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师生共话“新生”感受
“新生导引项目”实行两周时间以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8位指导教师将“教师全方位关心和热爱学生”的清华传统文化融入到与同学们交流的一言一行之中,和同学们一起畅谈大学生活,共话“新生”感受。
“我也是一位清华新生”,这是陈昌凤老师11月7日与同学们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陈老师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的距离。
从北大转来清华不久的陈老师亲切地询问了同学们现阶段生活和学习的情况。针对大家普遍反映的“忙碌而又空虚”的大学感受,陈老师告诫大家:“在大一还是要以学习和适应大学生活为主,社团参加一两个即可,不要让活动牵扯过多的精力。”
与陈老师交流之后,新闻82的孙甜同学的一句“想不到与老师沟通居然这么轻松”,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同班的刘婧婷同学说:“在我们看来,那个与我们围坐在饭桌旁的人,更像是一个亲切的大姐姐,而不是一位威严的老师。”
针对新生中普遍存在的想家问题,范红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多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她回忆起自己念大学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再大的困难也是自己扛着。不能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新闻81的马迪同学反映了自己性格内向的问题。范红老师说,大学是塑造性格的最好时期,同学们要有勇气,努力表现自己。同时,范老师还给马迪单独布置了“作业”,在下次导引活动之前,必须汇报自己的社交活动与表现自己的情况。
就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刘慧芬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哲学和历史方面的书。当大家讨论在大学中生活方式的自我定位时,刘老师希望大家能“关注自我,做一个懂得如何生活的人”。同时,刘老师解答了大家进入大学后的困惑,引导大家面对紧张而忙碌的大学生活要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其他小组的活动也多围绕适应大学生活,为新生答疑解惑的主题展开:司久岳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了入学后的学习状况,如选课和具体课程学习等,解答了新生在学习方面的疑惑,强调了获取和速览信息的重要性;雷建军老师带领小组同学去看电影、喝咖啡,与同学们谈了关于双学位、关于大学学习与社会交流的关系等问题;大一年级班主任杭敏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了开学来对集体生活的感受,提出一些增进班级感情建设的方法。
回忆起刚刚参加的一次小组活动,新闻81的谢福坤同学由衷地感慨道:“在这里没有师生只有朋友;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心比心畅所欲言;在这里,学习忙碌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心灵栖息的角落。”(学生部 供稿 襄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