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 正文

中国商学院三十年:与改革同行与国家同命运

  时下的金融危机,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诞生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却是中国商学院诞生以来遇到的最大机会。

  相信,当来自金融危机的巨浪渐渐平息的时候,沙滩上也许会留下星星点点的中国企业悲壮“遗迹”,中国商学院却能从中国企业与“寒冬”奋争的商业实践中,汲取并形成一些让世界认可的“中国知识”。

  这将把已诞生三十年的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带向新的阶段。

  走过三十年

  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可当发展经济再次成为国家的重心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急迫的现实:企业管理人才的极度缺乏。

  当时的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对此感受深刻。从1977年开始,他用了八年的时间,从学大庆入手,来整顿企业。学界认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开端,可以将袁宝华的这种努力作为起点。

  1984年,在大连培训中心,4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在中国第一批接受MBA教育的年轻人。1990年,有关部门同意在清华、复旦、人大、南开等9所院校试办MBA,次年9所高校开始MBA试点招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市场经济发轫。这直接催生了中国工商教育的热潮。1994年,已兼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的朱镕基,大声呼吁推动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同年,获准试办MBA的大学扩展到26所。

  MBA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首开MBA在职培训先河后,MBA乱象丛生。一些教育机构开始利用各种方式,瞄准市场,捕捉商机,各种民办的,联合的MBA教育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经济日报》当时的一篇文章向这种“花钱买文凭”的现象猛烈开火。

  进入第三个十年,经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中国经济依然发展蓬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民营企业走上中国舞台的最耀眼的位置,它们已由小变大。之前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的企业家们发现,仅仅依靠自己,难以驾驭规模日渐庞大的企业。

  这给商学院带来两个机遇:企业家对管理教育的渴望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企业家们期望有很多的职业经理人去管理企业。同时,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大批更加专业的管理人才。这奠定了中国商学院在第三个十年走向更加繁荣的基础。

  下一个三十年

  回顾走过的三十年,可以发现中国工商管理教育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国商业实践紧密相关。

  在未来三十年,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成为世界企业,而全球化的企业则需要更加全球化的商业服务。作为中国企业服务者的中国商学院,也必须更加全球化,以跟上中国企业的脚步。

  目前,中国商学院在国际上已经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最近十年中,一些顶尖商学院不满足于平庸,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获得更多资源后,纷纷订立成为世界级商学院的目标。在近两年国际权威排名中,中国商学院跻身其中,成为耀眼的新力量。

  但是,中国商学院在国际上的声音还不是那么强大。源于中国的案例和研究数量不多,中国商学院创造知识与输出知识的能力还不强。

  下一个三十年,随着中国企业管理更加成熟和稳定,中国商学院总结中国商业实践,创造中国的管理知识,成为可能和必要。

  随着国际知名商学院扎堆在中国设立案例中心,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商学院更有先天的优势获取研究与写作案例的便利条件。具有东方底蕴和文化气质的管理理论和知识或将受到全球关注。人们期待着,中国商学院未来在全球商学院的系统中拥有话语权。

  虽然基础还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今天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新的时间起点。中国商学院与全球商学院一起,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至少,中国商学院已经有了成为世界级商学院的雄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12月12日

2008年12月12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