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奉献奥运清华人 - 正文

全心全意为奥运志愿者服务

●赵力蓥

  邴浩,金沙集团3354cc热能工程系分团委书记。2008年对于他而言,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自从2008年1月20日接任院系分团委书记以来,2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与“奥运志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火线上岗:用专业精神努力把平凡的事情做好

  2008年1月20日上午,热能系学生工作研讨会结束时,党委副书记刘树红老师正式宣布由邴浩接任热能系分团委书记,从而开始了被他自己称作“光荣之旅”的奥运志愿工作。当天下午,他参加了学校的各院系分团委书记会议,开始组织部署奥运测试赛志愿者工作;第二天,他组织热能系志愿者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搬进集中住宿的宿舍。从那天起,整个寒假期间,家住北京的他,一直陪伴着志愿者们度过了两场测试赛;而他在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却仅有春节期间的7天。

  后来,他常常笑言自己是“火线上岗”。回忆起当时接下奥运志愿工作重任时的心情,他坦言,“当时基本没有什么犹豫”,“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一个学生辅导员,就是一块砖:组织需要我去哪里,就是要有螺丝钉的精神”。

  在陪伴志愿者们度过测试赛的日子里,他总是会把全部志愿者的个人信息装在自己的衬衫口袋里,每天晚上会挨个寝室“串门”,了解大家一天的服务情况和个人感受,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春节前夕,为了确保志愿者安全顺利到家,他逐一给志愿者发短信、打电话确认是否已经平安到家;春节期间,他给每一位志愿者发短信祝福新年,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春节过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和每一位志愿者确认是否拿到返京车票、能否按时返京。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专业精神,努力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他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要求自己。作为分团委书记,他可以叫出全系43名奥运会志愿者、28名城市志愿者、25名残奥会志愿者、11名住宿服务团志愿者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并且知道他们的班级、业务口、所属团队信息等。

  在他的带领下,三场奥运测试赛期间,热能系的志愿者全时在岗,没有一位迟到、缺勤;奥运会期间,志愿者们依然保持了这个纪录。

邴浩(左一)7月看望IBC志愿者

  关键时刻:发出理智而坚定的时代强音

  奥运志愿工作期间,也有并不风平浪静的时刻。

  奥运圣火在法国巴黎传递时,遭遇藏独分子的袭击,法国媒体的不实报道更是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愤慨。得知情况之后,邴浩思索再三,熬夜撰写了《致热能系全体志愿者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号召大家理性爱国,鼓励大家“用自己的文化底蕴、气质内涵和优质服务去使这些普通民众对中国有正确的认识”。清华的校内媒体迅速转载了这封公开信,一时间,“用最深厚的文化去影响、最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最优质的服务去赢得海外友人的尊重与支持”成为志愿者中的时代最强音。事后,他这样解释当时写公开信的动机:“在这样的重要关头,大家需要听到我们团组织的声音——理性而振奋人心的声音。”

  随后,他又主笔撰写了《金沙集团3354cc全体奥运会志愿者致金晶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广大清华志愿者对于金晶的敬佩之情,并邀请金晶做客清华,与广大志愿者一同分享心路历程。他还代表金沙集团3354cc全体志愿者,向全体青年发出号召:“我们要更加冷静地思考,更加理性地分析,更加从容地应对,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工作,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之志与实际行动”。

  在这关键时刻,他用自己的理性和坚毅,让青年志愿者们听到了时代的强音。

  真诚奉献:我不是来管理大家的,而是来服务大家的

  在邴浩看来,做好志愿工作,并不是去管理志愿者,而是为志愿者们提供服务:“志愿者是在服务他人,我们的职责不是去管理他们,而是保障大家能够愉快的、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工作之中去。”

  有一次,他了解到交通口的志愿者在寒冬中需要坚守在马路上,但相应的保暖措施保障不足。当天晚上,他连夜向有关方面反映这一情况,终于为志愿者们解决了保暖物资的供给。还有一次,他了解到票务志愿者的售票地点不在场馆安保线内,在运票和卖票时容易受到一些过于激动的买票观众的冲击。于是他及时向学校反映,建议将售票处移至场馆安保线内,并最终得到了采纳。事后,他这样总结:“这些情况和问题,不深入去和志愿者们沟通,仅仅等着他们来反映,是不可能及时了解到的。”

  在奥运会期间,他先后去IBC、绿色家园媒体村、丰台华堂商场、清华东门、清华西门、二校门看望了志愿者,并陪同系领导深入宿舍看望了每一位志愿者。他自己说:“我总是告诫自己:绝不要放过每一个和志愿者深入交流的机会。”

  奥运期间,热能系组织分发部分奥运门票。这项工作本可以通过抽签简简单单的解决,但他却偏偏“自找麻烦”——考虑到志愿者排班的特殊性(有些是隔天休息,有些是隔周休息,有些是上下午轮班休息,有些是三班倒……),同时又为了保证每一位申请门票的志愿者都能看到一场比赛,他主动承担起了协调门票的任务。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他打出了40多个电话,声音都变得嘶哑了。最终,每一位申请的志愿者都拿到了奥运会的门票,而他却没有给自己分配一张门票。当时有志愿者很体谅他,劝他应该给自己也分一张,他婉言谢绝了。“分粥的人是不能喝粥的,既要分粥,又要喝粥,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能让更多的同学看奥运会,我自己才会更加轻松愉快。”

  善思索,勇担当:“既要有勇于担当的气魄,又要有布局谋篇的智慧”

  接任院系分团委书记以来,他一直很重视奥运志愿者的工作:“规划性的东西要早早准备”,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他早早开始对热能系奥运期间的志愿工作进行谋划。2008年5月份,他率先组建了“热能系奥运志愿者团队”,成为全校奥运志愿工作的典范。他区分了志愿工作前期和后期的不同特点,首先在前期组建了以志愿者为骨干成员的核心团队,为志愿者确立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后期进入奥运期间,他又吸收了一批非奥运志愿者参与到“后勤保障服务团队”中,为志愿者们提供后勤服务:这样,形成了“志愿者自我服务”与“后勤保障团队服务”相结合的复合模式,为志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在工作中,他保持着一贯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7月9至19日,他被选派参加了金沙集团3354cc组织的“思源骨干计划一期”,赴香港进行社会实践;而当时恰逢院系奥运志愿工作小组要拟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于是,在香港那段时间,他白天参加社会实践,晚上到香港浸会大学的机房熬夜为工作小组成员修改工作文档;他每天长时间和奥运志愿工作小组几名负责同学电话联络,了解、指导他们的工作。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的团队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服务的过程中,把标准提上去;在沟通的过程中,把姿态放下来。”实际上,对于怎样引导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做到符合这些要求,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这个时候,光靠嘴上说是不够的,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同学们。要求同学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做到;要求同学做好的,自己必须做得更好。”热能系奥运志愿工作小组的成员中,除了他以外都是奥运会志愿者,为了减轻这些同学的工作压力,他主动承担了很多工作:为了能够让宣传口的同学多休息一天,他自告奋勇成为了一名“记者”,从拍照、写稿,到校核、投稿,一丝不苟,奥运期间他本人已经在“学生清华”综合新闻发表了三篇新闻稿;为了减轻其他志愿者的负担,他亲自制定周密的志愿者视频拍摄计划和时间;他总是很心疼他的团队成员,“他们都是志愿者,我能了解他们的辛苦,我心疼他们,我能做的事情我就尽量都去做了”……可是他自己却基本没有好好休息过:作为一个北京本地人,从6月初至今,他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奶奶过生日的那天晚上,因为有全校后勤保障工作团队动员大会,他只能在电话里祝福奶奶生日快乐、并把自己早早为奶奶准备好的营养品寄了回去。

  既有布局谋篇的智慧,又有勇于担当的气魄——邴浩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的工作信条。

  感恩之心:是“奥运志愿工作”这面大旗将我凝聚在这个团队之中

  邴浩常会对自己和他的团队成员说:“常怀感恩之心,生活会更美好。”

  对于为之付出辛劳的奥运志愿工作,他也是心怀感恩:“在服务奥运志愿工作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进步!”

  2008年寒假的时候,热能系有一位湖南籍的志愿者,在自己家中遭遇了雪灾,好不容易买到了返京的车票,但是大雪封路火车没法正常出发;后来,这名志愿者为了按时赶回北京参加测试赛,硬是冒着风险坐飞机赶了回来。当时,邴浩一直和那名志愿者保持着联系;这件事令他非常感动,“类似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其实正是志愿者们的精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邴浩说,他理解的志愿者精神,或许就是:努力付出,不求回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使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正是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使得奥运志愿工作从一开始是他的责任——来自院系、学校、奥运工作的责任,组织上要求的责任——升华为他自己的一种感情、一种对奥运志愿工作的热爱——“这是我应当做的;其实,团队是最能凝聚人的,我就是被奥运志愿工作这面大旗给凝聚到这的一份子。”

  在一年的辅导员工作中,邴浩也在不断的成长。他时刻将工作中的感受沉淀成文字,不仅为自己的工作改进打下基础,也为后来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回顾奥运志愿工作经验和教训,邴浩撰写了《对于热能系奥运会志愿者组织工作的思考》,并参加学校暑期工作研讨会。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信念:作为辅导员,最大的意义并不是管理多少学生、得到多少荣誉,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帮助、影响一批学生。(校团委 供稿 襄桦 编辑)

2008年09月01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金沙集团3354cc新闻中心版权所有,金沙集团3354cc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