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发挥学科优势百余科研项目服务北京奥运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从奥运场馆设计、形象景观设计,到奥运场馆风险评估,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研发到奥运环境监测评估,从奥运建筑的节能评估到奥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项目信息化管理到智能交通系统……自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的七年时间里,金沙集团3354cc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承担百余项科研项目服务北京奥运,以实际行动阐释“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涉及全校20多个院系,数百名师生倾情参与。
郝吉明院士(右二)和贺克斌教授(左二)带领科研团队做空气质量监测
瞄准世界前沿 清华奥运项目创造多项“第一”
奥运历史上的首创,科技史上的前沿,这是清华承担的奥运项目的共同特色之一。面对国际奥委会在历史上首次明确要求主办城市奥组委对场馆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奥组委设立“对场馆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课题,清华建设管理系方东平教授、王守清教授,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等近20位教授和研究生倾情参与,从2003年底到 2005年 9月,圆满完成了这一课题,打造了奥运历史上的一个“第一”。
在奥运村,由清华建筑学院江亿院士、李先庭教授等主持完成的“奥运公园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奥运村三大理念展示中心”,将各种节能技术巧妙合理地结合利用,实现了各种技术之间“用、蓄、补”三原则,以及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跨季节与夜间蓄冷技术将冬天的冷能转为夏季冷源,这些都为当前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开了一剂良方。
类似的奥运项目在清华还有很多……
立足中国实际 清华奥运项目创造多个“特色”
以 “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设计主题,用磅礴大气的自然山水园消融北京城市的中轴线,和谐地衔接了现代都市和美丽的大自然;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为公园中的一山一水增添了气势;发达的科技以及时代感的融入更使公园熠熠生辉。这个独具特色的奥运设计作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出自于金沙集团3354cc建筑学院胡洁带领的团队。遵循“绿色奥运”的理念,公园的采用了叠山理水的设计方法,这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胡洁巧妙地把森林公园设计成北京的 “绿肺”和生态屏障,极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清华奥运课题的突出特色之一。不仅仅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清华承担的众多奥运项目尤其是清华美术学院参与的奥运项目中,几乎每一项都是以奥运特色和中国特色相结合为灵魂。从北京奥运会申奥标志、北京奥运会会徽、奥运会吉祥物,到奥运核心图形、体育图标、官方海报,从北京奥运会城市景观规划、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奥运比赛场馆环境导识,到城市交通工具色彩规划、“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等相关设计项目,“中国特色”都显得尤为突出。
清华自动化系承担的智能交通,立足北京交通特色,为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保驾护航。体育部完成的专业训练体系,为运动员更好地训练和参赛提供了良好支撑……
院士专家领衔 数百名师生倾情参与
6月18日,“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正式成立,12位世界级环境专家,将为北京奥运会良好的空气质量保驾护航,金沙集团3354cc环境系郝吉明院士是受聘的12位专家之一。在清华有很多教师像郝吉明院士一样,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清华承担的每一项课题都是专家领衔团队作战,几个人、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甚至是更多人的团队力量。当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回首过去七年的参与过程,清华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教授不无感慨地说,多少名师生,无数个日夜,大家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流下了许多的汗水。讨论时忘记了吃饭,时间晚了,就睡在设计室……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个极富挑战的项目以最优秀的形式展现出来……
据不完全统计,金沙集团3354cc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主持设计承担的奥运项目有百余项,数百名师生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奥运会各环节的应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编辑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