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人性化理念设计三大奥运场馆
射击馆、飞碟靶场、柔道跆拳道比赛馆
学生记者 叶薇倩 任鹤义 王如昀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一批新建奥运场馆进入了公众视野。在新建的12座场馆中,金沙集团3354cc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工作团队共参与奥运工程设计竞赛7项,中标3项(北京射击馆、北京飞碟靶场、北京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其中,北京射击馆、北京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先后获得首都城市规划设计汇报展“十佳设计方案奖”、“公共建筑优秀设计方案奖”。
金沙集团3354cc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工作团队以院长庄惟敏教授为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祁斌和工程师栗铁分别为射击馆和柔道跆拳道馆建筑专业负责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始终坚持人性化的设计构想,从“绿色奥运”的理念出发,结合运动的自身特点,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同时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使用问题,努力为北京奥运会打造“最合适”的场馆。
射击馆:绿色奥运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射击馆的建筑外形既雄伟又夸张,犹如一把弓箭。这种“林中狩猎”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不仅如此,射击馆内、外的窗户上随处可见垂直的百叶,就像树上的叶子,为馆内增添了贴近自然的气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之一是“绿色奥运”,这一理念也很好地贯穿在射击馆的设计中。
射击比赛分为50米靶、25米靶和10米靶,在奥运会时需要100多个靶位。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这些靶都是平铺在地面上的,场馆占地面积很大。而北京射击馆采用了50米靶、25米靶在一层、10米靶在二层的巧妙设计,节省了建筑用地。
根据规定,射击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的靶位必须在室内,弹道的大部分处于露天中,同时靶位之间保持互不干扰。这对射击馆的隔声和减震性能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工作团队采用吸声墙和挡声板进行隔音,用挡弹板防止跳弹,使场馆的安全性得到一定保证。他们还设计了运动员之间的挡声隔板、两侧可以防止回声的吸声墙,保证了射击馆内的观众和运动员不受到噪声伤害。
8月的北京温度相对较高,对于馆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相应提高。团队采用“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幕墙的内、外层玻璃中只有内层玻璃可以开启,底部和顶部装设的百叶由温控开关控制,夏天时温控开关使百叶打开,让气流流通,降低内表面温度,使室内更凉快一些;冬天时再将百叶关上,两层玻璃墙形成一个热的空腔,防止热空气流失。“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应用使射击馆冬暖夏凉,并且节省了能源。
运动员所在靶位的环境舒适度也非常关键。因为运动员的靶位位于室内,而朝向靶子的一面是开敞的,想在盛夏达到理想的舒适环境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经过精确的计算和亲身试验,团队采用空气幕的方式解决了靶位舒适度的难题。在运动员靶位上方从屋檐上垂直吹下气流,这个气流便形成了一道空气屏幕,隔绝了外界的热空气,同时通过电脑模拟气流和风量保证靶位的适宜温度,但丝毫不会影响到射出的子弹。
为了降低能耗,射击馆还采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对于射击类比赛而言,光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光照不均很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发挥。为了保证比赛公平,射击时要尽量使用最均匀的自然光。那么,怎样才能让自然光照到靶子上并达到一定亮度呢?团队运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他们在靶子上方设计了一个自然光折射系统,自然光经过折板反射到靶子上。经过现场反复调试,效果非常不错。
飞碟靶场:尽显中国元素
飞碟靶场位于北京射击中心院内,紧邻北京射击馆,奥运会期间将承担男女飞碟双向、多向、双多向比赛。
从设计工艺技术难度上讲,飞碟场的比赛场地均在室外,设计较为简单,但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工作团队还是力争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
在设计上,团队将中国传统的清水砖墙、长城烽火台等元素融入建筑中:抛飞碟用的抛靶机做成烽火台形式,灰砖高墙、台楼高耸,配以飞碟靶场的绿色草坪,就像是一座古典式中国院落。
在建筑用材上,使用的都是一些常规材料,如木板、青砖等,既把建筑造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又体现出“中国风”的神韵。
柔道跆拳道比赛馆:立足高校的人性化设计
2008年奥运会北京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坐落在北京科技大学校园内。它将承担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在残奥会期间作为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比赛场地。
从北京科技大学西门进入,主楼、图书馆、柔道跆拳道比赛馆一线排开,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横平竖直的建筑风格。由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所以团队特意把场馆的外形设计得很有雕塑感,棱角分明,暗含机械零件的意义。同时,场馆外观做成条带状,与跆拳道运动分为黄带、黑带的级别相映。
但这些并不是该场馆最大的亮点,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场馆赛后的使用、维护才是设计的最独特之处。在设计之初,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工作团队就将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定位为“大学的综合场馆”,针对场馆赛后的使用以及资源节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设计。
柔道跆拳道比赛馆需要容纳两个柔道场地和4个跆拳道场地,国际奥委会对柔道场地的尺寸要求为40米×60米,容纳人数要求为8000人。但奥运会后,作为大学的综合场馆,一般5000人的容量就足够了。为此,团队采取了大量活动坐席的解决方案,将第一排固定座位设计得很高,举行比赛或活动所需空间较小时,空余场地可以摆放易装卸、易运输的坐席。同时,固定看台后面两块篮球场大小的空地,奥运会期间可以摆放活动坐席,奥运会后可用来建造篮球场。这样不仅解决了座位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场馆的用途。
不仅如此,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在节能方面也是一流的。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柔道场馆原则上是不允许开天窗的,但考虑到学校平时的使用,开天窗照明有利于节省电力资源。不过,偌大的场馆若采用普通大面积玻璃天窗,既容易漏雨,采光效果也很难把握。团队采用了光导管照明系统,其系统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共采用了148个光导管,完全可以供场馆日常使用。同时,光导照明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时尚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