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 正文

金沙集团3354cc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在金沙集团3354cc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008年12月25日

原金沙集团3354cc党委书记 方惠坚

  在今天学校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大会上,我感慨万千,这30年中我有十多年参与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和全校的教职工一起经历了这一过程。今天,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走过的道路,看一看我们学校面貌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历历在目。

  回顾1978年,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对金沙集团3354cc的关心。他复出以后,自告奋勇抓科技、抓教育,他说:“两个估计”(“两个估计”,一个是解放后17年教育战线上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一个是原有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对于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委托蒋南翔到北大、清华、北师大三所大学调查了解“文革”对于这些大学的破坏情况。1978年6月23日,他召开会议,听取蒋南翔和刘达同志汇报清华的情况后指出:“办学校,要按照学校工作的规律办,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教育就是要抓重点,先办好重点大学,才能早出人才。”“重点学校规模要逐步扩大,将来要扩大一倍。”“将来清华要发展到两万学生。”这些指示为我校恢复、整顿、发展、提高明确了方向。当他了解到“文革”十年,清华没有建设教学建筑和学生宿舍,他请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调基建工程兵帮助学校进行基本建设。在此前后,小平同志批准撤消四川绵阳分校,将原无线电电子学系迁回清华园,使清华的电子信息学科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格局。1980年,邓小平同志看了我校的一个报告,又对我校坚持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校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在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进行的。

  刘达同志进校以后,首先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1984年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整党的学习阶段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主要内容,对于清理“左”的影响,明辨是非,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加强全校的团结,有很大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开放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大批高质量、多学科的人才,清华原有的多科性工科大学的格局满足不了国家的需要。学校领导考虑逐步建立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的有关专业。1979年最早建立的是经济管理系,以后陆续恢复物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理科系,从80年代到90年代逐步建立了一批文科和管理学科的学院,美术学院合并进来,到现在学校14个学院中,已有7个学院属于大文科,又建立了医学院,学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格局已经形成。现在在国内和国外,工科、理科、文科、艺术、管理、医学等领域都可以听到清华学者的声音。一批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复合型人才开始成长,有的已崭露头角。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也是金沙集团3354cc的传统。我们学校的改革工作,从一开始就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利于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1985年,面对全国对于高等学校迫切要求扩大规模的形势下,学校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执行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在已经确定的学校发展规模内,着重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提高学术和技术水平,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为国家多作贡献。”按照这一方针,学校本科生的规模,一直没有增加。虽然由于学制缩短,学科专业多了,新生入学人数增加,但全校本科生规模和“文革”前的1966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而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人数成倍增长,已经大大超过本科生的人数。到80年代后期,我校博士生年招生200人左右,在校博士生总数近千人,引起了兄弟学校的关注。这就从培养人才方面,体现了这一方针的执行。我校从二十多年前确定的这一人才培养的格局对于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我校的各项改革工作都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的。1983年开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我校和上海交大试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从一开始就按照“双向选择”的办法,毕业生可以选择工作单位,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毕业生,以后在全国推广,就是现在采用的毕业生就业办法。80年代中期,学校实行的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也是由于当时学校每年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到60%~70%,到五年级再让同学去复习一、二年级的课程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学校提出免试推荐的办法,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演变到现在实行“统筹本科-硕士培养计划”。其他如:实行“三学期制”,“本科生双学位制”,“考取研究生后保留入学资格到实践岗位锻炼再回校学习的制度”和“双聘教授制度”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学校从实际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了需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干部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形成制度,体现了“基层出政策”。我校的很多改革措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有的还在其他学校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不仅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有很多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科研水平,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方面也有很多创新,对于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办好一流大学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方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改革创新的角度,着重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从80年代开始,学校在各个不同时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成才、奉献”、“国情、道路、责任”、“以中华富强为己任,为民族经济作贡献”、“我的事业在中国”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挥我校校友的优势,开展“寻访校友足迹,探索人生之路”、“寻找奉献者足迹,寻访共和国脊梁”的活动。为了学习和发扬“两弹一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校在1994和200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30周年和40周年之际,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在新的时期,学校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三学期”制的暑期活动时间,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本科生、研究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社会的工作。每年活动结束以后,同学们都认真总结,交流收获。学校继续坚持按照 “上三层楼”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分别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在新时期也有了创新,学生自动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学生求是学会,出版《业余党校》刊物,举办“红色网站”。对于有入党要求的学生开设“党的知识概论”课,纳入选修课,从1994年开设以来,已有一万余名同学选修,成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为了动员全校教职工作好学生教育工作,学校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从1984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教书育人研讨会”,没有间断。为了作到党政齐抓共管学生工作,学校1986年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运行至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创新。

  在党的建设方面,学校与时俱进,也有很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召开过7次党代会,基本上是按期举行,使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院系部处干部实行任期制,听取群众意见,按期换届,使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学校党委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使年轻干部不断成长,后继有人。在这里,我必须谈到我校干部的奉献精神。1983年,在自动化系担任党委书记的余兴坤同志,还没有到退休年龄,还可以在岗工作几年。他考虑到要让年轻干部更快成长,主动提出要让当时担任副书记的同志担任系党委书记,他担任副书记,“扶上马,送一程”。他这种完全从学校工作发展考虑,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为学校很多院系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从这以后,直到90年代,学校先后有近十位院系党委书记在没有到退休年龄时主动作副书记,让年轻同志挑起重担,使年轻同志更快成长。在我向其他兄弟学校介绍情况时,他们都为清华拥有一支这样优秀的干部队伍而羡慕。这也是学校改革开放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校干部制度中的一个做法是“党政互换,校系交流”,这是由于干部是“双肩挑”,既熟悉教学、科研工作,也熟悉管理工作。这为党政密切配合、校系相互理解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已经多次换届,学校的领导体制也经过几次变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一致,始终没有改变。这是由于各届班子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一致,对教育方针、办学指导思想的认识一致,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认识一致。不论学校还是院系的班子,党政配合,互谅、互让、互助、互补、团结协作,这是学校改革开放前进的基础。学校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重要问题集体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一旦决定,认真执行。学校党的工作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新时期建立了许多适应学校工作特点的工作制度。如每年暑期的干部会议制度,总结工作,统一认识;期末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党员学习,提高认识;每年一次的教工党支部经验交流会制度;每年一次的教工积极分子学习班;每年“七一”前夕的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等等,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活动都在正常进行。

  现在,我们学校“文化大革命”以前入学的教师、干部陆续退出岗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教师、干部正在挑起重担,他们受到完整的大学教育过程,又都接受过高层次的培养,很多人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来自国内外不同的著名学校,他们素质良好、基础扎实、知识新颖、视野开阔,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军。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金沙集团3354cc会办得越来越好,一定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谢谢大家!

2008年12月26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