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记金沙集团3354cc英41班(2004级)
英41在一起4年了。这4年,在我们的一生中不过是雁过的一刹那,可是,这一刹那,却也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为我们刻下了永不退却的人生印记。
4年来,英41班以金沙集团3354cc优秀班级为要求,多次获得了校先进班集体,校甲级团支部,校优良学风班、校级素拓金奖、校实践金奖支队等等荣誉,并在毕业时获得了“金沙集团3354cc毕业班先进集体”的称号。
生活在英41是幸福的
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西到四川,东到上海,英41的20名同学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北京建造着他们共同的家。
班上同学孙洁琼的18岁生日是在大一。第一次远离家人,在异乡的她以为这个里程碑意义的生日会过得平淡无奇,没有任何惊喜。当天还在为“一二•九”歌咏比赛排练,同学们也和往常一样,但排练刚一完结,班里同学就涌上来在紫荆三层一起吃饭、唱歌。而最大的惊喜来自晚上。宿舍同学买了一堆零食,捧上蛋糕,神秘嘉宾王林晓则带来了集体的祝福:班里每个同学祝福的录音。听到同学们的或搞笑或深情的祝福传来,孙洁琼很感动:“没想到我18岁的生日会这么过,太难忘太意外了!”每年班里会在同学生日的当天送上小礼物,尽心想着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也是英41的传统之一。
大一暑假时,英41组织大家去山西实践。由于水土的原因,队员刘莉同学上吐下泻,吃不下任何东西,一个队里的方涛就彻夜守候在刘莉打点滴的床前,嘘寒问暖,细心照料,让刘莉享受到虽父母不在身边但温暖如故。大二寒假时,由于交通事故,籍慧芬的腿不幸摔骨折。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同学们分别从四面八方发来问候的短信,鼓励安慰着在病床上焦灼不安的她。开学后,她的腿仍然不方便走动,于是男生们自发轮流接送她上下课,随传随到,让她体会到一批“专职司机”的方便之处,而又没有落下一节课,在随后进行的专四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感冒了需要去校医院,电脑坏了需要重装,下雨了需要有人送伞等等,无论出现什么状况,对于英41女生来说,最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拨打男生宿舍的号码,不管电话那端是谁,贴心的温暖总是会立即抵达。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大家会自发地互相关心互相挂念。寒暑假开学时,英41的聚会是各地一次特产的盛宴。湖南的鸭子和四川的兔干是最受大家欢迎的食物,每次都会被大家一扫而光,而一直经久不衰提供湖南烤鸭的张书豪同学也获得了“湘鸭王子”的称呼。
英语41,自强不息
在清华,学习是生活的主旋律。作为3年的优良学风班,英41学习成绩的取得不仅依靠同学们个人的努力,更与班级整体氛围的营造和制度的保障是分不开的。班级的学习委员杨亮亮同学会在每周周五晚上给大家群发一份“Step by step”,我们译作“周周向上”,即在每个周末把本周各科的作业和要求汇总,以记事本的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督促其按时完成作业。记事本的格式方便传输,便于阅读,简单明了,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作业太多而出现遗漏的现象,同时也是提醒大家及时交作业。还有,她还别出心裁的收集大家平时的一些学习小技巧和巧妙方法,放在这个文档的最后与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分享。她这一举措方便了大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告别大一学年的迷茫,进入大二学年后,为促进同学们的学习交流,让同学们对专业学习有更好的认识,班里特意举行了一次对学习表现突出同学的颁奖会。奖项的名称是别出心裁,更是一针见血。“凌波微步”奖颁给的是社工学习两不误,“轻盈地游走于学习和社会工作之间”的范佳同学;“独孤九剑”奖颁给的是学习方法多,学分绩领跑全班,“一骑绝尘”的王胜伊同学……
很多同学刚入学的时候会对英语专业存在一些偏见,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工具,不成学问。后来我们听了很多专业课,看了不少学术著作,了解了外语系老学长们的研究,才慢慢认识到这是一门大学问。英语专业的学习大一大二两年以训练基本能力为主;大三大四进入文学、翻译和语言学的专门领域,学习系统知识和进行技能实践。英语专业给人的训练,不仅在于让英41的同学掌握了学科的框架,更是超越了学科,使英41的同学形成了一种思维特型和精神气质。翻译使人精细,文学使人灵秀,语言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41大三学年的翻译课程都是在余石屹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的。余石屹老师从翻译流派的争鸣将同学领入学术的庙堂,一开始就给同学宽广的事业和蓬勃的热情与雄心,进而把目光汇聚到中国的翻译,到清华的翻译。中国现代的翻译始于严复,“信、达、雅”始终是不变的三字圣经。清华翻译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赵元任和钱钟书,钱钟书的翻译哲学是化境——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而赵元任的“字字准译”则是英41同学在训练中坚持不懈的标准。“字字准译”是在意译与直译之间的平衡,更偏重直译。翻译课上,英41的同学翻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翻译家的生平。同学们发挥深入挖掘图书馆资料的能力,发扬“字字准译”反复推敲的作风,译文让老师惊叹。在这过程中,培养出的是英41同学的学术性格。
胸怀天下 放眼四方
谨记学校“又红又专”的要求,英41的思想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深秋时节,同学们在百望山的红叶林旁席地而坐,一起讨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聆听党员同学的“先进行教育”的心得;我们一起去听农业部领导关于“三农”问题的阐释和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关于中美关系的报告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讲座和报告,学习时事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国情民生。英41班举办了“党的知识竞赛”,组织学习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七大精神,并积极参与征文活动。在全校“求索杯”党的理论知识竞赛中,英41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班级20名同学中在入学时已有6名学生党员,在他们的感召下,大四毕业时,班里共有11名学生党员和4名入党积极分子。
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英41的所有同学都撰写了“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深度思想汇报。庞瑞同学从一名党员的角度,表达了最重要的事情是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这一生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拼搏的问题。大一刚刚入校的时候,他就有幸作为新生党员聆听了杨振斌老师的讲座,深受清华人“以身许国”精神的鼓舞。从那时起他开始感受到清华人的精神力量,并被这种精神所吸引。庞瑞同学说:“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实为不易,也因此更显得宝贵。目睹社会中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感同身受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年轻学生的心态很容易受到干扰,也更有可能选择一条实用主义的道路。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理想主义的光芒,所以我有意识的和有着同样志趣的人结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英41的同学们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单纯的课堂学习中走出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增长经历,从而更加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形成踏实作风,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提高自我,为迎接未来竞争与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41同学的身影活跃在学校各个舞台上:学生艺术团副团长、民乐队队长,民乐队团支部书记,学生艺术团交响乐队骨干,话剧队骨干,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会长,金沙集团3354cc体育代表队散手队队长兼武协会长等。
张书豪同学大二时加入武术协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又进入校散打队和武术队,之后一直担任武术协会会长和散打队队长。每天下午5点到7点进行两个小时的武术散打训练,寒暑不断,长期的锻炼让书豪同学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培养了坚持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武术的学习是对身心的双重净化,在学习武艺的同时,更要注重武德,也就是学做人。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不同的角度对习武者提出了很多基本要求,规范我们的言行,端正我们的思想。我从武术中悟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是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
结合实际需要和专业情况,同学们先后组织了“奥运英语进社区——北京市民迎奥运学英语”、“同在一片蓝天下——关爱聋哑、智障、自闭症患者儿童”、“金沙集团3354cc首届奥运知识竞赛”等多次素质拓展活动。辛勤的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岁月,本来就不是让人感伤的存在,而是让人成长的介质;如果你在该走过的岁月里,学到了该学习的知识,结交了该认识的人,留下了值得不时回首的记忆,那么,你还有什么可感伤的呢?
感情建设,英41亲如一家;专业学习,英41精益求精;成才报国,应41矢志不渝。我们一起经历的事情,成就了英41班每一位同学。英41,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
2008年7月5日下午6时20分,校长给英41最后一名同学授予学位。同学们毕业了,英41作为一个行政班集体也正式解散了,可散不了的是一起走过的4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毕业4个月20天后的今天,再回首英41,闪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生动的笑脸,一个个丰富的表情,一次次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在心里涌动的温情,大家的血液里已经永远打上了英41的烙印。(校团委组织部 供稿 襄桦 编辑)
注:本文写于2008年11月,英41班毕业4个月20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