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在雏鹰初见天空的时候
——记医学院新生导引项目导师刘静教授
刘静,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金沙集团3354cc工学士/理学士、工学博士;曾为Purdue大学博士后、MIT高访,先后入选中科院/金沙集团3354cc百人计划。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及4次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优秀教师等。3份英文期刊编委会成员。出版有7部跨学科前沿著作及10篇中英文著作章节,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专利8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微/纳米医学、生物传热学、先进能源等。现任医学院新生导引项目导师。
又是一年迎新时。2009年9月,医学科学楼报告厅里又一次洋溢着喜悦的气氛,这里正召开着医学院一年一度的本科新生迎新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迎新会还承担着另一个重要任务,在这里,29名本科新生将与担任他们的导引项目导师见面,开始为期一学年的师生互动之旅。
从2008级新生起,学校启动新生导引项目,医学院作为第二批试点院系,于2009年开始参与实施。初入清华的新生们就像雏鹰一样,有着展翅翱翔的潜力;项目旨在他们初见天空的时候,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老师的引导。医学院2009级新生导引项目进展顺利,参与的六位导师对雏鹰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静老师就是他们之中典型的一位。
雏鹰学飞是他重要的事
医学院参与导引项目的导师是各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都在教学和科研一线担任着重要的工作,平时十分繁忙。刘老师是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微/纳米医学和生物传热学的学科带头人,负责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和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日常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尽管如此,新生导引项目在刘老师的工作列表中却总是优先级很高的一个。
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说,“每次给刘老师发导引项目相关的邮件,他总是回复的很快,并且会对工作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让我们十分感动。”几乎每周,刘老师都会专门花上个一两个小时跟同学们一起,谈论学习和大学生活的各种话题。谈及他对导引项目工作的热情投入,刘老师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新生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能够参与这项工作我觉得很高兴。”
在雏鹰初见天空的时候,要让他们体验风的感觉
每个周四下午,参加导引项目的几名同学都会来到刘老师的实验室。在研究生师兄师姐的带领下,他们从了解实验原理,到作为受试者参与,再到动手操作设备,对实验室的研究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在刘老师看来,从新生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到科研,培养专业兴趣,锻炼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很有好处。刘老师所指导的王颖奇同学说,“一开始我们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听师兄师姐讲实验原理也是似懂非懂,但逐渐的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能提出一些问题了”。
在对实验室的研究和基本的原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刘老师开始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开始自己的科学研究。刘老师的实验室里有一个方向是红外肿瘤诊断,在之前的参与中,几位同学已经了解了红外成像仪的基本原理,并且可以独立地操作实验设备。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用红外设备进行食品腐败检测的想法。想法立即得到了刘老师的支持,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并指导同学进行了SRT项目的申报并成功立项。几名刚进入校园的新生用创意成功申请了自己的SRT项目。随后的日子里,学生们用红外成像进行食品腐败检测的想法以SRT项目的形式有条不紊的开展了起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项目的初步成果参与了今年金沙集团3354cc挑战杯科创比赛,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谈及对科研的体会,王颖奇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科研对我来说不再那么陌生或者神秘了,它跟课本上的知识联系紧密,但仅靠课本上的知识又是很不够的。”
对科研的参与和体验是同学们在导引项目中最大的收获之一,而其中对他们影响最深的不是知识的积累,不是眼界的开阔,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刘老师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熟悉刘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思维灵活,不拘一格,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他在对学生的指导中也一直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谈及导引项目中新生所做的科研工作,刘老师说,“不论是本科新生还是博士生,不管知识储备如何,在研究题目的选择上对新颖性都应有高要求。”在指导上,刘老师给学生们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他介绍给新生他们可能用到的各种基础知识和方法,推荐给大家可以参考的书籍,给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定专门的师兄师姐回答他们各种知识层面的问题。然后,等着学生们带着问题来跟他进行讨论。每次讨论,同学们都满载而归,收获颇丰。他们遇到的难题,总是能在跟刘老师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大家的想法也总能在刘老师的启发下不断完善。
除了独立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同学们从刘老师身上受益最多的就是他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勤奋是刘老师对学生们一直强调的。他常对学生们提及,“你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勤奋。”而事实上,刘老师对工作的勤奋是许多学生都难以企及的。无论是科研,还是对待新生工作,刘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完成。学生们的实验方案,刘老师总是会不厌其烦的提出意见帮助修改,哪怕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也不轻易放过。以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新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无形财富。在雏鹰初见天空的时候,让他们体验风的感觉,让他们对天空有向往而不畏惧,具备敢于搏击的勇气。
每个人都可以是搏击长空的雄鹰
在刘老师组里参加导引项目的同学们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找刘老师解决。原因很简单,刘老师给他们的总是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刘老师常说,“进入清华的每个学生都是很聪明很有悟性的,如能立大志,勤奋坚毅,都可以做成大事。”刘老师相信同学们的潜力,这让大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最初接触研究的时候,几名同学想都没有想自己也可以参与,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研究显得神秘而高深。然而刘老师却一直鼓励大家积极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刘老师对他们说,“如果有好的想法,新生也可能做很好的工作”。刘老师的鼓励让学生们抛开了新生对于科研的陌生和畏惧,充分的施展能力,投入到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中去。
然而成功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刘老师向同学们传达的是这样的观点,要立大志,敢于成才,要勤奋,同时敢于面对挫折。期中考试之后,刘老师跟学生们在观畴园的咖啡厅里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对待困难的态度让许多同学都深受鼓舞。刘老师说,“你们要敢于面对困难,不要怕跌跟头,每一次遇到困难你都去锻炼自己,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困难和挫折都没有那么可怕,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这样的志气,和勤奋踏实的努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刘老师带给学生们的又一笔财富。
助翔:合作的力量
谈到在导引项目中鼓励新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用意,刘老师说道,“对于新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做出什么,关键的是学会思考,其次是学会合作”,“实际上最初的想法是让大家跟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接触,学习和借鉴一下优秀同学的一些经验。同时也让他们锻炼跟别人交流想法的能力,包括学术方面和生活方面的,不仅是跟同班同学,还包括老师和师兄师姐”,“从本质上说,导引项目是对学生‘成熟度’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的对学生全面素养的锻炼”会飞,也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飞翔。在刘老师带领的组中,几位同学与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建立了很好的联系,他们互相之间也从合作中受益良多,这或许是新生导引项目的另一个用意所在。
一年的新生时光就要过去了,新生导引项目给学生们留下的是刘老师的和蔼可亲和用心投入,是刘老师言传身教的治学精神,是对科研小试牛刀的种种体会,以及在与人交流,沟通合作中收获的种种。导引,在雏鹰初见天空的时候。相信,会有更多可敬可爱的老师像刘老师一样,在新生成长的重要的阶段,给以他们影响一生的引导。(供稿 校团委 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