也在获益。再比如有一家企业,对无法获取洁净水源的某些地区出售净水器,这种小机器的结构非常简单、价格低廉。人们只要把它插进池塘里,从另一端就可以得到净化了的水,对当地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非常大。”
“现在人们对公益的印象大都是凭爱心做事,而事实上前面我所说的两个例子,经营这些事情的人造福了社会,同时他们也都在盈利。真正的公益不是只有爱心就可以的,它所需要的是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发掘资金和人力资源,并且有勇气去实施。最近西方国家中所兴起的‘社会企业’就符合这样的要求。”谈起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蒋抒洁滔滔不绝。从她的话中,记者看到她看问题的眼光已经褪去了一个大学生的稚嫩,她看问题想问题的着眼点不是自己,更不是象牙塔,而是全社会、全世界。
蒋抒洁最近在作一个名为“青少年社会企业家”的项目,希望发掘有志于在社会企业这一领域有所作为的年轻人,资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清华的学生连精密的医学仪器都能发明出来,净水器这样的小装置怎么会难倒他们呢?有智慧并且有抱负的人,一定是存在的。”说这些话的时候,蒋抒洁的笑容里充满了希望。
最后蒋抒洁选择了两句话送给师弟师妹们:一句是“荣辱不惊、进退自如”,另一句是“乐天知命,永不放弃”。看似矛盾的箴言体现了她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难得心态,“这两句话对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努力做事、快乐做人,这样状态下的成长是最健康的。”(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